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有沒有大規模撤離中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13





      網上有自媒體說“外資正在大規模地從中國撤出去”,這個說法靠譜嗎?我上網查了查,發現2024年全年,中國實際使用的外資金額同比下降27.1%,同時新成立的外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9.9%。兩個數據,是不是自相矛盾?


      ——人民網網友49****4


      這位網友的觀察非常細致,回答這個問題,想先說個身邊故事——


      沃爾瑪大賣場,大家都不陌生,有沒有感覺到近年來許多門店關閉了,是不是常看見類似“沃爾瑪撤離中國”的新聞?


      但這是全部事實嗎?未必!


      就在2024年12月18日,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在浙江溫州開設了全國第五十二家門店。更直觀的是,2024年第三季度,沃爾瑪在中國的凈銷售額同比增長17%。


      一家總被傳“撤出中國”的企業,卻在中國市場保持銷售額增長,矛盾嗎?


      這恰恰反映了中國市場的變化:在消費需求個性化、多元化趨勢下,在本土零售企業強勢崛起下,傳統商業模式在中國行不通了,快速反應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外資企業才能獲得成功。


      一句話,時代在發展,中國市場已今非昔比,中國與外資的相對關系也有了新變化。


      在討論外資是否撤出中國時,先要搞清楚“中國還需要外資嗎”?


      現在,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從資本緊缺轉向資本富余,從注重引進外資轉向“引進來”“走出去”并重,一些網友認為“中國沒那么需要外資了”,一些外媒借此鼓吹“中國不歡迎外資”。


      顯然,資本富余和“走出去”并不意味著中國不需要外資了。加快構建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外資仍是關鍵樞紐。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出臺了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舉措:舉辦進博會、鏈博會,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給予外資國民待遇……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中小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是新設外資企業數量較快增長的重要原因。


      那引資規模為何下降呢?


      產業投資是面向長期的理性經濟行為,受中長期多重因素影響,數據上下波動是符合經濟學規律的。


      先看短期,2021年以來,我國連續3年引資規模超1萬億元,外資大量流入,集中釋放了投資需求,2024年有所收縮也在正常范圍內。


      再看長期,全球跨國投資呈現出服務化、輕資產化趨勢,利用外資規模與新設企業數量之間也會出現階段性反差。


      目前,我國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占七成左右,服務業輕資產屬性明顯,這對引資規模的影響可不小。


      數據反差能理解了,外資對中國到底是啥態度?


      “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這是眾多外資企業的共同心聲。


      今日之中國,技術突破、人才累積,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世界工廠”含金量躍升;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顯著,“世界市場”空間廣闊。


      毫無疑問,一個持續發展、動能強勁的中國,一定是外資眼中的“香餑餑”;但同時,一個充分競爭、市場開放的中國,外資企業必須拿出看家本領才能站穩腳跟。


      這些年,一些沒有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外資撤出了,更多技術含量高的外資進來了。


      近年來,美西方一些人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全球跨國投資持續低迷,這對我國吸引外資帶來了不小挑戰。外部環境越是嚴峻,越需要以更高質量的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應對外部不確定性。


      堅定開放、互利共贏,中國是認真的。


      還是那句話: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記者 羅珊珊)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