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需求疲軟 中藥外貿呈現抗跌韌性
——2023年我國中藥進出口情況分析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23年,我國醫藥外貿總額為1953.6億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額1020.5億美元,同比下降20.7%;進口額933.1億美元,同比增長2.4%。分品類看,2023年中藥類產品進出口總額83.5億美元,同比下降1.9%。其中,出口額54.6億美元,同比下降3.3%;進口額28.9億美元,同比增長0.7%。整體來看,中藥外貿雖只占醫藥外貿總額的4%,但其抗跌性好于西藥類和醫療器械類產品。
植物提取物出口以價換市
作為我國中藥進出口產品類目中的主要原料性產品,植物提取物進出口占中藥外貿50%的份額。單從出口來看,2023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額在中藥產品出口總額中占比達到60%,為33.2億美元。近10年,植物提取物出口經歷快速增長期(2013-2015年)、調整平衡期(2016-2019年)、爆發增長期(2020-2022年)三個主要階段。尤其是新冠疫情引發了新一輪全球健康產品消費增長,2022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5.3億美元。
2023年,疫情防控形勢發生變化,健康產品海外市場整體呈現需求下降、去庫存態勢,植物提取物出口同比有較大降幅。其中,精油類植物提取物出口額為4.1億美元,同比下降3.8%;出口量則大幅增長至2.8萬噸,同比增長21%。非精油類植物提取物出口額29.1億美元,同比下降6.2%;出口量8.3萬噸,同比下滑1.5%。除市場整體需求下降外,海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也是導致我國植物提取物產品出口回暖速度放緩的一大因素。
由于精油類產品以精制后再出口為主,因此,剔除掉精油類產品更能反映植物提取物出口的走勢變化。
分季度來看,2023年一季度非精油類植物提取物出口量同比下降9.42%,二季度同比下降2.41%,三季度下降幅度繼續縮窄至0.53%,四季度出口量同比由負轉正,增長7.53%。季度出口量同比降幅不斷縮窄的趨勢,表明海外市場已經從去庫存向加大采購力度的方向轉變。
從出口均價看,非精油類植物提取物2023年4個季度的出口均價基本是逐漸下降的,由一季度的37.47美元/千克降到四季度的28.87美元/千克。結合出口量變化分析,當前非精油類植物提取物出口量保持相對穩定,是以犧牲產品價格為代價的,這也說明海外市場的競爭正處于白熱化階段。
進口方面,2013-2019年,市場需求增長拉動植物提取物進口不斷擴容。2020年開始,植物提取物進口額降幅較大,至今仍處于波動調整期。2023年,植物提取物進口額為6.8億美元,同比下滑12.7%。
我國進口植物提取物以精油類為主,主要做精制純化,之后再出口到海外市場。新冠疫情期間,進口受到影響,進口加工隨之受阻。精制純化的門檻相對較低,海外企業填補了空檔期,承接了供應鏈條中的部分精制純化業務,進而導致近幾年我國植物提取物進口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性。
中藥材進口擴容
2020年以來,極端天氣變化等因素導致中藥材產新減少,加之中藥材種植采收周期較長,進一步加劇國內市場的供需難以快速平衡,國內中藥材價格呈現普漲局面。反映到進出口貿易,中藥材進口量、進口額連年維持高增長態勢,以補足國內需求。2023年,我國中藥材進口額6.2億美元,同比增長4.4%;進口量28.2萬噸,同比增長30.6%。
我國89%的進口藥材來自亞洲。2023年,我國從亞洲市場進口藥材總額為4.1億美元,同比增長2.0%;進口量25.1萬噸,同比增長33.3%。其中,越南市場的表現尤為搶眼。自2019年起,我國自越南進口藥材金額從百萬美元增長至千萬美元,越南迅速成為我國藥材進口第六大市場。2023年,我國自越南進口藥材總額達3593萬美元,同比增長78%,主要進口品種包括檳榔果、大海子、茯苓、肉桂等。此外,印度和伊朗市場藥材進口增速也很快,印度的香料類藥材和伊朗的番紅花是促進兩國進口增長的主要品種,兩國分列我國藥材進口第五和第八大市場。北美地區也是我國進口藥材的主要來源地,2023年我國從加拿大和美國進口的西洋參數量分別同比增長55%和97%,進口額分別同比增長32%和45%。
出口方面,2023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額12.7億美元,同比下降6.6%;出口量22.2萬噸,同比下降8.3%。海外需求增量回落、國內藥材價格上漲成為影響我國中藥材及飲片出口的主要因素。
從我國中藥材及飲片出口市場來看,出口到價格敏感型市場的出口額下降,如2023年出口到東盟市場的中藥材總額為2.9億美元,同比下降20.1%;出口量4.6萬噸,同比下滑9.9%。對于非價格敏感型市場來說,中藥材是其剛性需求,出口影響不大。例如,2023年我國對日本市場的中藥材出口額為2.9億美元,同比增長15.4%;出口量2.5萬噸,同比增長4.5%。出口到韓國市場的中藥材金額為1.5億美元,同比下降3.9%;出口量3.3萬噸,同比下降2.8%。
中成藥進出口額下降
中成藥在中藥產品整體出口額中占比不高,出口比例常年維持在7%左右,相對于原料類產品仍處于弱勢地位。2023年,我國中成藥出口額3.6億美元,同比下降6.6%;進口額4.2億美元,同比下降0.9%。新冠疫情過后市場需求下降是影響中成藥進出口的主要原因。
分市場看,我國香港地區仍是中成藥第一大出口市場,2023年,出口到香港市場的中成藥金額為1.57億美元,同比下降7.7%。我國中成藥第二大出口市場是馬來西亞,2023年出口額為3254萬美元,同比下降40%。然而,與2019年相比,我國對馬來西亞的中成藥出口額還增長了60%。與之相似的是,2023年我國對印度尼西亞的中成藥出口額為1395萬美元,同比下降28%,同2019年相比則增長92%。2023年,我國出口到新加坡、泰國市場的中成藥金額增長主要與片仔癀的銷售增長有關。
進口方面,我國中成藥前兩大進口市場的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85%。其中,自我國香港地區進口2.5億美元,同比增長17.6%,進口商品主要是京都念慈庵蜜煉川貝枇杷膏。自德國進口的中成藥,在2022年進口額增長超過40%的高基礎上,2023年同比下降24.4%,為1.1億美元。
保健品進出口額增長
目前,保健品類在海關統計系統中比較特殊,主要包括魚油及魚肝油類、蜂產品類以及燕窩,維生素及礦物類制劑產品并未統計在內。另外,不少保健品是以食品的形式出口,也未納入保健品項下,本文中有關保健品貿易的數據為不完全統計。
2023年,我國保健品出口額5.4億美元,同比增長42%。其中,魚油及魚肝油類產品出口額增長強勁,為4.5億美元,同比增長66%;蜂產品類出口額進一步下降,為8779萬美元,同比下降18%。
魚油及魚肝油類產品出口增長是帶動我國保健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海洋原料機構(IFFO)的報告指出,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嚴重影響,秘魯取消了2023年第一個捕魚季。秘魯的魚類產品供應短缺,進一步加速全球的魚油及魚肝油類產品價格大幅上漲。2023年,我國自南美洲進口的魚油及魚肝油類產品金額為5967萬美元,同比下滑64%;而出口到南美洲的魚油及魚肝油類產品金額為1.7億美元,同比增長295%。
進口方面,2023年我國保健品進口額為11.6億美元,同比增長10%。其中,燕窩進口額7.2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均價繼續下跌9.2%;魚油及魚肝油類產品次之,進口額4.3億美元,同比增長66%。
中藥出海進入“3.0”新階段
2023年,我國中藥類商品外貿雖然相較醫藥外貿整體呈現較強的抗跌韌性,但海外市場需求疲軟,競爭也更加白熱化。加之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復雜多變,全球化產業鏈格局向區域化產業鏈格局轉化,未來中藥外貿將迎來更嚴峻的挑戰。
近年來,中藥出海順利完成了從“1.0”到“2.0”的躍升。中藥出海“1.0”階段,以中藥進出口貨物貿易往來為主要形式,企業只關注國內供貨階段,缺乏對海外銷售情況的關注。中藥出海“2.0”階段,一些企業不再只做簡單的進出口貨物貿易,開始嘗試自建海外銷售渠道,設立海外銷售、研發中心,促進中藥產業同當地產業的有機融合。同時,中藥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共同出海,依托中醫藥海外中心、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開展中醫藥文化宣傳、中醫診療等活動,促進中醫藥文化融入海外市場。
202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提出中醫藥開放發展工程,重點支持中醫藥產學研用開放發展,提升中醫藥國際影響力,推動中醫藥傳播、應用與發展,中藥“走出去”進入“3.0”的新階段。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三方應通力協作,共同發力,集中各自優勢資源,抱團出海,擴大中藥的海外影響力。(作者: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 李輝 于志斌)
轉自: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