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爭加劇 轉型加快 石化產業發展迎新戰略機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26





      在日前舉行的石油和化工行業高新發展大會暨2023(第十一屆)亞洲煉油和化工科技大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認為,當前我國石化產業已經告別了產品短缺的時代,但是我國大宗基礎化學品和通用合成材料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東西部發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不平衡差距明顯,石化行業正處于一個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同步加劇的時期。


      重要支柱產業地位更加凸顯


      “十三五”以來,我國石化產業抓住全球經濟和石化產業迎來新景氣周期的新機遇,石化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一是經營業績再創新高。2022年雖然受到復雜國際環境和疫情的影響,在全球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的情況下,我國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再創佳績。石化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6.56萬億元,同比增長14.4%;進出口總額1.0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1.7%。


      二是規模總量全面跨越。在大宗基礎化學品產能產量多年穩居世界首位的基礎上,我國石化產業的規模集中度、石化基地的集群化程度、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都實現了新的跨越。


      三是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我國石化產業在全球石化舞臺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都在不斷提升,尤其是我國主要石化產品的增量成為了亞太和世界石化產業的主要貢獻者,多年來占世界化工市場份額穩定在40%以上。


      四是企業競爭力日益增強。近幾年,我國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中化等一批骨干石化企業在世界500強榜單上年年都有新的進步,恒力、浙石化、盛虹等一批新進入石化領域的市場打拼力很強的公司,以及一批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管理水平高、發展潛力足的煙臺萬華、浙江新和成、山東東岳等企業,都在做強主業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創新和國際化經營等方面成效顯著。


      五是基地化、園區化和產業集群化效果顯現。據最新統計,全國共有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643家,其中經各省區市認定過的有593家,產值在500億元以上的有53家,入園企業實現收入占石化全行業總收入的50%以上。


      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期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石化行業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期。傅向升認為,我國石化產業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但只是規模上的大國,就技術水平和競爭力還不是強國。


      一是資源約束的瓶頸趨緊。原油是石化工業的原料,我國屬“多煤缺油少氣”的資源稟賦,尤其是原油對外依存度仍然很高,資源約束的瓶頸仍然存在。


      二是創新能力不強的短板越發顯現。近年來,我國在油氣勘探技術、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現代煤化工等重點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但是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尤其是研發投入、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方面差距更明顯。


      三是結構性矛盾難以根本改變。我國至今還有相當比重的化工產品是以煤炭為原料的煤化工路線,以大宗基礎化學品為主、高耗能產品占比高、高端產品少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四是“雙碳”目標任務挑戰嚴峻。我國石化產業中煤化工占比高,以煤炭為原料合成油品或制取化學品的過程中,碳排放量遠高于天然氣和石油為原料。


      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重要舉措


      傅向升表示,石化產業已成為一個國家整體技術水平的代表,也已成為支撐高端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重要而關鍵的領域。目前,我國工業結構以傳統產業為主,石化產業也是如此。


      一是傳統產業高端化轉型與升級。因為高端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以及航空航天和國防軍工,都離不開化工新材料及其復合材料和功能化學品的支持和保障,而高性能材料和功能化學品大多都得益于傳統產品的轉型升級。


      二是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石化產業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的特點,明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物耗能耗和廢棄物排放,不僅降本增效和提升競爭力,而且可大幅提升管理水平和生產過程的本質安全水平。


      三是石化傳統原料與產品的生物化轉型。生產石化產品和材料由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資源為原料,向生物質資源為原料轉型,生產石化產品和材料的工藝過程向生物技術轉型。


      傅向升認為,高質量發展與轉型升級,是一個長期探索和持續推進的課題,而轉型升級將是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原料結構向輕質化轉型方面,主要是制氫、煉油裝置、烯烴等原料的輕質化。產品結構在“減油增化”中轉型,需要把握大原則、目標的重要路徑及已投產的煉化裝置和老石化基地能夠“減油增化”。生產過程在綠色低碳中轉型,首要舉措是節能。高質量發展在創新驅動中轉型,是為科技自立自強而創新,為“碳達峰碳中和”而創新,為未來而創新。(記者 孟凡君)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市場回暖 石油石化裝備企業下一個機會在哪里?

      盡管油價下跌給行業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但同時也是轉型升級的好時機。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外石油石化裝備需求減少,競爭更加激烈。但是,石油石化裝備行業也迎來了不少機遇。
      2017-05-11
    • 新一代AI來襲,石化業準備好了嗎?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引領下,再加上經濟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的驅動,人工智能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2017-08-10
    • 2018年度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

      2018年度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

      報告顯示:石化聯合會重點監測的28個品種主要石化產品2017年平均產能利用率72 2%,比上年提升3 1個百分點。其中,有21個品種產能利用率得到提升;尿素、磷酸一銨、己內酰胺、聚醚多元醇和聚甲醛等產品產能利用率略有下降。
      2018-05-23
    • 出口影響有限 進口多受沖擊——中美貿易戰對石化業影響分析之一

      出口影響有限 進口多受沖擊——中美貿易戰對石化業影響分析之一

      數月來,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成為全球關注熱點。作為中美貿易的重點領域,能源和化工行業已被置于戰火之中。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戰,對能源和化工行業影響幾何?哪些子行業受波及更大?相關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2018-07-3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