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北京迎來文旅產業強勁復蘇,風景依舊場景更新。文旅新場景帶動文旅新消費,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即日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與北京日報聯合開辦欄目,精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以及甲級、乙級民宿等特色文旅點位,加以深入采訪報道,展示北京文旅產業的嶄新活力。
7月的華熙LIVE·五棵松星光熠熠。鄭鈞、許巍、痛仰樂隊以及花滑名將張丹、張昊等文體明星紛紛前來舉辦大型演出。更多明星的排期也陸續確定,大型演唱會場地租賃合約已排至2024年6月。作為新晉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和北京首批“夜京城”特色消費地標,整片街區以文化和體育為魂,構建5小時都市生活圈,持續賦能城市發展,擴大文旅消費。
占地28萬平方米的華熙LIVE·五棵松,除配套綜合辦公樓外,共有文化娛樂、體育、生活、教育、藝術五種業態,其中文化娛樂和體育業態的經營面積是其余業態總和的2.6倍,且主力業態擁有足夠高的水準和足夠大的流量吸引力。
能容納1.8萬觀眾的“雙奧”場館凱迪拉克中心,是京城文體地標之一。今年已接連上演李宇春、任賢齊、鹿晗、劉若英、梁靜茹、王琳凱等人的演唱會。7月,這里的每個周末都有大型演出上演,且全年要舉辦頂級籃球、冰球、電競等體育賽事及商業演出等活動80余場,場館利用率高達70%,成為奧運場館賽后利用的典范。此處的另一個文化地標,是時代美術館。作為全國開放時間最長、營業時間最晚的“深夜美術館”(10時至22時),幾乎每次大展都會引來市民游客競相打卡。剛剛于7月1日結束的《WAVELENGTH:瞬息涌現》,三個月內吸引6萬余人次觀眾前來參觀。7月,這里還將連推《瞬息涌現》當代藝術體驗展、稀土藝術展兩大展覽。
各業態之間、同一業態不同細分領域間的相互借力,多型號場館多樣態文體產業供給彼此互補,是整個街區的另一個特點。華熙(國際)五棵松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杰介紹:“除凱迪拉克中心外,中、小、微型場館規模各異,文化、藝術、科技互動,形式豐富多樣,今年都呈現出良好的運營態勢。”
如業界老字號廠牌MAOLivehouse音樂現場,上半年已上演178場演出,內容涵蓋搖滾、嘻哈、電子、民謠、流行、朋克等多種風格音樂。最多時一天就有三場演出。今年登臺凱迪拉克中心的王琳凱、痛仰樂隊,此前都曾在MAOLivehouse演出,借助大小舞臺的切換,增加粉絲黏性。還有嘻哈包袱鋪五棵松劇場,今年上半年也已演出200余場,吸引近4萬人次觀眾。
藝術不僅存在于場館中,更彌漫在環境里,營造出一個巨大的沉浸式場景。2017年至今,華熙LIVE·五棵松耗資4000萬元用于燈光亮化。5月,宋三土的大型藝術品《宇宙幻想發射塔》還依托時代美術館與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落地這里,成為其街頭雕塑的最新一員。還有101位街頭藝人活躍在街區北廣場、噴泉廣場的露天舞臺。每天的現場即興表演,不僅為顧客創造更閑適驚喜的逛街氛圍,也為素人歌手提供了展示空間。
豐富的文體活動,彼此互補的業態設置不斷增加消費者的黏性。目前,華熙LIVE·五棵松周末平均每天人流量為14萬人次,而遇大型演唱會、比賽日或重大節日時,人流量可達17萬人次,全年人流量已近2000萬人次。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