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是科技部根據國務院部署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2020年以來,隨著一系列政策的發布,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駛入快車道。
--4月30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發力方向,并提出要在現有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和培育基礎上,重點建設100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
--5月20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新修訂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評價指標體系》。與2013年版本相比,這份指標體系更加完善、更具有針對性。
--11月9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創新型產業集群評價指引(試行)》,強化評價工作,對集群建設進行分類指導和推廣示范,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指標體系落地,全面落實以評促建。
“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戰略支撐。”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表示,在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進一步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打造區域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有效降低疫情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產業集群建設呈良好態勢
據了解,自2013年科技部啟動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工作以來,已在全國布局了109個創新型產業集群。其中,95家集群單位布局在國家高新區內,占總數的87%,創新型產業集群總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如北京中關村移動互聯網創新型產業集群、深圳高新區下一代互聯網創新型產業集群、杭州數字安防創新型產業集群、成都數字新媒體創新型產業集群、包頭稀土新材料產業集群、無錫高新區智能傳感系統創新型產業集群、貴陽區塊鏈與大數據產業集群等,都是通過不斷健全創新網絡,著力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進各方協同創新,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協同融合,實現快速成長壯大。
中關村移動互聯網產業集群獲批首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以來,經過近10年發展,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各環節都發展出一批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擁有豐富的高端人才、創新資源與金融資本等,產業高端要素的集聚效應顯著,形成了細分領域布局完善、創新成果踴躍、技術體系開放、應用領域廣泛的產業發展模式。
中關村移動互聯網產業集群目前擁有相關企業8000余家,企業總收入超過1萬億元,產業集群從業人員近70萬人,上市企業80余家,涌現出百度、小米、字節跳動、美團、滴滴、快手等一系列龍頭企業,以及一大批優質的創新企業,建立了國家級孵化器、硬科技孵化平臺等相關創業孵化機構近200家,配套了一系列技術交易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組織,在中關村西區、中關村軟件園、東升科技園、金隅智造工場、中關村壹號、環保科技園等區域形成了“南北呼應、定位差異”的移動互聯網產業集聚區,構建了較為全面產業協同創新體系。
深圳高新區下一代互聯網創新型產業集群則在產業聯動式、集群式發展方面效應明顯。在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創新能力強,涌現出一批創新型企業,如物聯網領域的遠望谷、優博訊,大數據領域的華傲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領域的騰訊、華為、中興和深信服等,其中深信服在云安全領域多年保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同時,“互聯網+”業態不斷創新。“互聯網+”制造、交通、醫療、流通、金融等領域不斷涌現創新典型,比如,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微眾銀行、平安金管家等。
截至2019年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企業總數為37家,且全部為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周邊的合作汽車企業200余家,覆蓋汽車貿易、研發、制造、物流、服務、文化等多個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產業鏈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集群實現工業總產值284.6億元,占上海市汽車工業總產值的4.44%,其中有20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了1億元。
2013年,無錫高新區智能傳感系統創新型產業集群獲批科技部第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后,經過7年發展,基礎優勢突出、領軍人才大量集聚、創新服務體系已經完備。目前,無錫高新區智能傳感系統產業集聚發展勢頭強勁,2019年園區智能傳感系統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369.64億元,同比增長16.12%,集聚了包括感知集團、朗新科技、深南電路等在內的一批業界知名企業。
此外,東莞機器人智能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已擁有各類研究院所及新型研發機構20家,建立了“高水平檢測機構-產業基金-產業協會-產業人才培養機構-產業交流服務平臺”的多元化創新服務鏈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機器人產業創新服務體系。
“這幾年來,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作在各地大力支持下,總體上勢頭良好。”賈敬敦說,聚焦“創新”,著力健全創新網絡,促進了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的提升;聚力“產業”,著力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了國家高新區的產業升級;聚合“集群”,著力推進各方協同創新,使集群的創新效率、規模效益等不斷提升。
國家高新區成集群建設主陣地
109個創新型產業集群中,有95個集群單位布局在國家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群是我國新時代高新技術產業升級發展的重要形態和主要方向,也是新時代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抓手。”賈敬敦表示。
以深圳下一代互聯網產業集群為例,深圳高新區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產業具有配套完整、集聚初具規模、集群主導產品研發與制造能力國內領先的優勢。
其中,物聯網產業已經逐步形成從設備制造到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條,代表企業有中國領先的RFID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遠望谷。在電子商務產業方面,深圳高新區擁有國內第二大的交易和支付平臺--騰訊“財付通”“分期樂”等。在云計算產業方面,深圳高新區擁有運算速度超千萬億次的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在互聯網內容方面,深圳高新區擁有全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運營服務商騰訊、國內領先的A8數字音樂服務平臺等龍頭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方面,深圳高新區代表企業中興通訊和華為躋身全球手機銷量十強,在核心環節,平臺軟件具備華為、中興、融創天下和卓望數碼四大國內領軍企業。在5G方面,華為、中興是行業龍頭。優博訊、騰訊、迅雷等企業帶領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做核酸,到昆山。”2008年,當昆山高新區喊出這句話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十幾年后的今天,這句話不僅成為全球小核酸領域發展的“風向標”,而且一個自主的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體系已在昆山高新區形成。目前,110多家入駐企業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重大新藥創制等各類國家級項目30個,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小核酸藥物品種線,開展創新藥物及三類醫療器械臨床研究30多個,9個新藥品種正在開展針對29個適應癥的臨床研究、5個Ⅰ類新藥/適應癥處于臨床三期。
隨著技術、人才和資本的快速聚集,小核酸被“激活”了。如今,昆山超前眼光布局的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建立起覆蓋小核酸新藥開發、藥物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的全產業鏈,形成以小核酸產業為旗幟、創新藥物、醫療器械和生物材料等方向共同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格局,園內半數以上企業實現社會資本引入,總估值已逾300億元。
按照“一區一戰略產業”建設的蘇州高新區醫療器械創新型產業集群,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作為國家研究機構的創新引領作用。同時,特別注重發揮新型研發機構的創新活力,吸引了浙江大學蘇州工業技術研究院、東南大學蘇州醫療器械研究院、協同創新機器人研究院等一批新型專業研發機構相繼落地。
其中,浙江大學蘇州工業技術研究院建立起政府支持、產學研結合、面向市場的集科技研發、科技服務、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科技孵化為一體的創新大平臺。東南大學蘇州醫療器械研究院主要圍繞高端醫療器械,建設以POCT及微流芯片、生物醫用材料、仿生器官與器官芯片、醫學影像等為專業方向的各個研發平臺。這些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活力強,與企業聯系密切,有效地推動了蘇州高新區醫療器械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使集群企業在醫療器械高技術化、低成本化上邁出堅實步伐,從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研發成果不斷涌現的同時,也為集群醫療器械高端人才的聚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獲批建設高端動力裝備產業集群以來,濰坊高新區大力培育和發展高端動力裝備產業,以濰柴、福田、盛瑞為龍頭,輻射帶動華豐動力、山東銀輪、天瑞重工等50余家行業骨干企業,形成綠色動力、整車制造、傳動系統、核心零部件、智能裝備五大板塊,被山東省委、省政府列為重點打造的“名片產業”,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力裝備產業集群。目前,濰坊高新區培育聚集動力裝備企業14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9家,過億元企業23家,從業人員達到3.97萬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1.27萬人,研究開發人員超過5700人,獲批建設國家火炬濰坊高新區動力機械特色產業基地,與6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2019年,集群產值616億元,增長10.48%,主營業務收入628.8億元,增長16.34%,實現利潤83.2億元,增長0.73%,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下一步,要在現有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和培育基礎上,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的產業集聚作用,以'一區一主導產業'為布局原則,重點建設100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形成若干萬億級產業規模和一批千億級產業規模,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產業技術體系完備、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處于國際國內領先地位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賈敬敦表示。
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通發展是集群創新生態的基礎。
《關于深入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探索實施集群企業梯次培育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集群產業培育,立足集群產業全產業鏈的協調發展,協同上下游產業、統籌大中小企業,逐步打通制約產業鏈創新的癥結。
龍頭企業引領與培育中小企業相結合,為深圳下一代互聯網創新型產業集群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據了解,深圳下一代互聯網創新型產業集群堅持以龍頭企業牽引,構建以“高新軟優”為特征、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阿里巴巴、百度國際大廈相繼落戶深圳高新區,百度國際大廈既是百度華南總部,還兼具百度國際總部和深圳研發中心兩個重要角色,兩大巨頭落地將加速深圳高新區互聯網產業集聚進程。騰訊在全球電子商務、游戲、影視娛樂等方面有潛力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在互聯網龍頭BAT齊聚深圳高新區的同時,A8音樂及一大批中小民營企業也逐漸成為互聯網細分領域集群代表。這得益于深圳高新區在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同時,堅持培育中小企業,發揮風險投資等創新資本的力量。
上海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典型企業主要由新能源整車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構成。其中,新能源整車企業以上海蔚來汽車為龍頭,其次是愛馳汽車(上海)有限公司,兩家的研發投入總和占整個集群研發投入的81.1%。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為主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包括上海中科深江電動車輛有限公司、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和上海炙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主要從事電池管理系統、電機驅動系統以及氫燃料電池相關產品。此外,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集群中也引進了華域視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東軟睿馳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測迅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智能網聯汽車企業。
濰坊高新區高端動力裝備產業集群,隨著領軍企業濰柴動力的不斷發展壯大,在帶動本地相關配套企業加速成長的同時,外地客商不斷涌入,推動產業集群不斷做大做強。
目前,濰柴動力與上下游80多家企業建立了“濰柴產品研發共同體”,吸引了浙江銀輪、天潤曲軸等上市公司在其周邊建廠;濰柴總投資2000億元,高標準建設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目前已有35家高端供應商簽約入園。福田汽車山東多功能汽車廠啟動建設山東互聯網汽車產業基地,實施供應巢屬地化戰略,吸引優質供應商來濰投資發展,已有北汽遠東、光華榮昌、江陰裕華、浙江銀輪等4家配套企業建成運營,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盛瑞傳動高標準建設了國內首個AT產業配套園,憑借先進的自動變速器技術及平臺,吸引國內8家關鍵核心零部件企業入駐,打造完整的自動變速器配套產業鏈。
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共享,以數據和資源賦能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新的產業形態下實現快速迭代,創新成果通過創新鏈、供應鏈、數據鏈回流大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大手”拉“小手”,融通共發展。
面對未來發展,科技部火炬中心今年11月發布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評價指引(試行)》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的產業集聚作用,按照“一區一主導產業”加快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攻克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區域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 李爭粉)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