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訂單規模持續擴大、風電整機招標價格企穩,整機商的"盈利難"問題或有所緩解。近日,金風科技、明陽智能、運達股份、電氣風電、三一重能等國內主要風電整機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三季度業績報告,整體營收維持上漲態勢,不過凈利潤卻出現分化,三一重能、運達股份、金風科技凈利潤均出現兩位數增幅,而電氣風電卻仍未擺脫虧損困局。隨著風電整機企業達成"反惡性競爭"共識,業界普遍認為,風電整機企業有望迎來業績突破。
板塊營收持續增長
從各大風電整機商披露數據來看,風電整機廠商前三季度業績已有所回暖。風電整機龍頭金風科技三季度營業收入超過15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51.55%,今年年初到三季度末營業收入超過358億元,同比增長22.24%。不僅營收大漲,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4.05億元,同比上漲4195.25%,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則達到17.9億元,同樣大漲42.14%。
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數據,金風科技、運達股份、明陽智能、三一重能分別位列全球第一、四、五、八大風電整機供應商,除明陽智能外,均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營業收入兩位增長,盈利能力也有所恢復。
不過,同期,電氣風電仍處于虧損狀態。電氣風電前三季度虧損額超過4.7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大降47.08%,與此前相比虧損規模已有所收窄。對于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下降,明陽智能則解釋稱,主要是受風機價格下行以及海上風機交付規模下降所致。
10月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要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替代能力,強調將開展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等試點,積極發展分散式風電,探索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基地。行業人士普遍認為,政策發布將進一步推動風電裝機穩健增長,產業鏈設備市場需求也有望持續上行。
海外訂單維持高增
以國內市場為基礎,廣闊的海外市場也成為近年來各大整機廠商競相追逐的"突破口",不論是新興經濟體還是西方發達國家,都成為風電整機商的重點關注。總體來看,國內風電整機商正加速布局全球市場,拓寬海外風電業務范圍,在歐洲、東南亞、南美、中亞等地區均屢有斬獲。
今年10月底,三一重能印度公司宣布分別與印度JSW集團下屬三家子公司,簽訂了共計 1324兆瓦風電機組銷售合同,與新加坡勝科集團印度子公司則簽訂了300兆瓦風電機組銷售合同。金風科技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該公司海外訂單量超過5500兆瓦,同比增長45.48%。
市場研究機構伍德麥肯茲分析認為,與國際風電整機制造企業相比,國內整機商在價格、交貨周期、機型技術更新等多維度存在優勢。自2020年以來,由于中國原材料價格相對穩定,供應鏈可充足供應,國內風機成本持續下降,在海外市場中國風機價格較西方風機低至少25%。
在此條件下,該機構認為,即使全球保護主義風潮興起,中國風電整機仍有望在西方核心市場中獲得訂單,中國風電機組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盈利能力改善可期
伍德麥肯茲進一步指出,2020-2023年間,中國整機商推出322款陸上風機新機型和94款海上風機新機型,而同期,全球其它地區僅推出24款陸上風機新機型和5款海上風機新機型。
中國風電機組技術的快速迭代或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產品的全球競爭力,市場研究機構國金證券指出,海外市場風電整機訂單的釋放有望驅動風電整機企業盈利水平進一步修復,整機環節盈利改善趨勢將持續。
實際上,從目前公開數據來看,風電整機板塊毛利率已較前兩年有所提升,基本可達到15%左右。盡管仍低于零部件以及開發環節,但已呈現出修復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國內風電機組新增招標規模約為119吉瓦,同比增長93%,下游需求持續走高,而從風電整機中標均價來看,前三季度風機投標均價維持在1300-1400元/千瓦水平,與價格底部相比有所回升,已經抹去今年以來的部分跌幅。不僅如此,各大風電整機商推出工廠智能化、供應鏈自研等降本手段,進一步控制運營成本。
隨著風電行業就"反內卷"達成共識,在各省份風電裝機需求不斷釋放背景下,業界普遍認為,風電整機商業績有望站上新臺階。(記者 李麗旻)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