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推進北斗應用與產業化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23





      當前,高精度應用逐步向普適化、標配化演進,已成為全球各大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熱點。北斗應用也已從解決“有無”,邁入解決“更高精度、更加可信、更優服務”的新階段。


      “新時代的中國北斗,堅持在發展中應用、在應用中發展。希望所有北斗應用開發者都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按照‘融網絡、融數據、融終端、融服務’的理念,站在新興科技前沿,做大做強‘北斗+’和‘+北斗’新業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在高德地圖與千尋位置舉辦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說。


      中國北斗賦能眾多行業、領域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2020年完成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部署以來,已經全面服務于自然資源、通信、交通、電力、水利等行業,面向大眾消費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步伐也在持續加速。


      在為傳統行業注入新動能的同時,北斗也正加速進入新基建,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北斗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涌現,北斗應用與產業化發展的融合生態已初步形成。預計到2025年北斗產業將帶動形成近萬億的規模;預計到2035年,直接產生和帶動形成的總體產值規模將超過三萬億元。


      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CEO陳金培表示,北斗是大國基石,是中國數字化升級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礎設施。當下無論是自動駕駛、元宇宙還是數字經濟,越來越多依賴于智能感知和數據驅動,數據像石油一樣維系著整個數字世界的運轉,數據想要互通、發揮有效賦能作用,需要有統一的時間和空間基準來進行對齊,只有具備精確可靠的時空標簽,才能達成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精準映射,從而實現基于時空的感知、計算和協同。


      根據“十四五”規劃,面向北斗廣泛需求、基于北斗相關產業基礎條件的一批關鍵技術將取得突破;誕生一批融合北斗、遙感及太空經濟新方向的領軍企業;形成全方位服務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的新信號體制、新服務功能,建成支撐北斗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學科體系、標準體系、能力評估體系;組建一批綜合創新平臺,進而牽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實現協同研發、產業融合、應用創新等基礎能力大幅提升。


      創新發展 推動北斗應用普及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北斗產業的蓬勃發展,必將帶動各種先進技術在市場、行業、應用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楊長風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堅決落實“北斗規模應用進入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的關鍵階段”有關指示要求,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北斗系統現代化運行管理體系,推進北斗特色服務平臺建設,引領應用模式和場景創新,加速國際化應用進程,全面開啟了北斗全球服務新時代。


      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北斗終端數量在交通運輸營運車輛超過800萬臺,農林牧漁業達到130余萬臺。中國境內申請入網的智能手機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機出貨量占比達98%以上。截至2023年1月的最新數據,高德地圖調用北斗衛星日定位量已超3000億次。


      楊長風表示,千尋位置與高德地圖攜手發起的“北斗出行應用創新計劃”,前瞻性強、市場規模大,是北斗高精度應用面向大眾、面向服務的創新舉措,對北斗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后續要大力塑造全產業鏈意識,打造創新聯合體,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力爭在全球率先打通手機高精度定位全鏈路,展現中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志氣和骨氣。


      “作為一家專注于交通出行領域的科技企業,高德有幸見證了北斗從起步到世界一流的發展歷程。”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表示,早在去年11月,高德地圖為用戶導航定位時北斗的貢獻率已超越了GPS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此外,北斗系統還在平均單次定位調用衛星數量、民用定位精度等多個維度超越GPS系統,正式實現了對于國內導航應用定位的全面主導。在劉振飛看來,基于北斗的探索還遠遠沒有結束。


      轉自:光明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