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火熱 需求看漲 化工新材料產業迎來“風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05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傳統化石資源利用逐漸由“燃料”向“材料”轉變,化工新材料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公開信息顯示,中國石油于近日在江蘇成立藍海新材料(通州灣)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80億元,經營范圍包括石油制品制造、化工產品生產、合成材料制造、產業用紡織制成品銷售、電氣設備銷售、機械設備租賃等。此外,中國石化也于近期成立中石化(廣東)高端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圍繞新材料技術研發、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創業空間服務等展開經營。


      企業的種種動作并非偶然。在業內看來,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化工新材料正迎來“風口”。


      投資火熱


      根據江蘇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公示的信息,中國石油藍海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擬在通州灣沿海綠色化工拓展區建設高端聚烯烴新材料項目,總投資超116億元,擬建設20萬噸/年FDPE裝置、2套2.5萬噸/年乙丙橡膠裝置、10萬噸/年POE裝置、10萬噸/年1-己烯和1-辛烯裝置、2套1000Nm3/h電解水制氫裝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輔助設施。


      “技術以中國石油自主技術為主,將會替代進口POE、POP、乙丙橡膠等高端新材料。”江蘇省環保集團在為項目編制的環評報告書中指出,該項目是中國石油實現“雙碳三新”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石油推動煉化業務綠色低碳轉型的具體部署。


      再看中國石化。公開信息顯示,中石化(廣東)高端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合成材料加工應用基礎研究牽引產品整體解決方案”為定位目標,特別關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材料等領域,支撐中國石化在相關合成材料產業取得先機。今年3月,中國石化成立北京化工研究院基礎研究所,聚焦化工材料領域前沿基礎科學和優勢領域基礎研究,加快解決催化科學和高分子材料共性問題,助力化工新材料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中國海油于去年與殼牌合作投資521億元簽約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項目將建成全球單套最大的茂金屬聚乙烯裝置,減少中國市場對高端化工品的依賴。


      “三桶油”之外,榮盛石化、恒力石化、東方盛虹、衛星石化等眾多民營企業也紛紛加碼化工新材料。比如,榮盛石化于今年初宣布將投資675億元建設榮盛新材料(舟山)有限公司金塘新材料項目,發力國內緊缺的高端化工產品。


      需求看漲


      在當前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化石資源“減油增化”、由燃料向材料轉變趨勢日益明顯。與此同時,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新材料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以石化產業核心產品乙烯為例,以其為原料可以生產聚碳酸酯、鋰電隔膜、光伏EVA、α-烯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新能源、新材料產品。據統計,有18種乙烯下游產品與新能源、新材料等風口產業相關聯,由于新能源汽車、光伏、半導體等產業發展迅猛,同步帶動市場對新材料的需求持續擴容。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于今年初發布的《202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POE需求高速增長。“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出口國,光伏組件占全球市場的80%以上,光伏膠膜消費量也隨之大幅增長,主要原料EVA和POE需求連續多年快速增長,2023年消費量分別達到330萬噸、92萬噸,同比分別提高20%、31%,是需求增速最快的合成樹脂產品之一。”


      相關測算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輕量化材料需求將高達750萬噸以上,甚至可能突破千萬噸以上;電池行業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將達到710萬噸,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黏結劑均將有較大增長空間。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產業高速發展,光伏、風能領域的化工新材料需求增速將達200%,潛力巨大。


      加強自給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日前發布的《2024年度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化工新材料自給率約80%,不少高端產品仍需進口滿足國內需求,如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自給率不足80%,高端聚烯烴、高性能纖維自給率不足60%。    《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進口合成樹脂2854.1萬噸,進口貿易額429.6億美元,這些產品中不少都是高端品種和專用牌號,部分產品我國還無法生產;進口聚乙烯高達1344萬噸,茂金屬聚烯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烴仍依賴進口;進口聚碳酸酯104.2萬噸、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共聚物13.9萬噸、乙烯-α-烯烴共聚物86萬噸、聚異丁烯8.7萬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8.2萬噸、聚甲醛33萬噸,這些產品我國雖然已經可以生產,但部分品種性能與國外仍有差距,仍需依賴進口。


      “未來新建項目應加快高端化延伸,探索有特色、有競爭力的高端化發展路徑。重點推進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合成材料產品牌號及質量高端化升級,推進溶聚丁苯橡膠、稀土順丁橡膠、低順順丁橡膠、鹵化丁基橡膠等依賴進口的品種生產技術提升和產業化,滿足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需要。”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指出,“要加快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創新發展,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一是加快國內空白品種的產業化,并提高國內已有品種的質量水平;二是突破上游關鍵配套原料的供應瓶頸;三是延伸發展下游高端制品并加快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在新領域的推廣應用。”(記者 李玲)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