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深部煤層氣規模效益開發前景廣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14





      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消息稱,今年以來,我國圍繞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四五”實施方案,通過增加政策供給、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科技支撐、優化項目部署以及積極拓展區塊來源等多項措施,高效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積極進展。在油氣礦產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發現兩個千億方級儲量規模的深部煤層氣田,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以來,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深部煤層氣重大突破,促使煤層氣產業再次處于發展史上最有利時期。此時,提出適宜的發展戰略目標和對策尤為重要。”煤層氣開發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徐鳳銀日前在煤炭學報主辦的“深部煤層氣(煤巖氣)勘探開發理論技術體系與戰略管理大講堂”上表示,目前形成的深部煤層氣勘探開發新局面被稱為“深部煤層氣革命”,從資源條件、安全環保和開發效益多方面綜合考慮,深部煤層氣開發前景有望超過頁巖氣,將與頁巖氣共同成為緩解我國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的重要天然氣資源。


      油氣開采“新星”


      深部煤層氣一般指理藏深度大于1500米的煤儲層中賦存的烴類氣體,是重要的天然氣潛在資源,已成為我國繼致密油氣、頁巖油氣之后的又一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新熱點。


      五年多來,我國深層煤層氣勘探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煤層氣年產量再次提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煤層氣儲量大幅增加,新增儲量約3200億立方米,創歷史紀錄,其中深部煤層氣增儲占比約77%。從中長期發展看,預計到2035年,深部煤層氣將保持大幅增儲態勢,加上中淺層煤層氣增儲,年均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約2500億立方米,合計新增儲量約3萬億立方米。


      “2019年以來,中國石油煤層氣公司和煤層氣開發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就率先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大-吉區塊,針對深部煤層氣地質特征和勘探開發技術難題,系統開展地質評價與工程技術試驗,累計提交2112億立方米深部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實施開發先導示范項目,建成國內首個百萬噸級油氣當量深部煤層氣田。”徐鳳銀透露,“2023年生產深部煤層氣15億立方米,帶動開展4個國家級深部煤層氣開發示范項目實施。”


      “按照一體化、立體化、雙循環思路,深部煤層氣先后歷經兩個開發先導試驗階段,實現了思想觀念轉變、資源認識深化、技術迭代升級,實現多點開花,持續突破。”徐鳳銀介紹,“2023年,'三桶油'均將深部煤層氣列為油氣勘探重大發現,如果考慮近年來取得重大突破的深部煤層氣,煤層氣資源量規模更大。總體上煤層氣勘探依然處于初期階段,勘探增儲資源潛力大。”


      增儲資源潛力大


      深部煤層氣重大突破,促使煤層氣產業再次處于發展史上最有利的時期。


      徐鳳銀表示,“雙碳”目標下,煤層氣考慮的不是要不要發展,而是如何發展、發展多大規模的問題。“相對其他產業,煤層氣產業提出適宜的發展戰略目標不易,而對策更難,也更重要。”


      勘探開發技術創新與裝備研發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和儲量有效動用程度,實現了探明儲量持續高位增長和產量持續快速增長。非常規資源地質理論、勘探開發技術重大突破與進展,開辟出油氣增儲上產的新領域和新陣地。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全國煤層氣資源探明率總體較低,具備持續高位增儲的資源潛力,且探明儲量開發動用程度較低,具有加快產能建設和上產增供的儲量基礎。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增儲上產潛力大。


      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預計,從中長期發展看,國產氣生產供應能力大幅提升,2035年常規氣、頁巖氣、煤層氣產量合計有望達到3650億立方米,建成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兩個產量千億方級超大型產氣區,新疆地區和海上實現產量顯著增加。“煤層氣國產氣資源潛力大,中長期增儲上產前景可期。” 徐鳳銀表示。


      深部煤層氣增儲上產,離不開扎實的理論認知、技術創新以及政策支持。“隨著油氣企業及有關高校和科研單位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形成一系列深部煤層氣勘探評價與高效開發理論技術,為國內外深部煤層氣資源動用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借鑒。”徐鳳銀進一步解釋。


      此外,經過多年研究,綜合考慮儲層、構造、保存及工程改造等條件,已初步建立起深部煤層氣地質-工程“雙甜點”有利區評價指標體系。


      “2021年,我們大膽提出煤層氣產業2030年10年兩步走的發展戰略,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第一步到2025年,理論與技術上實現新突破,實現'十四五'100億立方米目標,堅定產業發展信心;第二步到2030年,形成針對大部分地質條件的適用性技術,達到300億立方米目標,在天然氣總量中占重要地位。深部煤層氣規模效益開發也將迎來更大突破。”徐鳳銀說,“從目前情況看,我們有信心。”


      發展仍需“補課”


      經過多年探索,深部煤層氣勘探開發已取得顯著成就,并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但徐鳳銀也指出,深部煤層氣勘探開發也面臨更大、更多挑戰。“隨著勘探開發進程推進,理論技術難題不斷增多,產業發展仍需'補課'。”


      一方面,深部煤層氣增產穩產機理認識還不夠,對深部煤層氣賦存特點和增產機理認識還不充分;另一方面,目前尚未形成針對不同地區深部煤層地質條件的適用性技術體系。“在構造煤、多煤層、低階煤、煤系氣復雜地質條件下煤層氣增產改造仍然存在重大技術瓶頸,在鄂爾多斯東緣創新或成功應用的技術難以移植到其他區塊;常規水力壓裂面臨起裂壓力高、閉合應力大、支撐劑高效嵌入難等難題。”徐鳳銀坦言。


      對于如何推動深部煤層氣產業全面升級,徐鳳銀表示,應將技術與管理融為一體,提出“八個一體化”體系,包括勘探開發、地質工程、理論技術、地下地上、產學研用、投資效益、大數據人工智能、戰略策略等。“既要攻克與復雜多變地質條件相適應的理論技術難題,又要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開發煤層氣的綜合效益和多維價值,行動上持之以恒強化以技術創新為主體,以資源、技術、人才、政策和投資五位一體、協同創新的配套管理”。


      “深部煤層氣勘探開發投資大,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推動和支持。”徐鳳銀建議,“針對深部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難題,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與突破。還要加強國內外合作,引進和研發先進的勘探開發技術裝備和實驗設備,不斷提高開采效率。據了解,'三桶油'目前正不斷優化地面工程系統布局,提高集輸和處理能力,降低運營成本。推動數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決策科學性,同時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和團隊,專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不斷提高也必不可少。”


      “隨著持續優化技術與戰略管理體系,不斷推動產業全面升級發展,我國煤層氣大產業、大發展的”夢想“將很快得以實現,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更大貢獻。”徐鳳銀說。(記者 渠沛然)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