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傳統能源行業面臨資源日益減少、環境壓力增大等挑戰。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需求不斷上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為能源行業數智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數智化技術可以幫助能源行業提升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通過數智化與低碳工程的實施,企業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在日前舉辦的能源數智與低碳工程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能源數智及低碳工程技術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隨著數智化應用不斷深入,不僅能有效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還可以增強能源系統的安全性和環保性,為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數智低碳支撐能源轉型
當前,數字技術正在融入能源產、運、儲、銷、用各環節,數智化加速發展也在推動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布興表示,能源數智化是利用數字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對能源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在油氣、煤炭、礦產和新能源等領域,數智化應用正在逐步深入。“通過數據采集、分析、處理和應用,可以對能源生產、傳輸、分配和消費全過程進行監控和優化。”
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匡立春認為,數字化是當前能源領域的重要趨勢,通過引入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先進技術,能夠更加精準地監測管理和優化能源系統。“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還能降低運營成本,減少環境污染。近年來,能源數字化已在油氣、煤炭、礦產和新能源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于興河認為,未來油氣增儲上產區域主要將集中在西部、海上及非常規油氣中,都需要理論創新與技術進步推動資源發展,“數融智創”技術亟待攻關。“加強地質系統思維,打破固有認知,需要不斷引入數字化、智能化以提升效率,節約成本。”
此外,在發展數智化能源的同時,低碳工程也尤為重要。與會專家認為,通過研發和推廣清潔能源技術、節能技術以及碳捕獲和存儲技術等,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實現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雖然這一過程面臨技術、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戰,但也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多重挑戰待破解
值得注意是,雖然數智低碳不斷支撐能源轉型發展,但依然面臨一些挑戰。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目前許多能源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仍以傳統的企業資源計劃基礎應用為主,這些應用的功能覆蓋不全、業務在線率低,精細化管理程度有待提高。例如,IT系統通常缺乏整體規劃,多以職能化分工的條線化系統、局部業務系統建設為主,導致系統多、亂、雜,同時信息不全、一體化應用少、流程斷點多,導致數據孤島、數據“蜘蛛網”等問題出現。
此外,我國能源行業技術研發資源在數字技術領域配置程度不高,市場需求和痛點的反應不夠精準和及時,市場化程度和透明度也有待提高。同時,圍繞解決實際問題、滿足實際需求,技術創新活力也需進一步加強。
多位與會專家表示,隨著能源企業傳統業務和新型互聯網業務的并存,網絡安全形勢也面臨挑戰。基礎設施方面,現有網絡邊界設備性能可能難以適應互聯網廣泛聯接、快速交互的業務需求。另外,各種形態終端設備與能源企業網絡交互聯通,使防御邊界更加模糊,帶來新的安全風險。
創新合作是關鍵
當前,產品的國際競爭已從“成本+質量”變為“成本+質量+低碳”。北京市“物聯網在城市安全運行和應急管理中的應用”、上海市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建設、深圳新型智慧城市“織網工程”建設等實踐,都為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提供了樣本。
未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能源行業將更加依賴數據進行精準決策,從需求預測、生產管理到能效優化,數據將成為核心要素。而能源設施將逐漸實現智能化管理,例如智能電網、智能礦山等,都將持續提高運營效率和安全性。油氣領域,未來將有更多創新技術應用于節能減排、CCUS等領域,以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中健首融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董立寶認為,能源行業與其他產業應進行更緊密的融合,形成互補優勢,共同推動低碳發展。“同時,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打造更多像虛擬電廠、能源互聯網這樣創新的能源利用模式和商業模式。”
隨著國家對低碳環保的高度重視,未來將有更多政策支持能源數智與低碳工程的發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王志章表示,隨著消費者對環保、節能產品的需求增加,市場對能源數智與低碳工程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希望能源數智與低碳工程專委會能夠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為兩個領域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記者 渠沛然)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