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重利好因素推動農機產業集群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7-05





      產業集群對推動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優化資源、提升能力、配置要素、促進區域產業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農機產業集群得到穩步發展,已經形成多個具有區域特色和優勢產品的農機產業集群。隨著優勢資源及制造能力的進一步集聚,將加快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持續推進農機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形成了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全新生態。


      國內主要農機產業集群已具規模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形成多區域農機產業集群,形成了拖拉機、收獲機械等產品基地。初步打造出依靠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規模效應和創新溢出效應,實現了產業鏈、價值鏈的穩步發展。


      區域資源稟賦推進。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農機產業分區域形成了多個集群。目前,多個區域的產業集群,正在不斷驅動產業結構轉型與持續發展。最知名的有以中國一拖為引領的河南產業集群,以濰柴雷沃為主力的山東產業集群,以常州東風、沃得農機為支撐的江蘇產業集群,以河北英虎機械、農哈哈為代表的河北產業集群,以及不同區域諸多在國內有影響力的主機及農機具產業集群,共同支撐產業發展步伐,推動我國農機工業不斷實現新的目標。


      產品發展特色顯著。不同的產業集群形成了特色各異的產品特色。山東農機產業集群在拖拉機、小麥收、玉米收等產品上占據較高的產業位勢。國內六成左右的拖拉機企業集中在山東省,占據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近10家小麥收制造企業,占據了近70%的市場份額。近40家玉米收制造企業,占據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河南農機產業集群在拖拉機、玉米收產品保持較好的產業位勢,耕整地機械實現了協同發展。國內11%的拖拉機制造企業集中在河南省,占據了20%左右的市場份額。20余家玉米收制造企業,市場占有率約為5%。河北省農機產業集群發展穩健,玉米機制造企業近20家,市場占有率約為20%左右。播種機械、耕整地機械等得到不斷發展。


      產業鏈價值鏈協同。國內農機產業集群內,基本形成了主機企業、配套企業協同發展趨勢。區位優勢和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一些區域產業集群已經形成了中低端產品的研發、零部件生產、主機裝配、運輸等一體化合作,實現了本地化制造。面對高端農業裝備需求,整機企業、零部件關聯企業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機制,推進新型高效傳動系、大馬力轉向驅動橋和高性能液壓系統、高端專用傳感器、智能控制元器件等零部件研發,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產業化。


      產業集群內的競爭策略


      產業集群內的任何一家企業,有著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做專做特做新的不同目標。企業間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和競爭。提高自身的發言權,就是要不斷形成核心競爭力,成為產業集群內的重要成員之一。


      全面提升制造能力。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發展趨勢,產業集群內企業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智造”“創造”能力,確保中高端產品生產、輸出的精度和先進性。實施“鏈長+鏈主+鏈創”多鏈模式,進一步摸清企業強鏈補鏈延鏈項目、產品和服務,健全龍頭企業、骨干企業、配套企業產品鏈供應鏈目錄圖譜,推動、形成鏈長組織協調、鏈主驅動引領、鏈創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全面助力制造能力、產品品質持續發展。


      不斷優化服務管理。推進制造和服務的雙翼齊飛、協同發展,完善專業化、數字化、社會化的服務體系,為企業開發新產品、開創新產業、構建新業態,提供全周期、保姆式、一站式的服務價值解決方案。


      積極嫁接資本市場。圍繞產業鏈配套資金鏈,和各類金融機構、產業投資基金加大投資,暢通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效循環渠道。圍繞產業邁向中高端的現實資金需求,把握住多維資本對接機遇,運用中長期貸款、融資租賃等方式,優化資金供給格局。加大產業鏈融資創新力度,探索、加快在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等方面的推進步伐。同行業領先、品牌領先、信譽領先的互聯網服務平臺合作,開展進貨貸、購機貸、消費分期及農機保險等互聯網服務,重塑農機互聯網營銷新模式。


      產業集群經營業績不斷提升


      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產業鏈趨向健全,整體市場規模、品牌影響等競爭實力得到穩步提升,集群效應得到有效發揮。


      整體市場規模穩固。目前,我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規模近3000億元,能夠生產4000多個機型品種的農機產品,滿足國內90%以上的市場需求,成為世界上農機制造與使用大國。國內擁有8000余家農機制造企業,規模企業2000家左右。山東、江蘇、河南、浙江、安徽、黑龍江等地匯聚了60%以上的農業機械百強企業,形成了多處協作配套的產業集群、產業集聚區。產業鏈配套能力全球領先,具有強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部分產業在國際市場的質量、品牌等方面已具備明顯競爭優勢,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企業實力穩步增長。農機企業多家企業集團公司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相關資料顯示,洛陽現代農機裝備制造業集群,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農機裝備產業集群之一,年整體產業集群規模突破1000億元。頭部企業長期合作的供應商有600多家,拉動相關產值達到150億元。濰坊經過多年發展已擁有農機生產企業650余家,農機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形成了主機、農機具及配套件專業化協作的完整鏈條,孕育了濰柴雷沃、悍沃農業裝備、谷合傳動、薩丁重工等農機品牌。常州規模以上農機裝備企業100多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30家左右,已形成常發農裝、常柴股份、東風農機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


      產品結構調整提速。產業集群內企業面對全球價值鏈重構帶來的影響,主動加快推進產業轉型、產品升級步伐,持續提高研發投入水平,補齊關鍵、稀缺領域不足和短板,持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農業機械領域高性能材料、高速液壓馬達、專用傳感器及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取得有效突破。無級變速拖拉機、新能源拖拉機、大型寬幅聯合收獲機等高端產品實現批量投放,產業發展能力穩步提升。中國一拖積極承接國家高端農業機械現代產業鏈“鏈長”和農機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形成動力換擋、無級變速、混合動力輪式拖拉機等系列高端產品制造能力。相關數據顯示,濰坊農機裝備產業對我國小麥機收貢獻度、玉米機收貢獻度、耕種收綜合貢獻度均居國內領先位勢。區域內頭部企業完成180-380馬力全系列CVT拖拉機商品化,標志著高端產品制造能力實現了連續跨越。


      政策助力產業集群發展


      國家繼續加大對農業和農機化的政策支持,將持續拉動農機產業集群的持續發展。產業集群發展已經形成國家頂層設計、部委協同推進、區域政府大力支持的發展格局。


      進行頂層設計。國家對農機產業集群進行規劃,實施科學布局,分類精準設計支持措施。《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明確指出,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企業群體,走提質增效的發展道路。根據我國農業生產布局和區域地勢特點等,緊密結合農業產業發展需求,以優勢農機裝備企業為龍頭帶動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推動農機裝備均衡協調發展。


      強化政策協同。國家多部委積極協同推進,做好全域對接,加強重點指導,出臺配套細則,構筑多維度、多鏈條的政策矩陣。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年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各地要把提升產業集群發展能力、促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作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建立和完善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切實加強對產業集群發展的管理、指導和服務。要根據實際制定和完善本地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加強規劃引導。國家相關部委提出,引導農機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挖掘研發潛能;推動農機企業以及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聯合攻關,助力“一大一小”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建設,推動農機產業群做強做優。


      區域大力支持。主要農機產業集群所在區域均給予了相應的產業支持,將加速推進農機裝備智能化、精準化、綠色化發展。據魯政辦字〔2022〕160號文,山東省培育農機裝備產業集群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壯大培育濰坊、聊城、日照、臨沂、濟寧、青島等6個優勢突出、產業鏈協同配套的農機特色產業集群,積極爭創國家農機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到2025年,河南省將建成以洛陽為核心,鄭州、開封、許昌、新鄉、南陽、駐馬店等地為支撐的現代農機裝備產業集群,在動力機械、收獲機械、畜牧業機械等領域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王超安)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