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現實主義舞臺劇《獨角獸》將于廣州開演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19





    據廣東省藝術研究所15日消息,由著名作家、廣州市作家協會主席龐貝創作的科幻現實主義舞臺劇《獨角獸》,將于3月17日至18日在廣州正佳大劇院上演,此劇由龐貝本人根據其同名小說原著改編。


      獨角獸,曾經是傳說中的神獸。長篇小說《獨角獸》是近年來廣受關注的科幻題材佳作,作品出版后被文學界譽為“科幻現實主義新范本”,曾榮獲2019年度《亞洲周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和2020年度京東文學盛典十大科幻作品之一等榮譽。

      世界科幻小說公認的開山之作是兩百多年前雪萊夫人的《科學怪人》(又名《弗蘭肯斯坦》),那是工業革命時代的產物,而今我們已然跨入另一個新科技時代,人工智能革命將會為人類帶來怎樣的前景?

      詩人、戲劇博士范黨輝評論說:“龐貝的態度并非《科學怪人》作者雪萊夫人那種簡單的恐懼,《獨角獸》在憂慮的同時也有某種樂觀情緒。這里也有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精靈形象,Alpha-3、科學怪人和精靈并非正常的人類,他們是文學和戲劇中的鏡像,反映出的則依然是人的關系。”

      在該舞臺劇中,生物傳感博士艾墾,神經計算博士顧蒙,仿真材料專家何智,他們每個人都與神秘失蹤的大提琴手林韻有關。而在另一個時空中,林韻也是人工智能Alpha-3。這是企業倫理和道德情感的困境,也是一場有關人性的“超臨界實驗”……

      作為舞臺劇的《獨角獸》既是科幻,也是夢幻。卡薩爾斯大提琴曲,如夢如幻的配樂和音效,里爾克的詩歌,寫意空間的實景水池,賽博格時代的金屬冷光,亞熱帶南方的晚風,以及鯨魚的叫聲,還有遠方的鐘聲……這些都是這部舞臺劇的象征元素。

      機器人的形象該如何呈現?《獨角獸》的劇情是人與機器的一場臨界實驗,其演出呈現也是一種“臨界實驗”。科技與人文,機器與人類,現實與虛擬,冰冷與炙熱,寫實與寫意,敘事與抒情,這是多種對立元素的“臨界兼容”。

      據介紹,《獨角獸》中可見的機器人只有一個(女演員扮演),而舞隊將人工智能的力量具象化,以舞蹈建立起一種人工智能電影中所欠缺的詩意,也強化了人們對于人工智能力量的感知。 (程景偉 藝言)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