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因素致汽車業“芯片荒”蔓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9-03





      汽車行業芯片短缺自去年12月起就開始困擾無數車企,時至今日并未緩解,反而出現愈演愈烈之勢。


      近日,通用汽車宣布因受全球芯片短缺影響,計劃近期關停負責生產雪佛蘭Bolt EV和Bolt EUV的工廠。豐田也表示,因受零部件供應不足影響,將在今年9月削減40%的汽車產量。


      上半年各方一直在尋求解決“芯片荒”之道,緣何下半年又出現加劇的態勢?


      記者在采訪業內人士時,很多人不約而同把矛頭對準了東南亞疫情。博世中國副總裁徐大全近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則信息,稱由于受馬來西亞疫情影響,某半導體芯片供應商位于馬來西亞麻坡的工廠被當地政府關閉至8月21日。該工廠有3000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20人因病死亡。


      與此同時,越南胡志明市宣布自8月23日起提高防疫措施的強度,禁止民眾出門,直到9月15日。而英特爾、三星等企業均在越南設有芯片制造企業或代工廠。


      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馬來西亞就實施了嚴格的全國封鎖政策,其重要的芯片封測環節大量停工,半導體供應鏈也一度受到影響。馬來西亞被稱為全球芯片“中轉站”,是很多半導體企業的供應商和工廠的所在地,為歐洲的意法、英飛凌等半導體制造商,以及豐田汽車、福特汽車等主要汽車制造商提供服務。此輪疫情深深影響馬來西亞當地廠商的供應能力。


      總部位于京都的芯片制造商羅姆(ROHM)表示,明年全年,汽車和工業機械的重要半導體可能仍將供不應求。


      更為關鍵的是,此次“芯片荒”對汽車行業打擊更大。記者了解到,由于疫情催生了“宅經濟”,全球市場對智能手機和電腦中使用的芯片需求增加,半導體芯片公司已將其生產重點轉移到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當汽車制造商紛紛開始恢復生產時,半導體芯片在整體上無法保證充足供應。


      汽車“芯”,其實絕大多數都不屬于高端芯片,而是成本相對低廉、但是在汽車領域又應用相當廣泛的8英寸晶圓,幾乎每臺車都用得到的ECU、ESP都是由它打造而來的。


      記者了解到,由于生產8英寸晶圓的設備早已停產,多數8英寸晶圓廠商的設備運行時間都已經超過10年,導致大部分設備都過于老舊,并且難以修復。數據統計,從2008至2016年,至少超過30座8英寸晶圓廠關閉,同時有超過10座廠生產的晶圓從8英寸轉換為12英寸,2015至2017年全球8英寸晶圓廠產能增長速度僅約7%,到2019年全球8英寸晶圓廠數量已低于200座。


      從現實利潤和發展趨勢來看,生產12英寸的晶圓廠商大規模降級去生產薄利且瀕臨淘汰的8英寸晶圓,肯定缺乏積極性。此外,近幾年來,大量6英寸晶圓廠關閉,分立器件、功率器件、模擬芯片等產品需求也都切換至8英寸晶圓,這就額外加重了8英寸產能的負擔,擠壓了原本就供給不充足的汽車芯片市場。


      在全球汽車芯片短缺的情況下,中國國內汽車業出現回暖態勢,這對芯片自給率不高的中國來說,顯然“缺芯”程度更為嚴重。


      一汽車生產商市場人員向《中國貿易報》記者透露,除了受供需影響外,在流通環節也不排除囤積居奇現象。雖然正規的代理經銷商會遵守行規,但一些規模較大的渠道商和貿易商,由于資金充足,也可以在市場大量“掃貨”,進而抬高價格。


      今年以來,由于部分原材料上漲等客觀因素,大部分芯片公司都上調了產品價格,合理的漲幅應在20%至30%之間,最終傳導至市場時價格上漲40%至50%是比較合理的。但業內人士透露,在一些其他渠道,個別經銷商可以提供車用芯片,但報出的價格卻遠高于正常出廠價。


      對此,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文稱,針對汽車芯片市場哄抬炒作、價格高企等突出問題,根據價格監測和舉報線索,將對涉嫌哄抬價格的汽車芯片經銷企業立案調查。市場監管總局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關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場價格秩序,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


      面對此輪“芯片荒”,美、日以及歐盟多國工業界有了新共識,即為了保證本國產業安全,考慮不再一味追求分工協作,而是建立相對可控、較完整的芯片供應體系,即便這可能會出現成本提升的問題。


      此次海外芯片廠出現大面積停產,也可能對中國國內廠商產生推動作用。有投行機構的最新研報表明,由于中國大陸是全球疫情控制較好的地區之一,也具有大量優質半導體封測廠商。海外疫情的反復有望加速封測訂單向中國大陸轉移。(記者 張偉倫)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