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一地“落葉”,一腳跨進19世紀北歐神話故事;穿過哈哈魔鏡,開心麻花新劇正在緊張創排;換上戲服,既是觀眾亦是交互式話劇《揚名立萬》幕中人……各具特色的小劇場嵌入了煥然一新的大世界。
昨天,以小劇場模式、新消費為亮點的大世界演藝消費集聚區正式揭幕。20余個精心打磨的小劇場等演藝新空間將為觀眾呈現音樂劇、話劇、脫口秀、音樂現場等各類演出,此外還引入老字號、音樂吧等特色餐飲,構成演藝消費相融的文旅新業態。
如果說各類引進來的首演首秀首展,看中的是黃浦區獨特區位優勢與人流聚集效應,那么中國音樂劇版權的首次“出海”,則脫胎于黃浦區活躍的文旅業態、優良的營商環境和濃厚的藝術氛圍。新場景賦能新業態,新模式激活新文旅,黃浦區正不斷豐富文旅產業融合助推文旅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首部“出海”音樂劇誕生于此
韓國音樂劇導演吳世爀來上海執導之前,曾有一位中國劇迷向他“安利”一部名為《翻國王棋》的中國原創音樂劇。
吳世爀利用業余時間來大世界看演出,這座百余年歷史建筑里,空間被辟為若干小劇場,走進《翻國王棋》固定駐演劇場,儼然走進一片北歐森林,故事情節高潮處,演員一步踏上座席區,在前排觀眾面前表演。2小時演出結束后,吳世爀決定將這部當時首演尚不足一個月的音樂劇帶回韓國,這也是中國音樂劇版權首次“出海”。主創團隊介紹,將于4月在韓國首爾大學路尋找合適的演出工作坊,以中方把控質量、韓國演員參演的方式,與韓國觀眾見面。
這部展演半年多來幾乎場場爆滿的原創優質好劇,誕生于一個僅有171張座位的非標準劇場。這就是當下最新興的演藝業態——小劇場。小劇場擺脫了傳統的鏡框式舞臺,演員就在觀眾身邊,強調沉浸與交互的表演空間,受到Z世代熱捧。
此次煥新升級后的大世界,擁有這樣的小劇場達20余個。其中,既有《翻國王棋》《揚名立萬》《小說》等固定駐場式的劇組,也有“數字盒子”“世界盒子”“中國盒子”三個非固定式的演出空間。“盒子”意指不設限、留懸念,作為小劇場行業里的留白,將為觀眾帶來更多海內外精彩演出。
上海大世界副總經理許麗說,“演藝大世界”歷時數年打造多層次演出場所圈層結構,不僅吸引眾多著名導演和內容企業入駐,項目內的演出持續受到市場熱捧,成為一批年輕觀眾的打卡地,同時也提高了自身品牌影響力,“要充分發揮文旅服務業的溢出和帶動效應,賦能傳統產業和空間升級,提升區域城市軟實力,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演藝資源交易平臺集聚行業頭部
“數字盒子”劇場,綠幕為背景,當一出好戲落幕,數字產品即時生成。緊接著,這部劇就會登陸大世界演藝資源交易平臺,推介給有購買演藝資源與產品意愿的企業。
通過接駁這一交易平臺,不久前剛剛結束的長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產品云上采購大會,1228家參與企業共達成意向總金額1億余元。通過與貓眼娛樂的數據合作,在交易平臺中心還能看到截至前一天的全國在演項目數、類型占比等數據,為企業采購演藝資源與產品提供了依據。
在許麗看來,隨著資源、產品、品牌以及交易的日漸集聚,形成演藝資源業態鏈,交易平臺將成為大世界演藝消費集聚區的核心引擎,自然而然地吸引一批文旅新模式企業在周邊集聚,譬如購票平臺大麥網的內容平臺公司當然有戲、貓眼娛樂的戲中人、動畫公司萬寶盛世等行業頭部內容公司。
黃浦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許艷卿說,此次煥新升級大世界,既要回歸本然吸引觀眾來體驗豐富的劇場文化,更是以此為契機推動黃浦區文旅服務業整體面貌的更新與升級。文旅服務業作為黃浦區“3+3+X”高端服務業發展體系中的重點產業之一,以“高能級文旅+高品質體驗”為目標,圍繞“演藝大世界”品牌和功能塑造,深入推進演藝產業生態建設。
同日,黃浦區還發布了文旅場景“點亮計劃”、文旅伙伴“攜手計劃”、提升文旅產業新能級“領軍計劃”,推動區域內文化產業振興發展。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