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杭錦旗原創歌舞劇《古如歌》首演 助力文旅產業升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3-21





      3月17日—18日,由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委宣傳部、杭錦旗文化和旅游局出品,杭錦旗烏蘭牧騎、杭錦旗文化館(非遺中心)編排、演出的歌舞劇《古如歌》,在鄂爾多斯大劇院成功首演,為觀眾呈現了極具震撼力的視覺盛宴、文化盛宴。該劇旨在以歌舞劇的藝術表現形式推動非遺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借助精品文藝作品打造文化新標識,弘揚北疆文化,賡續中華文脈,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


      歌舞劇《古如歌》講述了主人公庫布慶從傷害小天鵝到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完美蛻變,以生態隱喻為故事脈絡、古如歌為敘事載體,揭示了各民族血脈相連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內核。


      “鄂爾多斯古如歌”是一種帶有自然和鳴與和聲、無伴奏群體演唱的連綴體民歌,被譽為“古典音樂活化石”。杭錦旗從1979年開始搶救性挖掘、整理已瀕臨失傳的“鄂爾多斯古如歌”。2008年,“鄂爾多斯古如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3年,杭錦旗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古如歌之鄉”稱號。目前,“鄂爾多斯古如歌”有11位傳承人守護,2萬余人傳唱。


      歌舞劇《古如歌》導演查格德爾蘇榮表示:“古如歌作為一種流傳千年的傳統音樂,深深扎根在這片熱土,與這里的沙漠、山水、草原以及人民凝結為一體,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態·生命·藝術’連接體。我們歷經一年多時間深入挖掘古如歌文化底蘊,綜合考量時代背景、旋律韻律與詩意歌詞,找準古如歌與杭錦生態文化鏈接點,通過歌舞劇《古如歌》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建設祖國北疆的生動畫面。”


      為切實推動北疆文化杭錦建設提升行動,杭錦旗集結業內頂尖團隊,歷時10個月深度采訪、20余次劇本打磨、13個月音樂創作,6個月舞蹈編創,將古如歌、草原生態文化與現代舞臺技術完美融合,打造了原創歌舞劇《古如歌》。演職人員共計100多名,既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鄂爾多斯古如歌的代表性傳承人古日巴澤爾“坐鎮”、還有知名演員趙磊、紀托、查蘇娜以及歌手青格參演。


      該劇在結構設計中,巧妙地借鑒了希臘戲劇中歌隊的形式,讓古如歌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既保留了其原有韻味,更賦予其新時代的藝術價值。在表達呈現形式上,運用跨界融合手法,創新設計了陰陽(光和影)舞臺,達到虛實結合的效果,投影技術讓草原、星河、沙漠“活”在眼前,實現了沉浸式文旅視聽的獨特魅力。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更在當代藝術的發展道路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為藝術的多元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歌舞劇能夠成功首演,我們深感榮幸。希望觀眾能夠通過歌舞劇‘這扇窗’,真正了解并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打磨文藝精品,推動歌舞劇《古如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杭錦旗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作為“北疆文化 暖城文韻”文藝精品劇目展演活動的一部分,首演后,《古如歌》還將在鄂爾多斯大劇院、杭錦旗影劇院等地駐場演出,并計劃開展全國巡演,通過“觀劇+體驗+研學”的全產業鏈模式,聯動杭錦旗古如歌藝術大賽、庫布齊沙漠生態游、草原那達慕等文旅項目,推動“文化+旅游+生態”深度融合,助力北疆文旅產業升級。


      轉自: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