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末我國黃金儲備7329萬盎司
央行連續兩個月增持黃金釋放何種信號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末我國黃金儲備7329萬盎司,較11月末的7296萬盎司增加33萬盎司,這是央行連續第二個月增持黃金。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4年年末官方黃金儲備連續兩個月增加,符合市場預期。展望后續,未來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趨勢。
暫停6個月后重啟增持
作為抵御經濟風險、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工具,黃金儲備向來是各國國際儲備資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兩年來,我國央行購金動作不斷。Wind數據顯示,從2022年11月至2024年4月,我國央行累計增持黃金1016萬盎司。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4月,我國央行增持了6萬盎司黃金,創下對黃金儲備的“十八連增”。接下來的6個月,我國央行未再增持黃金,黃金儲備規模始終維持在7280萬盎司的水平。在連續6個月暫停增持黃金后,央行“重啟”增持:2024年11月我國官方黃金儲備為7296萬盎司,較10月末增加16萬盎司。
對央行按下黃金儲備“暫停鍵”,業內人士認為其背后原因是2024年以來國際金價的持續高企。
“由于黃金在央行儲備資產中占比明顯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顯然不是因為央行認為黃金已增持至合意水平,而是認為此時配置黃金性價比有所下降。”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武澤偉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回顧2024年,金價屢創新高,確實是最“閃耀”的存在。Wind數據顯示,2024年,倫敦黃金現貨價格、COMEX黃金期貨價格收盤分別定格在2624.16美元/盎司、2639.3美元/盎司,年度漲幅分別為27.23%、27.39%,均創下2010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
分階段來看,第一波主升浪出現在2024年2月底至2024年5月,國際金價從2000美元/盎司左右上漲至超過2400美元/盎司;第二波主升浪起始于2024年7月,國際金價從突破2400美元/盎司上漲到2600美元/盎司附近;第三輪上漲行情起始于2024年9月,國際金價從2600美元/盎司沖高至2800美元/盎司,隨后震蕩至2640美元/盎司附近。
業內人士認為,自2024年11月以來,黃金價格逐漸從高位下調,這為我國央行創造了增持空間。
“由于金價一度大跌,并在隨后進入長期震蕩區間,我國央行很快又重啟購金步伐,連續兩個月增持黃金。顯然,此時金價已進入央行的合意區間,可以追隨買入。”武澤偉說。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也持相似觀點。他認為,央行增持黃金,有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
全球央行購金量創新高
雖然我國央行一度暫停增持黃金,但增持黃金仍然是多國央行的大趨勢。
從全球央行的黃金儲備來看,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全球央行年內購金量達694噸,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的持倉也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其中,各國央行2024年10月的黃金累計凈購買量為60噸,為當年的單月峰值。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除我國央行外,俄羅斯、日本、印度、巴西、卡塔爾、阿聯酋等多國央行皆在逐步增持黃金,從2018年至2024年,主要樣本國家外匯儲備中的黃金占比平均約提升4個百分點至18.6%。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央行2024年10月新購入27噸黃金,使其2024年以來的黃金總購買量達到77噸,為全球各國央行中黃金購買量之首;土耳其和波蘭的黃金儲備2024年以來分別增加了72噸和69噸,僅上述三家央行就占了2024年全球黃金凈購買總量的60%。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 CEO王立新認為,隨著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目前展現出兩個新趨勢。
一是已增持黃金的新興市場國家仍在持續增持黃金,因為相比發達國家黃金儲備在其外匯儲備占據很高的比例,眾多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在此前一段時間連續增持黃金后,黃金儲備在其外匯儲備的占比仍然較低,仍有繼續增持黃金的需求。
二是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央行正加入增持黃金的陣營,比如新加坡、捷克、波蘭等,都開始因為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升級、資產配置多元化等因素而紛紛增加黃金儲備。
業內人士認為,展望后續,各國央行還將繼續增持黃金。
“從長期來看,黃金供應增長有限而需求不斷增加,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面臨債務危機、主權信用風險等問題的背景下,其貨幣屬性更加凸顯,增持黃金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升國家金融穩定水平。”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官方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的占比為5.5%,明顯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角度出發,未來我國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
從世界范圍看,瑞銀預計,各國央行將繼續增加黃金儲備,疊加美國利率下降和 ETF需求回升,會推動現貨黃金價格走高。該機構預測,到2025年年中至年底,黃金價格將上漲至每盎司2900美元。
金價未來走勢如何
在各國央行繼續增持黃金的背景下,金價將是何走勢?
“央行購金行為仍是影響黃金市場的最重要因素。”明明表示,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實際購買影響供需,二是宣布購買的宣示效應。
劉春生認為,央行購金通常會增加黃金市場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金價上漲。尤其是大規模的持續增持,會向市場傳遞出對黃金價值的認可信號,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和參與黃金投資,進一步推高金價。但黃金價格走勢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央行購金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完全決定金價走勢。
“因為除了央行購金因素外,金價還受到全球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地緣政治局勢、美元走勢以及市場供需關系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例如,若全球經濟出現明顯復蘇,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可能會減少對黃金的需求;若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意外調整,也可能對黃金價格產生較大影響。”劉春生說。
不過,盡管國際金價面臨的宏觀環境依然復雜且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多家機構仍普遍對金價表現持樂觀態度。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5全球年度展望》認為,根據市場對GDP(國內生產總值)、收益率和通脹等關鍵宏觀變量的普遍共識,預計2025年黃金走勢積極但更為溫和,黃金潛在的上行空間或來自可能包括央行需求強于預期,或源于金融環境迅速惡化而導致避險資金流入。與之相應,若貨幣政策預期的逆轉導致利率上升,則可能對黃金造成挑戰。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基于其黃金價格分析框架,看好2025年金價。全球央行購金行為有望持續,央行宣布購金的宣示效應可能更加明顯。全球市場黃金投資熱情可能延續,結構上或為“亞洲下,歐美上”。根據模型預測,在中性假設下,2025年年中 CO?MEX黃金期貨價格可達到3100美元/盎司以上。
高盛在研究報告中提出,由于各國央行的買入和美國降息,預計國際金價將升至每盎司3000美元的創紀錄水平。摩根大通也表示,盡管短期內金價可能會因美國降息預期減弱而波動,但是從長期來看,結構性牛市仍然保持不變。(記者 王彤旭)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