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快速釋放 產量大幅增加 價格平穩運行
2024年煤炭供需或保持平穩態勢
保障能源安全,煤炭發揮著兜底作用。《中國能源報》記者12月5日在2024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上了解到,會議期間,32家大型煤炭供需企業現場簽訂2024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合同總量達4億噸左右。業內專家預計,2024年我國煤炭供需將延續平穩態勢,國內煤炭產能充分釋放,產量預計總體穩定。
近年來,我國建立和完善了包括中長期合同在內的一系列制度,搭建了全國煤炭交易會平臺,為煤炭保供穩價、維護長期供需平衡發揮了支撐作用。“今年以來,在國家有關部門正確指導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取得實質性進展,煤炭已成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底盤和重要基石。”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梁嘉琨表示。
增產保供穩價成效顯著
在源保供能力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國內煤炭產量持續增加。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生產原煤38.3億噸,同比增長3.1%;前十月進口煤炭3.8億噸,同比增長66.8%。
“今年以來,煤炭行業、企業積極開展煤炭增產保供穩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產能快速釋放,產量大幅增加,價格平穩運行,東西形勢逐步恢復常態,為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奠定良好基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宏表示。
中電聯黨委委員、專職副理事長安洪光也用數據舉例,今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發電廠發電量達7.3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其中煤電發電量占比六成左右,充分發揮了兜底保供作用。“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出現大范圍長時間高溫天氣,6個區域的電網、24個省級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面對嚴峻形勢,電力、煤炭、鐵路各行企業合力頂住了缺水和高溫考驗。”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二級巡視員唐社民指出,要持續抓好煤炭穩產、增產,持續釋放先進產能,保持充裕的生產能力。
簽足簽實簽好中長期合同
“本次會議旨在提升煤炭供給保障能力,同時搭建煤炭產業區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構建煤炭全國統一大市場,同時認真落實中長期合同制度,優化穩定煤炭產業鏈、供應鏈。”張宏指出。
安洪光認為,電煤中長期合同在推動上下游穩定健康發展、保障煤炭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電煤價格的合理區間是煤炭上下游企業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要繼續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要求,簽好長協,規范合同條款,提高訂貨質量,增強能源供應鏈的韌性和彈性,積極探索保供的長效機制。
唐社民表示,煤炭上下游行業企業要足額落實煤源任務、全面提升簽約質量、全力保障簽約進度,簽足、簽實、簽好2024年度電煤中長期合同,協同做好2023年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和2024年電煤中長期合同簽約工作。“近年來的實踐證明,電煤中長期合同是能源安全保障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是立足我國國情、實現能源保供穩價的重要創新。”
促進供需形勢持續好轉
“從需求看,隨著穩經濟政策的持續發力,非電行業的用煤需求可能超預期增長,預計電煤需求總量保持不變。如果明年煤炭進口不受大影響,國內煤炭供應有保障。”唐社民指出,煤炭企業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穩產、增產,發電供熱企業要多方落實能源,提前銜接運力,保障穩定供應。
國家鐵路集團貨運部副主任董暉表示,隨著我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必須合理,鐵路在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中的骨干作用將更加突出。“我們將與煤炭供需企業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提升煤炭綠色運輸水平,保障煤炭供應可靠穩定。”
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瑞庭看來,煤炭行業多措并舉推進煤炭安全供應,將促進煤炭供需形勢持續好轉。“煤炭行業要清醒認識煤礦安全的嚴峻形勢,加大災害治理投入力度,防范重特大事故,以穩定的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保障煤炭供給。”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梁嘉琨進一步表示,要把確保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按照安全可控、多元協調、綠色低碳、集約高效、數字引領、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著力建設好14個大型煤炭基地,加快推進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多措并舉推動煤炭中長期合同誠信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構建煤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格局,促進煤炭產業加速轉型。(記者 仲蕊)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