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萬眾關注之下,央行宣布降準!11月25日,據央行官網,央行決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
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
距離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降準信號剛剛過去兩日,央行宣布降準。11月25日,據央行官網,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央行決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8%。
據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
近月來,市場對于年末央行降準、降息動作猜測不斷。在公開市場投放上,央行逆回購規模不斷變化,更顯靈活特征;用于釋放中長期資金的中期借貸便利(MLF)自2022年8月開始多以縮量續作為主。2022年11月,由于MLF到期量高達1萬億元,創有歷史記錄以來最高峰,市場對于央行降準預期升溫,但央行仍是縮量操作了MLF.
不過,就在兩天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了降準信號。11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部署抓實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見效。其中便提到,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引導銀行對普惠小微存量貸款適度讓利,繼續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務,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債的支持力度,適時適度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按照過往經驗判斷,國務院常務會議“預告”降準后,央行往往在一至兩周內跟進落實。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也是年內央行第二次宣布降準,上一次發生在2022年4月,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對于央行本次降準操作,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主要是由于目前國內需求處于復蘇階段,全球需求前景趨緩,國內宏觀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月度宏觀經濟數據波動較大,反映經濟復蘇基礎不夠牢固;金融有必要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鞏固經濟復蘇基礎,促進經濟加快恢復正常。
資深宏觀研究員王好進一步解釋道,貨幣當局此次降準主要基于五點考量:一是,我國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央行有必要適度增強貨幣政策的主動性。二是,降準可以為2023年“穩增長”政策靠前發力提供資金支持。一方面,地方政府專項債提前批下達額度可能超萬億元;另一方面,2023年農歷新年較早,企業部門融資需求高峰可能提前到來。三是,當前存款類機構存貸比再次升至高位,及時降準能夠有效緩解資金供需偏緊的局面。四是,保障保交樓工作順利開展,為商業銀行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五是,降準能夠有效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和金融機構讓利實體。
股市、債市、匯市、樓市有何影響
近幾個月來,央行利好政策頻頻出爐,通過金融信貸對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和針對性的支持。近5000億元降準落地,將進一步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對于股市、債市等細分領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首先在股市方面,周茂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目前國內外環境看,國內經濟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加大實體經濟復蘇金融支持力度,中小微企業,基建項目、房地產等行業融資獲得更大支持,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經濟加快恢復。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加之股市估值整體低洼,整體利好市場風險偏好。
王好則認為,降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需要分開來看。一方面,降準有望降低國內實際利率,釋放額外流動性,從而對推升股票和債券的估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另一方面,降準同樣會增加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可能引起外資流出,使得市場短期承壓。最終影響取決于二者的合力。
不過,談及本次降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周茂華認為,降準并未改變貨幣政策穩健基調,同時,降準是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推動經濟積極加快回穩向上,基本面穩定對匯率構成強有力支撐。因此長期來看,對人民幣匯率也是利好消息。另外,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中美基本面不同周期,分化趨勢,同樣有助于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
在近期引發“贖回潮”的債市方面,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盡管本輪債市調整主要來自于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的利空合力,但流動性趨緊是主要誘因。央行釋放寬貨幣信號維護市場穩定,以此緩解贖回潮下的悲觀預期。
在明明看來,當下債市調整尚未完全結束,降準可阻斷“贖回潮”形成“悲觀預期—贖回理財—市場走弱—預期更加悲觀”的惡性循環。降準既是用于補充流動性水位,也是促進債市預期穩定的手段,對沖散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為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做好年末經濟工作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短期經濟仍處于恢復階段,國內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市場流動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隨著近期市場情緒逐步恢復平穩,對債市整體利好;但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經濟尚未偏離復蘇軌道,基本面不支持債市利率大幅下行。”周茂華補充道。
在房地產方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次降準,積極落實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具有非常好的導向。降準后商業銀行投放信貸的能力勢必增強,有助于促進銀行信貸政策的更加寬松,尤其是在全國六大行支持房地產的大背景下,此次降準對于房地產領域的影響明顯較大,也有助于房地產開發、個人按揭貸款等領域的信貸支持。
“降準對樓市的利好主要集中在供給端,促進‘保交樓’工作順利開展,降低風險事件爆發的可能性。”王好如是說道。
不搞大水漫灌
11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四季度經濟運行對全年經濟十分重要,當前是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的關鍵時間點,必須緊抓不放保持經濟持續恢復態勢。要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較好結果。
綜合10月金融統計數據來看,10月新增信貸、社融超季節性回落,總量和結構均相對偏弱,主要拖累來自居民端和地方政府專項債新增融資大幅下滑。其中,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因素影響,2022年10月住戶貸款減少18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4827億元。
市場也普遍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雖然繼續保持恢復態勢,但基礎并不穩固,仍然需要通過政策措施引導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周茂華指出,通過降準釋放長期限、低成本資金,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提升信用擴張能力,加大小微企業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基建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滿足房地產合理融資需求等。
“而12月有5000億元的MLF到期,疊加年底流動性需求上升,通過適度降準釋放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近期市場波動加劇,央行通過降準釋放長期限流動性,釋放穩增長政策加碼,有助于穩定市場對流動性合理充裕預期。”周茂華解釋道。
談及本次降準目的,前述央行有關負責人也同樣提到,此次降準的目的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支持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二是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增加金融機構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
對于后續貨幣政策走勢,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降準釋放了宏觀政策向穩增長方向加力的信號,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對沖近期疫情升溫對經濟運行的擾動,助力今年底明年初穩增長保就業。同時,當前國內物價形勢溫和,加之監管層匯市調控工具豐富,人民幣有能力保持較強韌性,這意味著國內貨幣政策有條件“以我為主”。
而央行同樣強調,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著力支持實體經濟,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廖蒙)
轉自:北京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