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比3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制造業繼續保持恢復發展態勢。4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2%,比3月下降1.8個百分點,仍高于臨界點,表明非制造業延續擴張態勢。聚焦外貿領域,整體上新訂單與新出口訂單均處于擴張區域,顯示出內需延續修復型擴張,外需仍具一定韌性。
梳理制造業PMI分項指數,4月份,生產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上升,升幅在0.7至3.5個百分點之間;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下降,降幅在0.1至2.3個百分點之間。
有專家分析認為,就整體而言,4月份制造業PMI雖有所回落,但綜合分項指數變化來看,經濟運行積極變化明顯,持續回升向好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文韜表示,4月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帶動我國制造業原材料價格有所下降,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46.4%,較3月下降,在連續7個月運行在50%以上后落入收縮區間。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看來,這也是一種經濟從恢復性增長轉入全面回升過程的短期現象。當前,應要保持定力,繼續加大力度,抓實抓好各項既定政策的落實。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也源于外需回暖,以高技術制造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領域較快增長,以及穩增長政策發力帶動基建投資保持較高水平,對房地產行業調整形成有效對沖,推動了宏觀經濟延續回升勢頭。
制造業PMI雖仍處于擴張區間,但制造業企業需求側仍需進一步改善。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制造業企業比重為59.4%,雖連續2個月下降,但仍處于較高水平,需求偏弱是當前制約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盡管本月制造業PMI繼續位于擴張區間,但調查結果顯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占比為46.0%,比3月上升4.2個百分點,同時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升至54.0%,制造業企業成本壓力有所增加。
4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2%,仍高于臨界點,非制造業延續擴張態勢。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3%,比3月下降2.1個百分點,服務業擴張有所放緩。從行業看,多數行業生產經營持續恢復,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5個商務活動指數高于臨界點,較3月增加3個,服務業景氣面有所擴大。從市場預期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7.4%,繼續保持在較高景氣區間,服務業企業對市場發展前景持續看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各規模企業PMI均高于臨界點,成為4月的一大亮點:大型企業PMI為50.3%,比3月下降0.8個百分點,仍位于擴張區間,大型企業繼續保持平穩運行;中型企業PMI為50.7%,比3月上升0.1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50.3%,與3月持平。同時,各規模企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連續兩個月位于擴張區間,產需持續釋放。
從外需情況看,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6%,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擴張,表明企業出口業務總體繼續改善。從行業看,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均位于53.0%以上,相關行業國內外市場需求有所增加。
王青分析說,這是由于前期政策面針對小型企業推出的定向支持措施正在產生效果,近期國內促消費、擴投資政策全面發力以及海外需求回暖是最重要的推動力。
針對未來趨勢,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4月PMI指數釋放國內需求延續修復擴張態勢,物價呈現改善積極性跡象;同時,外貿出口繼續保持韌性,企業經營預期保持樂觀,企業產出整體有所加快。由此,以舊換新、設備更新等宏觀政策有力支持,加之去年基數相對低,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記者 張偉倫)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