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監會2022年債券監管會議傳遞什么信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2-23





      中國證監會18日召開2022年債券監管工作會議(下稱:會議)。會議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2022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安排,總結2021年債券監管工作,分析當前形勢,研究部署2022年債券監管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2021年證監會債券條線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扎實推進債券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風險防范化解、公募REITs試點、債券市場統一執法等工作,交易所債券市場總體保持穩定健康發展。新華財經對本次會議傳遞的信號做了關鍵解讀。


      推進債券市場基礎制度建設


      本次會議上,證監會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扎實推進債券市場基礎制度建設。近年來,管理層已經發布了多項管理辦法,從而推進了債券市場基礎制度建設。


      比如,2020年7月19日,為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關于推進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要求,進一步便利債券投資者,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人民銀行、證監會聯合發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20〕第7號)》,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有利于切實便利債券跨市場發行與交易,促進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形成統一市場和統一價格,為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宏觀調控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也有利于提升我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和效率,推動構建以客戶為中心、適度競爭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再如,2020年12月28日,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證監會聯合發布的《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下稱:“管理方法)”于2021年5月1日實施,該管理方法首次統一了公司信用類債券各環節的信息披露要求。業內各方認為,這對于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夯實市場信用基礎、增強債市法制建設、助力債市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管理方法”是規范和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將進一步推動不同債券市場間的互聯互通,有利于提升債券市場信息披露質量和透明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強化對相關責任主體的市場化約束,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有助于提升債券市場法治化水平,促進直接融資。


      落實債券市場統一執法


      當前,我國公司信用類債券主要包括企業債券、公司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這三種債券的監管部門和交易場所有所不同。從交易場所看,公司債券在滬深交易所債市上市,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在銀行間市場交易,企業債券在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均可交易。


      據證監會18日通報的2021年案件辦理情況,重點領域案件類型多樣,2021年共辦理債券市場違法案件10起,主要表現為虛構利潤欺詐發行、為取得企業債發行核準報送虛假材料等。中介機構違法案件上升,涉案主體覆蓋多個領域。全年立案調查39起,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涉及會計師事務所28起,證券公司4起、資產評估機構3起,律師事務所2起、銀行承銷商、評級機構各1起,涵蓋首次公開發行、年報審計、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精選層轉板等業務環節,2021年證監會首次對銀行間債券市場承銷銀行、評級公司立案調查。


      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18日發布2021年度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匯總情況顯示,2021年,經自律處分會議審議,交易商協會依規進行自律處分131家(人)次,涉及山東勝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城市金財土地房屋投資有限公司、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寶塔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等54家發行人及信用增進機構、6家主承銷商、1家會計師事務所、1家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3家做市機構、1家資產管理公司、1家期貨公司以及64名直接責任人。


      從全年來看,銀行間債券市場新增立案查處案件、承辦監管部門交辦案件、自律處分數量較往年均有所增加,“零容忍、嚴懲戒”的特征突出;新型違規案件有所增多,首次對3家做市機構進行倒量的虛假交易的違規行為予以處分。


      交易商協會稱,統一執法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協會前期移送的案件中, 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發行人已由監管部門形成行政處罰決定,自律處分與行政處罰有效銜接。為持續強化銀行間債券市場紀律建設,壓實各市場主體責任,推動銀行間市場高質量發展。


      全力防范化解債券違約風險


      2021年8月18日,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我國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的制度建設和規則統一,作出了全方位的明確和完善。業內人士認為,一系列政策公布和制度完善,將進一步織牢債券市場制度之網,有效防范化解風險,促進債市高質量發展。


      其實早在2020年11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上,管理層就在研究規范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并明確提出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本次會議則強調,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堅持“四個敬畏、一個合力”,更加突出底線思維、精準施策,全力防范化解債券違約風險;更加突出穩中提質,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


      在對2021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議提案的答復中,如《關于防范化解民營企業信用債風險的提案》,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監管協調,健全債券信用風險預防預警機制,強化債券信用風險防控合力,穩妥化解債券信用風險。同時,加強債券市場監管執法,進一步落實“零容忍”要求,從嚴打擊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全面深化債券發行注冊制改革


      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率先全面實施注冊制。債券發行條件有所放松,但新規對信息披露內容、相關責任人及連帶責任人進行了詳細規定,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的信息披露和履職義務更為嚴格。


      本次會議強調,要更加突出公開透明,全面深化債券發行注冊制改革和擴大開放;更加突出嚴監管、零容忍,加快監管轉型,進一步健全符合債券市場發展規律和特點的監管制度機制;更加突出系統思維,加強市場建設、基礎制度建設、法治供給和科技保障,積極營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生態,助力宏觀經濟大盤穩定。


      會議最后認為,當前內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備良好基礎。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又要保持戰略定力,勇于擔當作為,扎實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