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頓“飯圈”亂象要壓實平臺責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9-01





      近日,中央網信辦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十條舉措,直戳要害。

      今年6月,中央網信辦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專項行動,重點打擊5類“飯圈”亂象。掐架互撕、違規打榜、瘋狂集資……這背后有狂熱粉絲、資本逐利、唯流量至上等種種因素推波助瀾,引發了“倒奶事件”、網絡罵戰、無底線追星等一系列事件,幾乎讓“飯圈”成了一個集負能量于一身的詞匯。

      值得警惕的是,互聯網時代的粉絲群體,還有著極強的“組織性”。少數“粉頭”和不良KOL(意見領袖),往往能裹挾著由粉絲組成的“千軍萬馬”,橫沖直撞、“指哪打哪”,其中涉及大量青少年群體,不加以正確引導,被污染的不僅是“飯圈”生態,還有正常的輿論場和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

      “飯圈”,起初是因共同喜歡的偶像而在虛擬社區聚集起來的粉絲圈。由此產生的粉絲文化、粉絲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文化產業的活躍和發展。偶像本身并非原罪,理當寄托著粉絲們的美好情感,通過正向引導,讓粉絲群體也成為“更好的自己”。然而,隨著社交平臺不斷擴容,野蠻生長中的“飯圈”已形成多條灰色甚至黑色產業鏈。打投、集資、代拍、追私、販私、人肉搜索、造謠攻擊、網絡暴力……一些組織群體為了自身利益,罔顧社會責任,在年輕的粉絲群體中進行不良示范和誘導,造成他們在網上謾罵、互撕、不當消費,這些亂象不僅是個體的迷失、價值觀的扭曲,侵蝕毒害了部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是對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嚴重干擾。

      網絡絕非法外之地。不管什么“圈”,都不能挑戰公序良俗、法律法規的底線。整治飯圈亂象,就是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

      “清朗”行動從多個方面重拳出擊,在強化明星藝人、經紀公司的引導責任,遏制娛樂圈不良風氣的同時,也重點關注到,“飯圈”亂象積弊已久,一些平臺在“飯圈”病態生長過程中,起到了“溫床”和“土壤”的作用,如長期對網絡暴力等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心只考慮流量,唯恐粉絲不撕。在這一系列行動中,針對“飯圈”謾罵互撕、挑動對立、網絡暴力、不理性消費,督導網絡平臺壓實主體責任,及時處置不良信息,堅決抵制職業黑粉、惡意營銷,對重點人、重點賬號進行分類施策和治理,規范經紀公司和粉絲群體的網絡行為,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從根源上鏟除“黑流量”。


      轉自:湖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