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以下簡稱“中電聯”)發布 《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1》 (簡稱 《報告2021》)。
《報告2021》顯示,2020年我國電力行業為全社會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521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2%。電力行業積極推進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9856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6.8%,為推動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
《報告2021》顯示,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521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2%,增速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全國人均用電量5331千瓦時/人,比上年增加145千瓦時/人。
“2020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部分地區有富余,局部地區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疫情防控期間電力供應充足可靠,為全社會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郝英杰表示。
《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2020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6%。其中,水電3702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4%(抽水蓄能314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0%);火電12462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8%(煤電10791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7%;氣電997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0.5%);核電498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4%;并網風電2816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4.7%;并網太陽能發電2535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4.1%。
2020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為7626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1%,增速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其中,水電1355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1%(抽水蓄能33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0%);火電5177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6%(煤電4629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7%;天然氣252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6%);核電366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0%;并網風電466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5.1%;并網太陽能發電261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6.6%。
截至2020年年底,初步統計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79.4萬千米,比上年增長4.6%;全國電網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45.3億千伏安,比上年增長4.9%;全國跨區輸電能力達到15615萬千瓦 (跨區網對網輸電能力14281萬千瓦;跨區點對網送電能力1334萬千瓦)。2020年全國跨區送電量完成647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3.3%。
“我國電力需求持續剛性增長, ‘十四五’期間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加約40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世界排名第十位國家法國全年用電量的總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副主任張琳表示,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電力行業既面臨自身達峰的艱巨任務,也要支撐全社會盡早達峰,后續電能替代潛力巨大,全社會電氣化程度將穩步上升。
新能源發電裝機比重提高
《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9856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6.8%。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2583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9%。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電機組約9.5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88%。全年累計完成替代電量2252.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9.0%,且替代電量逐年提高。同時,我國煤電清潔化發展成效顯著,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電機組約9.5億千瓦,約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88%。
張琳介紹,近年來,我國煤電清潔化發展成效顯著,污染物排放控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截至2020年底,全國超低排放改造機組約9.5億千瓦,全國電力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從2015年的40萬噸、200萬噸、180萬噸分別下降到2020年的15.5萬噸、78萬噸、87.4萬噸。
張琳表示,在雙碳目標下,要按照 “控制增量、優化存量、淘汰落后、公平競爭”的原則,推動煤電高質量發展。
面對當前一些省份已經出現階段性電力供應緊張局面, “十四五”期間,電力新增裝機主要是新能源,新能源新增裝機能否滿足電力消費增長?張琳表示,理論上,增加新能源裝機能夠滿足電力消費增長要求。但是現階段,新能源的發展規模還受到消納能力、經濟代價、電網安全等因素制約。因此建議, “十四五”期間還需建設一定規模的常規電源,提供足夠的有效容量來滿足電力平衡的要求。
“十四五”用電仍將呈現剛性
展望 “十四五”,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國用電呈現剛性、持續增長,電力行業既面臨自身達峰的艱巨任務,也要支撐全社會盡早達峰,后續電能替代潛力巨大,全社會電氣化程度將穩步上升。
《報告2021》預測,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將帶動用電持續增長,新舊動能轉換,傳統高耗能行業增速下降,高新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用電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報告2021》預測,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推動電力需求剛性增長。綜合考慮節能意識和能效水平提升等因素,預計2025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9.5萬億千瓦時以上, “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速超過4.8%。為保障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電力需求,預計2025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為29.0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52%。
張琳還表示, “十四五”時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供給側將加快清潔替代,核電、水電裝機規模將持續增長,風電、太陽能發電將呈現跨越發展。此外,電網基礎平臺和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源網荷儲互動融合、綜合能源服務、虛擬電廠等新業態、新模式將不斷壯大。(曹雅麗)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