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首破萬億美元 中國服務貿易的增長秘訣何在?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21





      剛過去不久的春節假期,中國旅游市場迎來了一波出入境游的熱潮。


      蛇年春節期間,中國出入境旅游人數大幅增長,許多熱門旅游目的地國家和城市迎來大量中國游客,也有眾多外國游客選擇來華體驗中國春節的獨特魅力。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2月5日發布的消息,今年春節假期全國邊檢機關共計保障1436.6萬人次中外人員出入境,比2024年春節同期增長6.3%。


      這不僅展現了中國旅游市場的強勁復蘇,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服務貿易的蓬勃發展態勢。回顧2024年,中國服務貿易實現了令人矚目的快速增長,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75238億元,同比增長14.4%。


      業內專家表示,2024年中國服務貿易規模首次突破萬億美元,這釋放出一個積極的信號,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這一成績的取得,其背后是多個領域的協同發力和積極變化。2025年應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不斷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從貿易結構看,2024年中國服務出口額達31755.6億元,增長18.2%,顯示出中國服務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進口額達43482.4億元,增長11.8%,反映出國內市場對優質服務的旺盛需求。盡管服務貿易仍存在逆差,為11726.8億元,但與2023年相比,逆差減少了314.3億元,這表明中國服務貿易的結構在逐步優化。


      在眾多服務貿易領域中,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2024年中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28965.2億元,增長6.5%。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16573.2億元,增長7.4%。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增長較快,增幅分別為39.3%、12.2%。這得益于我國在數字經濟、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及對知識產權的日益重視和保護。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知識密集型服務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受到全球消費者的青睞。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12392億元,增長5.4%。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增長較快,增幅分別為29.5%、8.7%。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順差4181.2億元,比2023年擴大504.5億元。這表明中國在吸收國際先進知識和技術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在知識密集型服務領域的國際競爭力逐步增強。


      對此,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鄭偉表示,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結構持續優化,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所占比重持續提升,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領域增長迅速。技術創新驅動是重要動力之一,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未來,隨著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中國健康養老、文化創意、數字娛樂、智能體育等新興領域不斷創新發展,從而為服務貿易的增長注入新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4年中國服務貿易的成績單上,旅行服務是增長最快的領域。2024年以來,旅行服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全年進出口達20511.5億元,增長38.1%,成為服務貿易第一大領域。其中,出口增長156.8%,進口增長29.3%。


      今年春節期間出入境游的火爆正是旅行服務快速增長的一個生動體現。旅游行業專家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旅游市場的復蘇也帶動了相關服務的發展,如酒店住宿、餐飲、交通等。同時,各國之間旅游政策的放寬和旅游合作的加強,也為旅行服務的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2025年,中國出入境游將續寫更多"同頻共振""雙向奔赴"的故事,為中國服務貿易保持增長態勢提供強勁支撐。


      實際上,2024年中國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與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推動密不可分。《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的出臺,標志著中國首次在全國對跨境服務貿易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形成了跨境服務貿易梯度開放體系;《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式發布,提出近百項具體舉措,對新形勢下服務貿易發展作出了全面系統部署……


      展望2025年,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和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中國服務貿易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可能對服務貿易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等諸多挑戰。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服貿所所長李俊認為,2025年,中國應深入發展服務貿易,更加注重開放引領、創新驅動、深化合作。持續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以開放創新不斷為服務貿易發展注入新動能。挖掘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轉型發展潛力,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拓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多雙邊和區域合作,優化開放合作環境。(記者 孟妮)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