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中國外貿:穩住基本盤 激發新動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19





    規模穩中有增 質量優中有升


    2023中國外貿:穩住基本盤 激發新動能


      2023年,歷經風雨洗禮的中國外貿,交出了一份“規模穩中有增、質量優中有升”的成績單。海關總署1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億元,增長0.6%;進口17.99萬億元,下降0.3%。貨物貿易進出口好于預期,實現了促穩提質目標,中國有望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新三樣”產品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主體首次突破60萬家,創歷史新高;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貿易伙伴多元共進,“一帶一路”占比提升……這些新鮮出爐的數據充分展現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強韌性,凝聚著中國外貿人勇拓海外市場的強實力,更蘊含著中國外貿繼續向好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展望2024年,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國新辦1月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進一步推動外貿穩增長需要克服一些困難、付出更多努力。“但同時更要看到的是,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不僅沒有改變,而且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還在源源不斷集聚增多。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有底氣推動今年外貿繼續向好發展。”


      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進”的動能不斷積蓄


      “在外部需求持續低迷、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2023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能保持正增長,是難能可貴的,表現超預期,說明中國外貿具有很強的韌性,新動能也在不斷積蓄。”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魏浩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縱觀2023年全年外貿運行情況,進出口規模逐個季度抬升,從一季度的9.69萬億元,到二、三、四季度規模均在10萬億元以上,其中,四季度向好態勢明顯,12月份進出口達到3.81萬億元,月度規模創歷史新高。


      在規模穩的基礎上,“進”的動能不斷積聚。貿易伙伴多元共進。2023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19.47萬億元,同比增長2.8%,占進出口總值的46.6%,提升1.2個百分點,規模和占比均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最高水平;對拉美、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6.8%和7.1%;與東盟貿易繼續保持增長,規模達6.41萬億元,東盟連續4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第四季度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回暖。


      同時,出口動能豐富活躍。2023年中國出口機電產品13.92萬億元,同比增長2.9%,占出口總值的58.6%。其中,“新三樣”仍表現搶眼。據海關統計,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9.9%。船舶、家用電器出口分別增長35.4%和9.9%。出口動能體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


      此外,民營企業主力作用增強。2023年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主體64.5萬家,創歷史新高。其中,民營企業55.6萬家,合計進出口22.36萬億元,增長6.3%,占進出口總值的53.5%,提升3.1個百分點,占據半壁江山。


      王令浚表示,過去一年,穩外貿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優勢,以及每一個外貿經營主體的辛勤努力,有力穩住了外貿基本盤,激發了外貿新動能。


      競爭優勢穩固 新業態發展勢頭向上


      新年伊始,亞太國際商貿(吉林)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景祥忠便進入了“忙碌模式”。“公司聚焦非洲市場,近期簽下了不少出口訂單,有貝寧政府采購的電動摩托車,還有幾內亞首都采購的移動式撬裝加油站等。”景祥忠深刻感受到近年來非洲國家對新能源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隨著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持續深化,非洲國家對中國商品特別是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需求也越來越大。“這為中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我們也正在靈活調整公司業務,抓住這一機遇擴大新能源產品的出口,為公司在多元化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多機會。”景祥忠說。


      這不僅是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的一個縮影,也展現出“中國制造”的強勁競爭優勢。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過去一年,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整體表現低迷、外需疲弱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整體競爭優勢依然穩固。根據世貿組織最新數據,預計2023年中國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在14%左右的較高水平。


      同時,隨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等為特點的外貿新動能進一步推動出口穩定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船舶和汽車行業發展勢頭良好。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全球領先,相關產品出口增長66%,拉動中國出口整體增長1.5個百分點;汽車出口跨越了兩個百萬級臺階,出口522.1萬輛,同比增長57.4%。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力推動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出口為產業增添鮮明亮色。當前,中國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全年出口177.3萬輛,增加67.1%,這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呂大良說。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已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據初步統計,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增長19.6%;進口5483億元,增長3.9%。


      政策接續發力 有利條件仍多


      2023年中國外貿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展望新一年,專家稱,中國的外貿發展走勢將主要取決于國際因素和國內因素兩方面。


      魏浩分析道,向外看,世界銀行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連續第三年放緩。聯合國發布的報告顯示,利率持續高企、沖突進一步升級、國際貿易疲軟、氣候災害增多等都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巨大挑戰。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將對中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帶來挑戰。


      向內看,“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長期積累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有不懼風雨、敢闖敢拼、不斷創新的廣大外貿主體,外貿綜合競爭優勢依然突出,外貿新動能加快聚集,外貿發展的有利條件多于不利因素”。王令浚說,近期對重點進出口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3/4的企業預計今年進出口持平或增長。


      日前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提出,培育外貿新動能,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升級貨物貿易,拓展中間品貿易、跨境電商出口,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數字貿易。


      魏浩建議,下一步仍需繼續注重政策靠前發力,持續完善通關、稅收、外匯等方面的政策舉措,提升監管便利化水平,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同時,要繼續發揮民營企業的主力軍作用,加快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新業態發展,用足用好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加工貿易、新能源汽車貿易、擴大進口等政策措施,通過利用好各種展會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應高度重視進口的作用,積極擴大進口,發揮進口對出口的促進作用。”魏浩說,2023年中國進口總額下降0.3%,進口價格下跌3.1%,進口數量增加2.9%。“也就是說,2023年進口總額的下降是受進口價格水平下行影響,進口數量還是增加的,中國進口產品的80%左右是中間品,主要是應用到為企業生產服務中來。進口價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生產和出口成本,有利于提升中國出口競爭力,從而更好地應對外部不利因素。”


      呂大良表示,今年中國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這些為進一步擴大進口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巨大市場優勢將繼續為進口提供支撐。


      王令浚如是說:“相信隨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和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中國貿易發展新動能將加快培育,外貿外資基本盤將持續鞏固,進出口穩增長、提質量、增效益的基礎將進一步夯實。”(記者 白舒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