1920年,年僅29歲的陳望道翻譯了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1月17日,聚焦這一事件全歷程的電影《望道》在復旦大學宣布開機。1月17日,電影《望道》開機。
1月17日,電影《望道》開機。復旦大學供圖
1891年1月18日,陳望道出生在浙江義烏分水塘。1920年,年僅29歲的他翻譯了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激勵了無數先進分子投身革命,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也是在這一年,陳望道開始在復旦大學任教,解放后,他成為復旦大學校長,25載寒暑見證他作為復旦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校長的辛勤耕耘。
為深入實施上海“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紀念為復旦大學建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老校長,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之際,復旦大學將陳望道舊居修繕、辟建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打造“信仰之源”。
新時期,講好陳望道追尋真理的故事,引導更多人悟“真理之甘”、溯“信仰之源”,復旦大學聯合上影集團、義烏市委發起籌拍陳望道電影,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電影《望道》海報
電影《望道》海報
據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介紹,作為一部新主流影片,電影《望道》聚焦陳望道翻譯首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歷程,刻畫了20世紀20年代以陳望道為代表的一批知識分子群像,將他們的個人命運融入建黨、抗日、建國等宏大歷史敘事。電影以陳望道先生的生平事跡為線索,以“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為主題,努力講好以陳望道為代表的青年知識分子追尋真理、堅守大道的青春故事,表達主流價值、體現歷史厚重的同時兼具可看性。陳望道一生同青年學生并肩作戰,電影《望道》也力求貼近學生,貼近青年。
主創團隊在高校進行了學生座談,并持續開展針對年輕觀影人群的問卷調查,了解青年大學生對新主流電影的真實想法以及對電影《望道》的期待。
“百年前,他們也正青春。”電影《望道》主創團隊表示,希望年輕觀眾在電影中,與陳望道等青年時代的先賢們同悲歡、共離合,并在看完電影后從這群百年前的“同齡人”的故事中獲得堅定理想信念的力量。
轉自:澎湃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