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回歸增長軌道 進口延續下降趨勢 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外貿韌性彰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3-09





      2024年,面對全球經濟復蘇趨緩、產業鏈格局加速重構與地緣政治風險交織的復雜環境,我國醫療器械外貿以創新驅動與結構優化為突破口,展現出“韌性修復、動能轉換”的鮮明特征。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達845.5億美元,同比增長1.89%,較上一年度顯著回穩。其中,出口額487.5億美元,同比增長7.3%,時隔3年重回增長“快車道”;進口額358億美元,同比下降4.7%,全年實現貿易順差129.5億美元,國產替代進程持續深化


      出口規模逐季攀升加速回歸良好增勢


      從單季度出口數據來看,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呈現“逐季攀升、加速回暖”的顯著特征:一季度出口額為109.9億美元(同比+1.6%)、二季度為119.8億美元(同比+4.4%)、三季度為123.6億美元(同比+7.6%)、四季度達134.4億美元(同比+14.8%)(詳見圖1),全年出口額同比增長7.3%,增速實現“由負轉正”的跨越式修復(2023年醫療器械出口額同比下降22.8%)。這一增長曲線表明,我國醫療器械出口已擺脫新冠疫情突發“脈沖式波動”的影響,回歸常態化增長軌道。


      五大細分類別均實現正增長,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從醫療器械主要細分類別出口情況來看,2024年,醫院診斷與治療、一次性耗材、保健康復用品、醫用敷料、口腔設備與材料五大細分類別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詳見圖2),高質量出口增勢明顯,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2024年,一次性耗材出口額增長最為顯著,出口額達105.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1%,占比達21.57%。從量價關系來看,出口量同比增長9.9%,出口均價同比上漲3.6%,實現了量價雙升。其中,手套類產品全線恢復出口景氣度,導管、插管、注射器、血管支架等產品出口增長顯著,拉動一次性耗材出口增長。


      作為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出口規模最大的細分類別,醫院診斷與治療類產品在2024年出口額為222.6億美元,同比增長6.87%,占比達45.65%。其中,內窺鏡、體外診斷試劑、血壓測量儀、成套核磁共振設備、麻醉設備等產品的出口額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可以看出,隨著我國醫療器械研發水平逐步提升,高質量醫學科技轉化成果出口所占比重不斷提高,診療設備出口增長迅速,高質量出口增勢明顯。


      2024年,保健康復用品出口量同比增長18.6%,但出口均價同比下跌12%,全年出口額為98.3億美元,同比增長4.34%。其中,按摩器具作為該細分類別中出口規模最大的品種,亦呈現量增價減的態勢。究其原因,一方面,小型按摩保健器具出口量有所增長;另一方面,按摩椅出口競爭激烈導致價格有所下滑。此外,在保健康復用品中,矯形或骨折用器具、隱形眼鏡片等產品出口增長明顯。


      醫用敷料類產品在2024年出口額為40.3億美元,同比微漲0.77%。從量價關系來看,醫用敷料類產品出口量同比增長15.3%,出口均價同比下滑12.6%,呈現量增價減的態勢。這主要受口罩出口量價持續下滑,以及新冠疫情后醫用敷料類產品國際剛需逐漸恢復,但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等因素影響。可喜的是,我國高端醫用敷料出口增長顯著,尤其對歐美市場拓展成績斐然。


      口腔設備與材料在2024年的出口依舊維持了近年來的良好增長勢頭,出口額達21.3億美元,同比增長9.05%。這得益于近年來本土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技術實力顯著提升。例如,在數字化浪潮下,3D打印、AI等技術在口腔設備與材料領域廣泛應用,推動產品升級,部分企業研發的數字化口腔CBCT(錐形束CT)設備,成像更清晰、診斷更精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吸引了海外市場的關注。此外,本土企業持續深耕國際市場,不斷提升國產設備及材料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拉動了出口的快速增長。


      出口市場“多點開花”,歐美日依然為主要市場


      2024年,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依然是我國醫療器械主要出口市場。美國作為我國最大的醫療器械出口市場,我對美出口額為117.6億美元,同比增長9.4%,市場份額占比高達24.1%。分析增長原因,一方面,進口商為應對美國對我國產品加征關稅,提前搶運囤貨,如手套、注射器等醫用耗材類產品對美國出口增長顯著。另一方面,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消費市場,憑借龐大的醫療體系、先進醫療技術消費需求及較高的消費能力,吸引了眾多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積極拓展;加之國產醫療器械在技術創新和產品性能等方面不斷突破,產品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逐漸獲得美國市場認可,內窺鏡、CT、麻醉設備、彩超等醫用診療設備2024年對美國出口增勢明顯。


      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對歐盟出口持續回暖,出口額為90億美元,同比增長12%,市場份額占比為18.5%。其中,對累計占比近九成的歐盟前十大貿易伙伴國出口均呈現不同程度增長,尤其對荷蘭、法國、意大利、波蘭、西班牙、丹麥、羅馬尼亞的出口,更是同比增長達到兩位數。


      除了在傳統市場表現亮眼外,隨著新興市場醫療需求持續釋放,我國醫療器械企業積極推進國際市場開拓多元化進程,2024年在東盟、拉美、中東、中亞等熱點地區均收獲不俗的出口業績。


      據統計,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對東盟十國的出口額為54.1億美元,同比增長4.8%。其中,對越南出口9.9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對新加坡出口9億美元,同比增長3.9%;對泰國出口8.7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對馬來西亞出口8.6億美元,同比增長4.3%;對印度尼西亞出口7.2億美元,同比增長5.1%。對拉美地區出口39.6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對該地區前十大貿易伙伴國全部實現出口正增長。其中,對巴西出口10.9億美元,同比增長20.8%;對墨西哥出口6.9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對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哥斯達黎加均實現兩位數出口增長。對中東出口額為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其中,對阿聯酋出口5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對沙特阿拉伯出口4.8億美元,同比增長12.9%;對以色列、伊拉克、科威特、也門、卡塔爾、黎巴嫩的出口額增幅均超過10%。對中亞五國出口額為6.9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對哈薩克斯坦出口3.6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對吉爾吉斯斯坦出口1.7億美元,同比增長31.7%。進口同比下降4.7%國產替代效應顯現


      2024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額為358億美元,同比下降4.7%。醫院診斷與治療、一次性耗材、保健康復用品、口腔設備與材料、醫用敷料五大細分類別中,僅有保健康復用品進口實現同比正增長,進口額為18.1億美元,同比增長6.22%;其他類別醫療器械產品進口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如醫院診斷與治療類產品進口額為280.4億美元,同比下跌6.09%;一次性耗材進口額為40億美元,同比下跌0.74%。


      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在研發領域不斷發力,整體研發水平顯著提高,逐步攻克了部分產品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配件等難題,國產醫療器械在品質與口碑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政策層面,我國持續推進醫療器械集采與國產替代,為技術水平相當、性價比更高的國產醫療器械創造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也促使外資企業積極調整戰略布局,加大在我國本地化生產的投資力度,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自2022年起,我國醫療器械進口額連續3年呈同比下降趨勢。


      近3年,我國進口醫療器械產品類別的變化也印證了醫療器械集采和國產替代政策對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影響。例如,被納入集采的其他針、插管、導管及類似品,無菌外科腸線,止血材料等醫用耗材,以及國產技術趨于成熟的X光機、內窺鏡、彩超、CT、核磁、基因測序儀等醫用診療設備,進口額連續3年同比下跌。但部分國產化率較低的診斷試劑、高值耗材、高端醫學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等產品,國內市場仍以進口產品為主。2024年,進口增幅達到兩位數的產品包括其他醫療、外科或獸醫用儀器及器具,其他彌補生理缺陷、殘疾用器具,縫合用針,血管支架,心臟起搏器,手術機器人等。


      進口市場方面,美國、德國、日本依然是我國醫療器械前三大進口來源地,進口份額合計占比51.3%,較上一年度降低了2.4%,進口集中度略有下降。這主要是由于自上述三大市場的進口額均同比下降,且降幅超過總體水平。在前十大進口市場中,僅自墨西哥和愛爾蘭的進口額同比增長。此外,自捷克、哥斯達黎加、越南、波多黎各等國的進口增幅超10%。(作者: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 榮嫡)


      轉自: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