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穩步小幅增長 農機細分市場冷熱不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29





      2024年以來,農機市場整體穩步小幅增長,細分市場冷熱不均,從未來發展趨勢看,行業前景依舊向好。農機發展的機遇在哪里?中國農機流通協會信息咨詢部總監張華光近日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對今年農機行業的發展進行了詳盡分析。張華光認為,在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當下,要抓住市場新動能。


      市場冷熱不均  品牌加速分化


      近年農機市場以"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點的"四化"表現得異常突出。


      "進入今年以來,農機各細分市場表現迥異。一些傳統市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張華光表示,其中,拖拉機、玉米收獲機、畜牧機械、飼料收獲機、打捆機、播種機市場分別下降10%、20%、30%、40%、50%、10%以上。包括遙控飛行器、智能設備和無人駕駛等熱點市場雖有小幅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


      與之相反,一些市場出現增長。其中,輪式和履帶式谷物聯合收割機同比增長20%以上和50%以上、插秧機市場同比增長5%以上、烘干設備市場增長15%以上、打瓜機市場增長10%以上、經濟類作物收獲機、種植機械市場平均增幅也在10%左右。


      "市場需求結構也在調整",張華光說,近年農機市場以"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點的"四化"表現得異常突出。以拖拉機的大型化為例,200馬力以上大拖市場,2018-2023年,在大中拖中的銷量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達到9.83%,6年提高了6.65個百分點。輪式谷物聯合收獲機喂入量進入10公斤時代,履帶式谷物聯合收獲機喂入量進入6公斤時代,插秧機進入高速乘坐式時代。


      同時,外部環境面臨挑戰,當前全球經濟面臨一系列挑戰,如戰爭、貿易摩擦、高債務和低增長等,這些因素可能會使經濟長期處于低迷狀態,外需下滑。農機出口在經歷2020-2022年"三連增"后,2023年戛然而止。2024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進出口額109.7億美元,同比增長3.7%。其中,出口97.8億美元,同比增長7.6%;進口11.8億美元,同比下降20%。預計2024年行業或出現恢復性增長。


      集中度提高  行業洗牌加速


      農機行業品牌表現差異較大,呈加速分化之勢。行業集中度提高的同時,市場開始面對同質化競爭難題。


      不同的不僅僅是細分市場,農機行業品牌表現也差異較大,呈加速分化之勢。包括中國一拖、濰柴雷沃、江蘇沃得在內的頭部企業銷量持續增長,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以一拖股份為例,2024年上半年利潤率進一步提升,接近10%,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已超額完成"雙過半"目標。而腰部企業產品銷量漲少降多,個別企業雖在海外市場開拓獲得大單,但整體形勢仍存挑戰。尾部企業產品銷量普遍下降。


      集中度提高的同時,農機市場開始面對同質化競爭難題,張華光談到農機市場面臨的挑戰時表示,"當前農機市場已然進入加速洗牌期。這個特點在一些傳統市場表現得更為突出。"


      在拖拉機、糧食作物收獲機、種植機械、耕整地機械等在內的傳統大眾市場進入存量時代后,市場便進入激烈的競爭階段,農機市場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一是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變;無序和不正當競爭演變為企業間綜合實力的深度較量,且不可逆。二是小品牌進一步被壓縮在一個狹窄空間內,推高市場集中度,加速了行業洗牌腳步。如早已進入存量時代的拖拉機市場,疊加國三升級國四、需求下降、大型化等多重利空因素影響,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集中度逐年提高。


      收獲機市場也是如此。市場集中度小幅提升。前三季度,前10大品牌累計銷售9.52萬臺,同比增長15.67%;占比46.01%,較去年同期上揚1.67百分點。濰柴雷沃、江蘇沃得位居前兩位,銷量均超過3萬臺,兩大品牌占比31.07%,遠遠拉開與第三名的距離。插秧機市場表現得更加突出,銷量前7的品牌累計銷售2.41萬臺,同比小幅增長3.43%;占比79.02%,較去年同期小幅上揚2.11個百分點。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國內農機行業逐步形成了"整機組裝+外協、外采"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多數農機企業在保留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部件自制原則下,將焊件、鈑金加工件等定制件交由外協廠商生產,通用部件、標準部件采取外采形式。久而久之,不少零部件外協企業就介入整機產出,同質化競爭增多。


      張華光建議,要解決同質化競爭難題,農機企業需要在產品、技術、品牌、營銷等方面下足功夫。在產品方面,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具有特色和差異化的產品。例如,一些企業研發出適合特定農作物種植和收獲的專用農機,提高了產品的適應性和競爭力。在技術方面,加強產學研合作,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產品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在品牌方面,注重品牌建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營銷方面,創新營銷模式,拓展銷售渠道,提高市場占有率。只有這樣,農機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新動能不斷涌現  后市場存機遇


      經濟類作物機械和智能設備等嶄露頭角,逐步崛起;南方和丘陵山區市場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近年來,農機行業經歷了顯著的變化。曾經持續高位運行的大中拖、收獲機、種植機械等傳統市場,如今已趨于飽和,邁入存量時代,剛性需求嚴重匱乏。其驅動力也從過去的"剛性+更新"雙引擎模式,逐步轉變為僅靠更新需求拉動的單引擎模式。


      然而,在傳統市場面臨挑戰的同時,新動能正不斷涌現,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張華光分析,在產品方面,經濟類作物機械和智能設備等新產品嶄露頭角,逐步崛起。經濟類作物機械適應了多樣化的農業生產需求,諸如大蒜收獲機、青毛豆收獲機等小眾產品市場表現愈發亮眼,成為新的增長點。智能設備則憑借先進的技術,如傳感器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等的應用,提升了農機智能化水平,滿足了現代農業高效生產的要求。


      在區域方面,南方和丘陵山區等市場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國農機化水平發展不均衡,這些地區的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對適合當地地形地貌和農業生產特點的小型、輕便、多功能農機的需求日益旺盛,為市場開辟了新的空間。在細分品類上,籽粒機、大型高端智能機械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市場新勢力,它們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浪潮,有望成為未來市場的主要支撐和新動能。


      對于經銷商而言,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農機企業應將服務打造為核心競爭力,不僅要堅守傳統的維修、保養服務,更要積極拓展金融、二手機、租賃等全方位服務領域。通過開展金融服務,為用戶提供購機貸款、融資租賃等多元化解決方案,有效降低用戶購機門檻,從而推動產品銷售。在二手機業務方面,加強建設規范的二手機評估、交易平臺,提升二手機的流通效率和價值,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選擇。同時,開展租賃服務,滿足用戶臨時性、季節性的農機使用需求,提高農機設備的利用率。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服務拓展,企業不僅能夠增加收入來源,提高利潤率,還能增強用戶黏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機市場的終端用戶也出現了明顯變化。農機大戶、農機組織、合作社等新勢力迅速崛起,成為當下市場的新型主體。市場調查數據顯示,去年這三大群體在農機市場的消費占比分別達到30.39%、16.26%和10.41%。用戶購機觀念日趨成熟,向理性轉變,其關注點已從單一的產品價格轉向品牌、品質、功能、服務等綜合性因素。這就要求農機企業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更加注重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提升綜合競爭力,以適應市場的新變化和新趨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推動農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大型高端智能綠色 行業呈現六大趨勢


      未來農機行業或呈現大型高端農機市場持續發力、數字化賦能發展、新能源產品呼之欲出等六大發展趨勢。


      張華光判斷,未來農機行業圍繞產品、技術、市場或呈現以下六大發展趨勢。


      趨勢一:大型高端農機市場會持續發力。目前我國大型農機與歐美發達國家仍然有較大差距,其中,重型拖拉機、400馬力以上收獲機、大型畜牧機械、大型高端智能播種機等,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而歐美早已進入應用期。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社會化服務的蓬勃發展,對大型化的需求在逐步增加,尤其在"東北三省(黑吉遼)一區(內蒙古)"和新疆等區域。由此決定了先進技術支撐下的大型農機將成為我國農機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趨勢二:農機市場競爭將進一步聚焦技術,誰實現了技術突破,誰就能占領市場高地。譬如以CVT技術、動力換擋技術為代表的高端拖拉機,工作效率提高30%,燃油消耗降低10%,經濟性最優,是拖拉機傳動技術應用、智慧農業動力配備的發展方向與要求。


      趨勢三:數字化賦能發展,技術升級成為重要趨勢。數字化以其強大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未來數年內,將越來越多地被我國農機制造企業應用到各類產品上。譬如傳感器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等。


      趨勢四:新能源拖拉機呼之欲出,電動和混合動力拖拉機應用前景廣闊。電動農機以環保節能、低噪音、更容易實現自動化、靈活性等優勢,成為我國農機未來重要發展方向。此外,近些年,混合動力不斷被應用到拖拉機上,它結合內燃機和電動技術,實現能源的更加靈活和高效利用,減少對有限燃油資源的依賴。


      趨勢五:智能化和自動化推動拖拉機迭代升級。未來農機的智能化與自動化趨勢正成為一股浪潮,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為農機插上科技的翅膀。如自動駕駛技術、智能控制系統等。


      趨勢六:需求多樣化趨勢。一是輕量型、多功能農機。受我國農機化水平發展不平衡影響,機械化水平偏低的丘陵山區、以及蔬菜大棚、經濟類作物、果林等將成為市場新的增長點;二是功能多樣化、用途多元化。適宜特殊作業環境或作物的果園型、大棚型、丘陵山地型、棉田高地隙型、設施園藝型等農機將成為增量市場;三是小眾市場將有較好的發展前景。近年,包括打瓜機、殘膜回收機、大蒜收獲機、青毛豆收獲機、葵花籽收獲機等一些稀缺產品的市場表現令人矚目,將成為我國農機市場發展的方向之一。(記者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