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營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強調,要貫徹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今年,中央專門印發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各相關部門、各地區根據中央的部署,出臺了許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隨著這些政策措施落地落細,民營經濟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總體上保持恢復向好態勢。
從此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外貿數據來看,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6.1%,在全部進出口總額同比略有下降的情況下,民營企業進出口保持了增長態勢,占全部進出口總額的53.1%,在去年基礎上繼續提升。
“另外,一些調查數據也證實了民營經濟的向好態勢。國家統計局面向5.9萬戶小微企業開展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企業生產訂單情況、經營情況總體改善,景氣指數環比提升了1.5個百分點。所以,從這些數據我們能夠感受到民營經濟在相關政策的作用下恢復向好。” 盛來運說。
記者注意到,前不久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鼓勵民營企業拓展海外業務”;更好指導支持民營企業防范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長臂管轄”等外部挑戰;強化部門協同配合,針對民營經濟人士海外人身和財產安全,建立防范化解風險協作機制。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以來,民營企業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增速都在20%以上。同時,民營企業在中國對歐盟、美國貿易中的比重均超一半。無論是對新興市場的開拓,還是對傳統市場的堅守,民營企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民營企業作為中國外貿主力軍的地位進一步穩固,貢獻度不斷提升,“護航”民營企業意義重大。
事實上,在外部環境風險增多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加快開拓新興市場,規避單一市場依賴風險,增強了企業抵御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
“中亞、歐美等市場對我們的箱包需求量持續增加,今年前8個月,我們的出口額已經超過了2300萬美元。” 江西吉安新干宏圖偉業工貿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目前該企業正積極發展新客戶,開拓新市場。
“今年以來,海運、清關等更加穩定順暢。以出口東南亞為例,運費比去年9月份下降近80%,產品性價比大幅提升,海外需求加快回暖。”雪川農業集團總裁王楠說,上半年公司出口額超過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0%。
“針對水果出口遇到的國外技術壁壘,當地海關部門指導我們企業從果園種植、工廠加工、車間改造、溯源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幫助我們先后取得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出口蘋果資質,不斷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規模。”山東齊魯泉源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靜說。
近段時期,各地方把強化經營主體培育、促進貿易便利化作為穩外貿的重要抓手,這也為民營企業注入了“強心針”。安徽省進一步加強信用培育,推動更多民營企業獲得海關AEO高級認證,幫助企業享受優先辦理、減少監管頻次、降低通關成本等便利化措施;同時支持并服務外貿企業合理運用高標準經貿規則,梳理發布全省貿易額前100名商品的RCEP國別稅率清單,助力企業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合理布局國際市場。浙江省不斷支持民營企業參加國際性展會,對參加省級商務重點展會的,按照展位費70%的比例進行補助;加大出口短期信用保險等支持力度,對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保費扶持比例不低于60%,單家企業不超過500萬元;深化出口退稅備案單證數字化試點,推行出口退稅全流程無紙化。山東省推出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建設“智慧口岸”、加快口岸數字轉型,IPO深化作業改革、大力提升通關效率,聚焦企業需求、精準利企便企三個方面,進一步優化山東省口岸營商環境,加大力度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
不可回避的是,外需不景氣依舊是我國穩外貿的現實挑戰。對此,董希淼建議,各地各部門還需試水推出各類支持政策,不斷優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外貿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海關等部門要在暢通物流、降低成本、優化服務等方面繼續出臺系列措施,落實好相關政策,營造更好的口岸通關環境,為民營企業在內的外貿企業更好地發展做好服務;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要增強服務主動性,加快產品服務創新,暢通金融血脈,滿足不同類型外貿企業的發展需求,保障外貿企業收匯安全,降低融資和交易成本,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穩住和擴大外貿規模。(記者 張偉倫)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