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進入重要戰略機遇期 信息化引領農業農村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1-18





      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的數字化發展是國家最重視的工作之一,國務院、中央部委及地方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導鄉村信息化建設。在此背景下,近年來,中國對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成績顯著。當前,我們處在重要的歷史節點,是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應該如何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的推廣應用,實現鄉村振興?


      信息化技術助鄉村全面振興


      鄉村信息化建設是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的重要手段,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縮小城鄉“信息鴻溝”。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程度存在明顯差距。其中,廣袤的農村地區存在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嚴重影響農業農村發展和“人的現代化”。通過鄉村信息化建設,城鄉發展鴻溝逐漸彌合,為“人的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和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二是改進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推進鄉村信息化建設,搭建起便捷暢通的群眾利益訴求和信息反饋渠道,如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移動議事廳”等平臺,有利于實現不同治理主體的協同聯動,提升農村治理效率。


      三是促進農業生產現代化。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使原本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被智能化的機器設備取代。點開屏幕,地塊分布、苗情長勢、土壤濕度溫度等盡在掌握中;動動手指,就能實現“對癥下藥”,莊稼“缺什么補什么”。不僅如此,從播種、田管到收獲、銷售,整個流程數據化管理,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


      四是鞏固脫貧攻堅勝利果實。長期以來,影響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收入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網絡建設不夠完善。鄉村信息化建設將為農產品市場提供一個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24小時市場”。在線直播宣傳、網上下單訂購、智能物流配送,數字技術幫助農民加速“云上銷售”,對盤活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居民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農村信息化水平相對滯后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數字鄉村進程,經多年建設,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網民規模不斷擴大,為數字鄉村建設打下基礎。然而,當前我國數字鄉村建設還存在挑戰。首先,我國農業農村的數字化水平總體仍偏低。《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而在美國,這一數據超過70%,目前美國80%農場實現了信息化,每個農場都連接50個以上的物聯網設備。由此可見,我國農業農村的信息化水平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我國智慧農業缺乏技術儲備。農業具有生物特性,將工業信息技術直接拿到農業領域往往不能有效解決農業問題,必須開展基于農業生物特性和農業問題的專題研究。由于缺乏基礎性和原創性研究,我國智慧農業技術整體上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特別是在農業傳感器、農業人工智能、農業機器人等方面,差距更大。


      第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不夠充分。解決某些農業產業現實問題僅停留在“用技術”本身,“互聯網 + 農業”還不能充分釋放數字紅利,農業信息化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與工業和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據《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2018年我國農業數字經濟僅占農業增加值的7.3%,遠低于工業18.3%、服務業35.9%的水平。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鄉村信息化水平和農業數字經濟產值與我國整體的社會信息化程度和占GDP比重達到34.8%的數字經濟總量嚴重不匹配。


      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仍待精準破解


      當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進入關鍵期,以鄉村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硬骨頭”項目任務,需要深入、精準破解。


      一是推進數字農業創新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深入推進核心技術的投入、研發與應用,尤其是對智慧供應鏈體系中的傳感器、智能裝備等要素的投入。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投入力度也需要得到更多支持,同時,加大推進技術創新與農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從而使農產品全產業鏈體系更加完善。


      二是做好數據共享、數據標準化與信息安全工作。各行業各部門要充分共享已有的信息,避免在農村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重復建設、重復收集數據,這需要有關部門牽頭制訂數據收集和信息共享規范,同時確保數字信息安全。


      三是提升教育數字化應用水平。開展以城鄉教育資源共享為專題的5G遠程互動教學,通過高清遠程授課的方式,將名校名師的高清教學直播課堂傳輸到更多學校,實現偏遠山區的孩子與重點名校學生同上一堂課。


      四是重視人才培養。缺乏人才是數字鄉村發展的重要瓶頸。應結合鄉村人才振興,加大數字鄉村復合人才的培養,支持數字鄉村創新創業,推動數字鄉村發展。同時協同發揮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作用,培養造就一批數字農業農村領域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管理團隊。加強數字農業農村業務培訓,開展數字農業農村領域人才下鄉活動,普及數字農業農村相關知識,提高新型經營主體、高素質農民等相關主體的數字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


      數字化與信息化為鄉村振興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性。在數字化建設浪潮奔涌的時代,我們應順應發展潮流,搶抓信息化建設新機遇,讓“數字鄉村”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目標。(劉紅權)


      轉自:通信信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專家解讀《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報告(2012—2017)》

      專家解讀《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報告(2012—2017)》

      2017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 5%,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達9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
      2018-09-21
    • “雙增長”背后有六大亮點——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形勢解析

      “雙增長”背后有六大亮點——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形勢解析

      “今年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8769億元,同比增長2 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00元,實際增長6 9%,延續了‘雙增長’的好勢頭。”在4月23日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指出。
      2019-04-29
    • 投資下鄉,資本如何“耕耘”沃土

      投資下鄉,資本如何“耕耘”沃土

      當前,農業農村領域存在哪些短板,又有哪些投資機會?財政資金怎樣發揮更大支農效應?如何破除民間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障礙和顧慮?對此,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2020-08-23
    • 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系統重點做好八項工作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 5%;電信業務總量、互聯網行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分別增長50%、30%和13%左右。
      2018-01-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