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2018年全國海關關長會上,“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在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中的統領作用,全方位深化國際大通關機制化合作,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被列為今年海關的重點工作。
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要求,全國海關認真實施《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大通關合作行動計劃》,探索與有關重點國家開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對接,“力爭2020年前與沿線所有已建立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制度的國家實現互認”。
國際商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我國海關以促進“五通”為目標,圍繞“一帶一路”加強國際海關大通關合作,使得“一帶一路”沿線大通關效率不斷提高,在沿線國家海關大通關合作機制建設、中哈農產品綠色通道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上述《行動計劃》聚焦大通關合作這一主題,以“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為重點,提出建立適應沿線國家貿易投資需求、適應新技術發展的高水平大通關國際合作機制,通過深化大通關合作機制銜接、推動貿易便利與安全合作、營造良好的合作環境,推動17條具體措施的落實,內容涵蓋機制銜接、貿易便利和安全、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國內環境、口岸開放等領域。
同時,我國海關在積極參與國家主場外交方面表現出色,簽署海關國際合作文件60份,目前已與163個國家(地區)開展交往合作,簽署205份協議;積極參與AEO國際海關規則制定,與35個國家(地區)實現AEO互認,成功主辦“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等,中國海關的國際地位和發揮的作用明顯增強。
我國海關率先制定實施方案,出臺了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支持兩個核心區建設等若干措施,推動加入《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支持多式聯運中心建設,促進中歐班列發展,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2017年,全國開行中歐班列3673列,同比增長116%;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進出口額7.37萬億元,增長17.8%,高于全國外貿增速3.6個百分點。
為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今年海關將加強重要支點港口海關“點對點”的國際合作,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聯通;擴大口岸開放,加快推動實施TIR,完善海關多式聯運監管,支持在物流重要節點開展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業務,推動“關鐵通”倡議實施;落實好支持兩大核心區舉措,推動沿線國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合作;深化與歐美俄等大國海關、港澳海關合作,鞏固拓展與周邊國家、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海關合作;加強對相關國家海關管理、貿易情況的研究分析,加大中國經驗推廣力度,深度參與WCO(世界海關組織)、上合組織等多邊、區域合作,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和實施等,提升我國海關在國際海關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圍繞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于廣洲指出,海關工作要樹立戰略思維,拓展研究視野,“跳出海關,站在國家大局的高度,充分利用海關的數據資源和研究力量,發揮海關政策研究輔助決策作用,為中央決策提供參考建議”。“海關將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國際海關間的務實合作,更多推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促進世界海關事業發展、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作出積極貢獻。要充分發揮在稅收政策、海關監管合作、保稅監管、知識產權海關保護、AEO互認等方面的作用,促進貿易平衡;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大力促進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支持新業態發展,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推進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助推貿易強國建設。”于廣洲說。(劉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