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金秋十月下旬,天意轉涼,但每一個勤勞的人們的心意從未失去溫度。因新型冠狀病毒全球肆虐,加速國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20年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可謂不凡,雖然它即將過去,但逝去的日子并不會因為年復一年而停下來!在打拼的人依舊努力,在努力的人依舊不撓。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個終點,那就是——家!
常言道:有家才有本,有本才有根,有根才能穩。常回家看看,這對一直在外拼搏的人而言,是一句奢求,是一種難能可貴!2020年10月19日,往日平靜的小村子異常熱鬧起來,爆竹聲噼里啪啦,村里人熙熙攘攘聚集而來,這不,還沒過年怎么會如此熱鬧!
原來是村口豎起了一座壯麗的“牌坊”,從遠處觀望便能看到牌坊上寫著“仲莊村”三個字,左右兩側則寫著:“牢記使命孝為先,不忘初心善為本”。字里行間,無不寄托著鄉親們對傳承的熱情,散發著質樸的民風!而立起這座牌坊的正是被譽為:中國民間反劫持第一人、從少林寺走出的第一位國際保鏢、中國安全顧問創始人的——釋行風。
據了解,釋行風先生從進入少林寺成為俗家弟子,還俗后又北漂只身一人闖蕩北京,從默默無聞到如今名聲在外。他并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河南人,中國人!本可高薪在國外做更領先國內的高級保鏢和安全專家,但他毅然放棄國外的優異資源回到國內從零開始,帶著從國外學到的先進理念和技巧一路打拼到今天!或許在旁人看來他只是一介武夫,滿腔熱血,但鮮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熱愛學習和鉆研的開拓者,在事業與家庭之間他是一位嚴酷的“師傅、總教頭”也是一位孩子的平凡父親!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外在變裝,多重性格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這并沒有使他迷失本我。多次采訪了解到,釋行風的初心始終如一,他唯一在變的就是無論功夫多高,一個人的內心必須更加強大,才能使一個人真正意義上達到肉體之外的無堅不摧!他也說道:無論一個人走多遠,心里面永遠有個家,那就是家鄉,落葉歸根不是過時的思想,也是他初心未改的一部分!
回歸平常,就像釋行風本人說的那樣:“人在經歷中成長,面對生活僅需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其他的隨遇而安。”十幾年來他從一眾少林第三十二代俗家弟子里蛻變成中國名氣最響亮的私人保鏢,從私人保鏢領域飛速成長為國內外個人、企業安全領域培訓與咨詢的佼佼者。他所做的一切在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事實也證明只要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用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再小的微光也會匯聚成輝煌的光芒!從起初的私人安全定制到為國家提供特種培訓,再到安全知識、常識通過公益形式科普民間,再到如今繁忙之余通過(快手)直播與大家分享和交流,釋行風他一直不敢懈怠,與時俱進保持進步!
2020年10月,在疫情還沒完全退去的一年里,或許現在不是一個合適的返鄉之時,但對釋行風而言,返鄉之情是無法壓抑的,離開的越久這股鄉愁越是縈繞心頭,適逢重陽節歸鄉探訪以解鄉愁也契合自古以來的傳統。正如前言所說,天會冷,但人的心里不會冷!立座牌坊對于釋行風而言不過是自己一直在外拼搏,回來看看家鄉父老鄉親舉手間做的一點事,但對于多數一直扎根于這塊土地的家鄉人而言,卻是溢于言表的鼓舞和樹立自信!
曾幾何時,古人樹牌坊又何嘗不是為鼓勵當代和后生積極向上而立的呢!而這位從“仲莊村”走出的中國職業保鏢第一人——釋行風,仍舊初心未改,將用他的一生踐行“以人為本的安全使命”!
釋行風個人資料延展:
中國個人安全教育的倡導者
中國民間反劫持第一人
中國少林寺第三十二代武功傳人
中國安全顧問創始人
中國博警特衛創始人
在美國接受IFS反恐特訓的釋行風
作為中國保鏢文化的傳承者與引領者,釋行風曾先后去以色列、美國等國家深造,也是中國首位受邀美國IFS反恐特訓學員,學成歸來的釋行風不忘將國外保鏢豐富的先進經驗引入國內,并在符合中國國情的情況下進行創新和延伸,為中國職業保鏢培訓注入新鮮活力和動力。2013年10月,釋行風被再次邀請赴美參加國際反恐組織的CQB(室內近距離戰斗)交流學習。
2012年博警特衛將個人安全防范技能帶進社區媒體正在采訪釋行風。
2015年釋行風在中央黨校現場講解安全防范知識及演示防身技能。
2015年央視紀錄片《功夫少林》第四集中國博警特衛職業保鏢培訓現場·圖為正在訓誡中的總教官釋行風。
2016年7月籃球巨星韋德/Dwyane Wade拜訪少林,作為釋行風夢想起航的地方,釋行風不僅領隊負責其安保工作,更可謂是故地重游倍感親切。同時這也是中國少林文化在國際影響力的又一體現,也是中國私人保鏢走上國際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2016年10月國際巨星阿諾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到訪中國,安保工作由博警特衛負責,施瓦辛格并不是第一次來中國,但此次到訪中國可謂讓他印象頗深,作為國際知名的動作演員也不得不對此行中方劇組為他安排的安保團隊專業度與周密性感到欽佩!圖為阿諾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團隊及同行的釋行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