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萊塢電影賣不動,內地主流觀眾更認可優秀國產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14





      超級英雄片上半年在內地遇冷,專訪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表示好萊塢電影競爭力在下降,國產影片的質量和特效在提高


      好萊塢電影賣不動,內地主流觀眾更認可優秀國產片


      至截稿時,口碑優秀的動畫電影《蜘蛛俠:縱橫宇宙》,內地上映5天票房1.5億元,市場表現平平;迪士尼的真人電影《小美人魚》在內地上映12天,票房僅僅2600多萬元;《速度與激情10》在內地上映22天,票房9億元,貓眼預測內地總票房為9.32億元,與這個系列第7部和第8部曾在內地分別砍下超20億元票房的體量不可同日而語。


      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內地引進的幾部超級英雄電影,《銀河護衛隊3》(5.95億元,上映中)、《蟻人3》(2.72億元)、《黑豹2》(1.06億元)、《雷霆沙贊!眾神之怒》(4120萬元),以及根據熱門游戲改編的《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1.7億元)、《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8232萬元)、驚悚片《梅根》(2234萬元)等,票房都不理想,好萊塢電影為何在內地賣不動了?新京報專訪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探究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市場遇冷的背后原因。她表示,好萊塢電影“套路化,創新少,或者創新的點和觀眾期待的不一樣”,同時,“國產影片的質量和特效在提高”,完全可以與國外影片抗衡。


      好萊塢電影近三年在內地市場遇冷


      好萊塢電影自2020年疫情后,在內地市場就已經顯出疲態,引進數量大幅度減少,票房表現也不理想。2017-2019年,內地引進美國影片票房過億數量在30部上下,票房在10億元體量以上的影片分別為8部、7部和5部。2017年引進片在內地最高票房為《速度與激情8》的26.71億元,位居當年內地票房榜第2位;2018年引進片在內地最高票房為《復仇者聯盟3》的23.88億元,位居當年內地票房榜第5位;2019年引進片在內地最高票房為42.50億元的《復仇者聯盟4》,在當年內地票房榜位居第3位。


      然而,進入到2020年,由于全球市場受到疫情影響而陸續停擺,引進片數量攔腰砍半,票房更是與預期相差甚遠。2020年引進片在內地最高票房為諾蘭的《信條》,但也只收獲4.56億元;2021年《速度與激情9》拿下引進片當年在內地最高票房13.92億元;2022年引進片在內地的最高票房為卡梅隆的《阿凡達:水之道》,票房16.97億元,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30億元成績;2023年以來的引進片,暫時在內地票房最高的為《速度與激情10》,票房9億元,破10億元希望不大。


      漫威超級英雄影片越來越沒落


      對于今年上半年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內地的市場表現,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看來,整體不如預期,“套路化,創新少,或者創新的點和觀眾期待的不一樣”。她拿正在上映的《小美人魚》舉例,雖然這部電影已經盡量追求創新,適應少數族裔,但是國內觀眾還是不感興趣,上映12天票房才2600多萬元。


      改編自熱門游戲的《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全球票房12.8億美元,暫時拿下今年全球票房冠軍,但在中國內地只賣了1.7億元。


      好萊塢電影創作的套路化,漫威電影是重災區。今年2月份,《黑豹2》和《蟻人3》先后與內地觀眾見面,缺席內地影市長達三年半的漫威電影,終于重回內地銀幕。這兩部電影在漫威電影宇宙中占據了兩個重要節點,前者是漫威第四階段的完結之作,后者則是漫威第五階段的開篇之作。


      三年半無緣內地銀幕,漫威電影與內地觀眾之間的聯系還有待進一步密切。因受網絡資源泛濫影響,《黑豹2》豆瓣評分5.4分,票房艱難破億元,與5年前《黑豹》在內地6.62億元的票房成績相差甚遠。而《蟻人3》豆瓣評分剛剛在及格線上,票房2.72億,遠不及前兩部6.7億元、8.31億元的內地票房成績。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重回內地市場的漫威電影都算得上一次潰敗,面臨著一個尷尬境地。


      漫威電影宇宙進入到第四階段,也是口碑爭議較大的階段。前三個階段22部影片,只有《黑豹》和《驚奇隊長》的豆瓣評分在7分以下,而第四階段的7部漫威電影中,豆瓣評分一部上7分的都沒有,《雷神4》和《黑豹2》只有5.4分。從票房來看,只有《蜘蛛俠:英雄無歸》比較能打,全球票房拿下19.2億美元,其余6部電影的全球票房,均沒有突破10億美元。


      漫威電影從第四階段開始,在創作上顯得越來越疲軟。幾乎每部電影上映,都會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更為重要的是,如今的漫威電影毫無創造力,故事平庸乏味,角色缺乏魅力,視覺特效審美疲勞。


      近幾年好萊塢已經有不少導演出面“炮轟”漫威電影。自從2019年馬丁·斯科塞斯發表了“漫威電影不是電影,是主題公園”的言論之后,導演昆汀接過話棒,繼續抨擊道:“那些漫威電影中的演員不是真正的電影明星,真正的明星是他們飾演的那些角色,比如美國隊長,比如雷神。”斯皮爾伯格也曾說過:“漫威電影會像曾經的西部片一樣漸漸沒落。”好萊塢內部針對漫威電影的爭議,一直就沒有消停過。


      好萊塢電影在日本也同樣賣不動了


      “一方面是觀眾對商業電影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一方面是好萊塢電影本身的競爭力也在下降”,支菲娜說,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在國內市場,在日本市場,好萊塢電影也賣得不好。除了根據日本任天堂公司的IP改編的《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外,今年上半年票房前十再無好萊塢電影。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銀河護衛隊3》在日本上映4周,票房收獲908.5萬美元;《速度與激情10》在日本上映2周,票房也僅拿到1526萬美元。


      雖然日本電影業發展遠遠不及好萊塢,但是它的市場規模依舊十分龐大。在全球電影市場中,日本電影市場曾被認為是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市場票房曾連續多年保持在20億美元以上,超過了美國的獨立電影和英國的電影市場。而好萊塢電影對日本電影市場票房貢獻相對較大,在2019年曾獲得10.9億美元,但在2020年,只拿到了3.28億美元。


      支菲娜轉述了日本學者的觀察,認為日本觀眾也看膩了好萊塢電影的套路化,前些年的一些大場面還能震撼觀眾,但現在好萊塢的故事已經不能引起日本觀眾的共鳴。大公司的策劃能力減弱,頂級制片人的數量正在減少,光憑名字就能吸引觀眾進影院的超級明星沒有了。網絡時代娛樂多樣化,曾經對好萊塢的崇拜感下降,不再認為好萊塢代表時代的最前沿。


      而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市場引進的兩部日本動畫《鈴芽之旅》和《灌籃高手》就很好地印證了目前內地觀眾的多樣化。至截稿時,這兩部動畫影片分別在內地拿下8.05億元和6.48億元票房,表現強勢。支菲娜說,這兩部影片在內地市場都是大IP,《灌籃高手》是“回憶殺”,《鈴芽之旅》的IP是新海誠本人,這和好萊塢的IP不一樣,新海誠就像宮崎駿一樣,自己成為一個IP,有自身魅力在,他的片子很多觀眾都會二刷、三刷。


      現在內地主流觀眾更傾向于看國產片


      支菲娜認為,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市場表現不理想,也與目前內地主流觀眾的年齡結構變化有關。


      1994年,中國內地引進了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內地觀眾開始在大銀幕接觸好萊塢大片,接下來《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屢破內地影史票房紀錄。而2008年《鋼鐵俠》的上映,開啟了漫威電影宇宙的序幕,收獲了無數影迷。


      “最喜歡看進口片的那一批人,現在都三四十歲,已經不是主流觀眾,他們雖然對好萊塢電影的興趣很濃厚,但他們正處于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特別忙的階段,消費時間有限”,支菲娜說,2016年的《魔獸》在內地賣了14億多元,2017年的《速度與激情8》在內地賣了這個系列最高的26.71億元,2018年的《海王》在內地賣了20億元,那時候喜歡好萊塢的觀眾還年輕,即便片子沒那么好看也買賬。


      根據燈塔專業版對《速度與激情8》的用戶畫像顯示,20-24歲的年齡占比為38.7%,25-29歲的年齡占比為29.8%,30-34歲的年齡占比為13.5%。而《速度與激情10》20-24歲的年齡占比為27.5%,25-29歲的年齡占比為27.1%,30-34歲的年齡占比為17.1%。這組數據對比說明,《速度與激情》系列20-29歲的受眾年齡占比在減少,對如今主力消費群體的吸引力在慢慢變弱,而30-34歲的受眾年齡占比在增加,影片越來越靠情懷支撐。


      據支菲娜等學者專家調研,現在的主流觀眾更傾向于去影院看國產片,“主流觀眾對優秀國產片的認可度是很高的”。支菲娜說,70后、80后這批人,受國外流行文化影響比較大,是在進口片伴隨下成長起來的,但進入從文化大國走向文化強國的階段,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不斷增強,年輕觀眾對于優秀國產影片的認可度在提高。并且,這幾年國產影片的質量也在提高,像《流浪地球2》《刺殺小說家》電影的特效制作水平,足以跟國外影片相抗衡。


      另一方面,支菲娜也指出,觀眾下沉也是影響進口片票房的因素。近年來,三四線城市影院數量多、觀眾基數大,但進口影片一直以來就是一二線城市觀眾比較多,三四線城市觀眾對進口片接受度不高,所以進口片市場表現下降。


      疫情和流媒體對影院的沖擊很大


      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市場的最高光時刻是2019年4月24日《復仇者聯盟4》的上映,最終在內地拿下42.5億元票房,成為內地影史票房榜前10中唯一一部進口片。然而,第二年全球暴發疫情,全球電影市場均遭受重創。


      受疫情影響,全球電影交流頻率遲緩,好萊塢電影也逐漸失去了在內地市場的話語權。被寄予厚望可能會再次創造票房紀錄的《阿凡達:水之道》2022年12月16日在內地上映時,正值疫情居家高峰期,票房也只有16.97億元,而這個票房已經成為這三年好萊塢電影在內地的最好成績。


      疫情算是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市場的一個轉折點嗎?在支菲娜看來,疫情只不過放大了電影行業面臨的問題。疫情三年,線上流媒體對影院的沖擊很大,把很多觀眾的觀影習慣都改變了。即便沒有疫情,也會有目前這個情況,只是早晚問題。


      再加上今年全國消費市場還在緩慢復蘇,無論是大宗消費還是旅游消費,遠未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因此,整個電影市場仍在努力復蘇中。


      希望中國電影市場助力全球電影市場復蘇


      據統計,目前定檔暑期的新片已有70部,包括多部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定檔,《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閃電俠》《瘋狂元素城》《奪寶奇兵5》等。在支菲娜看來,暑期檔有這么多影片上映,有助于市場更好恢復。


      支菲娜特意提到,今年5月份,財政部、國家電影局發布《關于階段性免征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的公告》,便會惠及暑期檔影片。“免征的電影專資不僅回到影院方,也回到了制片方,上下游都能享受到免征專資帶來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加速資金流動、促進再生產。相信不少影片會選擇在這期間上映,獲取更多收益。不但有助于進一步恢復優秀電影供應,而且也有助于滿足人們的多樣化觀影選擇。”


      支菲娜表示,電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載體。2012年是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的第十年。這一年,隨著中美電影新政的簽訂,中國引進的分賬大片增多,2012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對于全球電影市場的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電影也通過與外國優秀影片同臺競技,明顯提升了市場競爭力。現在,全球電影市場都在復蘇。如果我們能夠用中國的龐大市場來帶動國際市場的復蘇,對人類文明傳承與交流都是有貢獻的。中國電影市場應該也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記者 滕朝)


      轉自:新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