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產影片緣何表現亮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9-09





      9月1日,根據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統計,6月1日至8月31日,我國暑期檔電影票房為91.35億元,大幅超過去年暑期檔73.81億元的票房成績,顯示出電影市場的良好恢復勢頭以及強勁的韌性和活力。其中,浙江電影票房為6.90億元,占全國總票房的7.55%,位居各省市第三。

      燈塔專業版顯示,今年暑期檔共有包括《獨行月球》《人生大事》《神探大戰》《明日戰記》等11部影片票房破億元,其中浙產影片《獨行月球》成為今年暑期檔的票房冠軍。

      雖然這一票房成績相比疫情前的高峰期仍有差距,但總票房、總人次、場均人次等多項核心指標都呈現穩步回升的態勢,體現了暑期檔持續復蘇的良性運行軌跡,也為行業持續回暖提供了根基。

      浙產影片一馬當先

      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影片題材多元、類型豐富,科幻片、喜劇片、懸疑片、愛情片、動畫片、紀錄片等百花齊放,為觀眾提供了多樣化的觀影選擇。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浙產影片《獨行月球》。

      “科幻+喜劇”的題材類型以及沈騰、馬麗組合時隔7年再度出擊,讓影片從官宣開始就備受期待。截至9月1日17時,影片票房已超29億元,有望突破30億元。

      國產科幻片是今年暑期檔的熱點。五六部科幻電影集中上映,看起來頗有“神仙打架”的味道,但市場直到《獨行月球》上映才分出伯仲,成為繼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之后最火爆的科幻電影。

      這次,《獨行月球》在科幻制作上拿出了十足誠意。導演張吃魚表示,劇組邀請科學顧問幫忙構建未來世界觀。劇本創作完成后,又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全片進行梳理和輔正,包括宇航服、月球車、空間站、飛行器等道具和美術設計,都有材料學、機械學、工業設計等領域的專家支持。

      此外,全片95%的鏡頭涉及特效。張吃魚說,為了模擬真實月面,劇組使用了15個共計超4萬平方米的攝影棚,并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中鋪設200噸沙石模擬月面粉塵,100%實景搭建了一座月球上的基地。《獨行月球》結合科幻與喜劇產生的積極市場反響,為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昭示了更多可能。

      故事和溫情是王道

      受疫情影響的電影市場,觀眾的觀影心態更加理性成熟,對影片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浙江共播放電影156萬余場,觀影人次達1740.55萬。《獨行月球》等部分影片剛在杭州上映時,還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這一火熱觀影現象的背后,我們發現,好故事永遠不缺市場。

      比如影片《獨行月球》,在結尾處讓男主獨孤月作為“中間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全人類。這種“小人物”的重情重義,完成了影片與觀眾間的“共情”,讓許多人心中一動。

      再看今年暑期檔的中小成本影片《人生大事》和《隱入塵煙》。前者以兒童視角觀察人生百態,故事體現出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為觀眾帶來溫暖和思考,最終以17.11億元的票房成為暑期檔排名第二的影片;后者通過講述兩個被各自家庭拋棄的孤獨個體,在日復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共建家園的故事,讓觀眾從苦難中看到希望,實現票房和口碑的雙逆襲,影院排片量也持續增加。究其原因,在于兩者都能觀照現實,從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振。《隱入塵煙》在上映第55天開創單日票房新高,并首次進入單日票房前三。暑期檔已結束,它的逆襲之路才剛剛開始。

      電影市場的繁榮歸根結底有賴于作品的高質量。這些靠口碑不斷吸引觀眾進影院的影片,為電影產業和電影人帶來了更多信心,也將激勵他們繼續創作出好的作品。

      市場復蘇需要內外發力

      暑期檔票房的回穩,對中國電影市場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我們不能忽視電影業仍存在的問題。

      燈塔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平均電影票價為39.07元,比去年的36.37元上漲約7%,為2014年以來暑期檔最高。同時,盡管今年暑期檔上映影片類型多元,可新片數量較之往年有所減少,受疫情影響,新片供給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疫情中緩慢恢復的中國電影市場,需要更多優質影片上映,需要更加健康的定檔和宣傳環境,需要在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尋找到更多確定性。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性的市場生態,讓更多觀眾愿意重新走進影院。

      不久前,為進一步激發電影消費潛力、促進電影市場有序復蘇,國家電影局宣布8月到10月持續開展2022年電影惠民消費季活動,鼓勵更多新片大片加快上映,并聯合多家電影票務平臺發放共計1億元觀影消費券,還推動減稅退稅、社保費緩繳、房租減免、用電階段性優惠、營業中斷類保險等紓困政策在電影行業落地。

      電影行業和電影人需要更多這樣的激勵。(沈聽雨)


      轉自:浙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