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鋼聯能化消息,山東省計劃近期對以燃料油、稀釋瀝青和石腦油作為原料進行加工生產,產品包括應稅產品和非應稅產品的,按應稅產品占比計算準予扣除的數量。這一政策調整預計將給使用較多燃料油以及稀釋瀝青作為原料的地煉企業,增加稅費成本約450—600元/噸。
若這一政策落地,將對地煉企業帶來哪些影響?若原料“受限”,地煉企業又該如何應對挑戰?
“目前,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環節下移政策也在同步推進。因此,這一政策細節和執行時間仍待確定,而且在全國推行可能還有難度。但稅收提高一定會增加煉廠成本。這可能也是一種手段,有助于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倒逼行業轉型升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郭焦鋒說。
日子“并不好過”
隆眾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主營煉廠和山東地煉企業的煉油利潤理論均值分別為551元/噸和287元/噸,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2.94%和70.62%,尤其是山東地煉企業的煉油利潤,從年初至今整體呈下行態勢。
金聯創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山東地煉企業常減壓開工率均值為56.73%,同比下降9.4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地方煉廠加工進口原油理論煉油利潤為98元/噸,同比銳減458元/噸。
從需求側來看,在地煉汽油產量下跌、柴油產量微漲的情況下,因需求表現欠佳,成品油庫存仍然較高。同時,汽柴油批發價格難以突破高位,但原油成本保持高位,煉廠的煉油利潤受到明顯壓縮,無法有效拉開利潤空間,不少煉廠在上半年出現階段性虧損,日子“并不好過”。
“其實,此前地煉企業一直面臨需求疲軟、利潤率下降等多重壓力。如果上述稅費增加,原材料成本將隨之上升,不能說是‘雪上加霜’,但也將進一步增加山東部分煉廠負擔。” 隆眾資訊成品油高級分析師王延婷說。
“尤其是會進一步加劇以燃料油、稀釋瀝青和石腦油為原料的小型煉廠的困境,甚至會導致一些小型煉油廠被迫關閉。”某不愿具名的煉化行業人士說。
試圖擺脫原料依賴
當前,我國燃料油、進口稀釋瀝青與石腦油的消費稅分別為1218元/噸,1218元/噸和2105元/噸。此前,作為地煉加工原料可實現近100%的進項消費稅抵扣,而根據最新政策,預計抵扣比例將下降50%—60%。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原油進口配額即將耗盡,山東地煉企業正準備應對第四季度可能出現的原材料短缺。
在郭焦鋒看來,目前山東地煉企業原油進口配額應該足夠,按照目前全國產能來說基本可以“配平”。
“由于山東地煉企業實際使用石腦油作為原料生產汽柴油的情況不算多,政策更多地將影響使用燃料油及稀釋瀝青作為原料的地煉企業,稅收提高將直接增加部分地煉企業的經營成本。如此一來,煉廠使用燃料油和瀝青混合物作為原料的經濟性將不存在。”郭焦鋒表示。
“這對使用配額不足且以燃料油、稀釋瀝青和石腦油作為原料的煉廠影響較大。或將促使山東地煉企業更多使用進口原油作為原料,降低燃料油和稀釋瀝青的使用比例。”上述煉化行業人士說。
“總體來看,通過稅收提升原料成本,可以進一步促進技術和裝置并不先進的煉廠進行減油增化。”郭焦鋒說,“以前燃料油比較便宜,生產汽柴油成本上漲后價格也會隨之上漲,銷路如果再受影響,將迫使煉廠轉型升級。”
倒逼行業升級
隨著煉化技術不斷升級,新的油品名稱不斷涌現,大規模“堵漏”政策開始實施。2018年3月1日之后,消費稅新政嚴格實施,地煉企業利潤壓縮。
2021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行業監管政策且力度不斷加強,成品油市場規范化、集中化程度明顯提升。2023年,行業監管措施進一步落實,整治力度持續升級。多地實施專項整治方案,規范成品油市場經營秩序,包括擴大油品消費稅征收范圍,加強成品油流通管理、加油機綜合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地,對市場秩序規范和行業穩定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監管不斷加強,市場環境得到進一步凈化。受訪人士均表示,稅收監管收緊,將倒逼行業轉型升級。
國投期貨能源首席分析師高明宇表示,未來,煉化行業優勝劣汰是大勢所趨。受原油進口配額的影響,地煉企業一次加工能力擴展難度較大,未來的新增投資將以二次加工為主,應對地煉油品質量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擴大大型煉化項目。
“以燃料油和瀝青等作為原料的煉廠,技術相對單一,流程短,產業鏈不長。資源價格上漲,導致成品油產品價格上升,促使這些煉廠下決心改變現有工藝流程。”郭焦鋒說。
“實施消費稅新政后,中間產品的銷售難度會加大,進而推動企業增加深加工,向全產業鏈擴張,形成規模效益,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郭焦鋒補充說。(記者 渠沛然)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