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現冰雪消費“反季熱” “冷經濟”如何釋放“熱效應”?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8-27





      這個暑期,冰雪運動和旅游休閑消費持續升溫,演繹著“冰與火之歌”。


      各地推動滑雪、娛雪與文旅活動、體育賽事等多元融合,延伸冰雪運動產業鏈條,“冰雪熱”正從“一季熱”向“四季熱”發展。


      “反季玩雪”成避暑新亮點,南方人更青睞


      今年暑期,位于上海市閔行區的華潤上海萬象城冰場十分熱鬧。這里平均每天接待超340人次,較去年同期顯著增長。消費者中,有約80%是前來訓練滑冰、冰球等項目的青少年學員,除了上海本地居民外,還有來自浙江、江蘇等地的游客。


      驅車約10公里前來的市民汪鑫介紹,幾年前一家人去長白山旅游后就“種草”了冰雪運動,如今6歲的女兒在夏季每個周末都來訓練滑冰。


      這個暑期,“反季玩雪”成為不少人休閑娛樂的新選擇。在湖北武漢,不久前正式開業的湖北文旅·武漢冰雪中心已累計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飄雪廣場、極光穹頂等室內景觀成為“打卡”點;WS熱雪奇跡單日接待量一度突破4000人次,極速雪圈、冰滑梯等項目吸引年輕人結伴體驗。


      在我國北方,西安熱雪奇跡室內滑雪場進入暑期后熱度攀升,今年7月接待游客超過1.5萬人次,其中21歲至35歲的客群占比超過50%。來自山東的大學生任佳偉告訴記者,今年暑假他專程策劃了4天的西安滑雪之旅。“現在室內滑雪場越來越完善,一年四季想滑就滑。”任佳偉說。


      攜程平臺上,今年7月滑雪相關產品搜索量環比6月增長89%,其中室內滑雪訂單量上漲70%。去哪兒數據顯示,7月以來室內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運動類旅游產品預訂量環比6月增長四成以上。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肖鵬說,北京冬奧會后,不僅北方冰雪經濟持續發展,南方也逐漸進入規模發展階段,特別是上海、廣東、浙江等南方地區居民,更青睞暑期“反季”冰雪活動,形成避暑新亮點。


      設施擴容產品更豐富,“接住”消費新需求


      近年來,從觀賽到親身體驗,從觀光到專業運動,我國冰雪愛好者群體不斷壯大。各地冰雪設施持續擴容,“接住了”并“創造著”人們持續增長的需求。


      “一方面,暑期高溫天氣頻發,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人們的避暑需求,使得民眾對冰雪運動的興趣度和參與度提高。另一方面,冰雪項目的產品供給越來越豐富,滿足了冰雪愛好者的多元需求。”肖鵬說。


      在西安熱雪奇跡記者看到,初級、中級等專業雪道上,滑雪愛好者們腳踩雪板飛馳。一旁占地約4000平米的雪上樂園里,小朋友、年輕人歡樂玩雪,盡享清涼體驗。


      西安熱雪奇跡項目總經理李雅娟說:“如今冰雪運動對很多年輕人而言既是體育項目,也兼具社交屬性。作為雪場,我們也考慮兼顧滑雪運動與冰雪娛樂,在今年4月改造了雪上樂園,希望讓初次嘗試冰雪項目的游客也能享受冰雪樂趣。”


      不斷擴容的冰雪設施,為冰雪消費增長夯實了基礎。如今,武漢市內的冰場、雪場接近20家,常年參加花滑和冰球訓練人數持續增長。上海已擁有約10塊固定冰場及數十家室內模擬滑雪場,每年參加各類冰雪活動的人數超過380萬人次。


      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衛紅分析,各地新增的室內滑雪場、商場內的滑雪模擬機等設施,讓冰雪“發燒友”一年四季都可以體驗冰雪運動和嬉雪活動,同時也為傳統雪季“鎖定”了更多黏性用戶。


      與商旅文體展融合,推動“冰雪+”全鏈條發展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讓“冷經濟”持續釋放“熱效應”,應加快冰雪與商旅文體展等多個領域深度融合,推動“冰雪+”產業全鏈條發展。


      記者走訪多個雪場了解到,多元融合的發展方向成為不少從業者的共識。一些雪場將打造以冰雪運動為核心、融合多種娛樂方式的綜合體列為下一步計劃。


      “一站式體驗多元業態的消費方式深得年輕消費者青睞。”湖北文旅冰雪管理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易蘭靜說,武漢冰雪中心計劃引入冰雪演藝秀、冰雪集市、冰雪運動會等活動,并推出“滑雪夜校”“下班滑雪營”,為周邊居民及上班族提供服務。


      推動冰雪運動普及,進一步激發大眾冰雪消費潛力。上海市冰雪運動協會秘書長沈華介紹,今年上海將舉辦多項冰雪運動賽事,吸引更廣大市民群體尤其是年輕人關注和愛上冰雪運動。


      同時,記者注意到,如今適應冰雪消費需求的各類服務也日益豐富,為冰雪運動愛好者定期組織活動,提供專業設備、教練預約等服務。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建議,為“冰雪+”融合業態發展提供支撐,應培育一批有創新力的冰雪旅游裝備與裝具生產商、有文化創造力的冰雪旅游度假區和主題公園運營商、有實力的冰雪文化投資機構和冰雪賽事運營商以及專業生活服務商,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生活化”的服務。(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 蔡馨逸 喻珮)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