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我國中藥類商品對外貿易展現出強大韌性。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24年我國中藥類商品對外貿易總額為83.9億美元,同比增長0.4%。其中,出口額為52.8億美元,同比下降3.2%;進口額為31.1億美元,同比增長7.3%。進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中藥原料類商品進口持續擴大是2024年中藥類商品外貿的主要特點。
出口
提取物量升價跌 中成藥表現亮眼
2024年,中藥類商品出口呈現分化態勢。植物提取物出口量增長21.3%,但均價下跌23.9%,薄荷醇等大品種拉動增長;中成藥出口額增長10.6%,片仔癀等產品出海加速;保健品出口持續增長,高附加值產品競爭力提升;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放緩,出口額、出口量連續3年下降
植物提取物出口量升價跌。2024年,植物提取物作為中藥類商品出口的主力軍,出口額30.1億美元,同比下降7.7%,占出口總額的57%;出口量13.4萬噸,大幅增長21.3%。過去幾年,植物提取物出口一直較為強勁,自2021年突破30億美元后,出口規模持續保持高位。但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及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影響,2024年價格內卷嚴重,出口均價同比下降23.9%,創下近5年新低。薄荷醇、甜葉菊提取物、柑橘精油、枳實提取物、桉葉油、水飛薊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等大品種是植物提取物出口的主要品類。其中,薄荷醇出口額超過2億美元,同比增長36.8%;柑橘精油、甘草提取物等品種表現穩健,出口額增幅均超30%。
美國、日本和印度是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的前三大目標市場。美國穩居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的最大市場位置,2024年,我國對美國出口植物提取物占植物提取物總出口額的22.3%,并實現出口額和出口量雙增。其中,出口額為6.7億美元,同比上升30.1%;出口量為3.1萬噸,同比上升32.9%。我國對日本和印度植物提取物出口規模接近,出口額均在2.7億美元左右。
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放緩。2024年,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表現略顯乏力,出口額12億美元,同比下降5.7%,占中藥類商品總出口額的22.7%;出口量20.9萬噸,同比下降5.8%,出口額、出口量連續3年下降。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量排名前十品種為肉桂、枸杞、人參、當歸、冬蟲夏草、山藥、半夏、黃芪、甘草、茯苓。其中,當歸、人參、枸杞、山藥等出口量較穩定,與2023年不相上下。肉桂和冬蟲夏草等出口表現相對較弱,肉桂出口額為1.2億美元,同比下降34.3%;冬蟲夏草出口額為3692萬美元,同比下降22%。
2024年,日本是我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超過3億美元,市場占比由2023年的20.7%上升至25.4%;韓國是我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重要出口市場,市場份額約為12%。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我國對越南出口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呈現顯著下滑趨勢,出口額為9000萬美元,同比銳減45.6%。越南調整了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進口政策,增加進口企業資質和進口品種審核等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對越南出口。其中,出口額降幅最大的品種是肉桂。近幾年,我國對越南的肉桂出口額持續下跌,2022年出口額為1.4億美元,2023年同比下降49.5%,2024年降幅擴大至96.3%,出口額為514萬美元。越南本土肉桂產業發展迅猛,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肉桂出口造成影響。根據越南胡椒與香料協會統計數據,越南肉桂種植面積已達18萬公頃,2023年出口量超過9萬噸,占全球34.4%的市場份額。越南肉桂與我國肉桂基原不同,越南肉桂多用于香料,我國肉桂可用于藥品和食品。
中成藥出口向好。2024年,我國中成藥出口額4億美元,同比增長10.6%,為中藥類商品出口亮點。中成藥主要出口產品是片仔癀、清涼油、安宮牛黃丸、六味地黃丸等經典品種,對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增長均在30%以上。
保健品出口持續上漲。目前,保健品在海關統計系統中比較特殊,主要包括魚油及魚肝油、蜂產品及燕窩,維生素及礦物類制劑產品未統計在內。另外,不少保健品是以食品形式出口,未納入保健品項下。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保健品出口延續上年的增長態勢,出口額為6.6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其中,魚油和蜂產品出口額增長明顯,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美國、澳大利亞、智利、韓國、加拿大是我國保健品出口的前五大市場,除智利外,其他市場的出口增長率均超過20%,主要出口品種為魚油、蜂產品等。
進口
提取物進口增長迅猛 稀缺、貴細藥材需求增長
2024年,中藥進口穩步增長。其中,植物提取物進口額同比增長6.5%,薄荷醇等精油類產品占據主導;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進口額增長3.6%,西洋參、鹿茸等貴細藥材需求上漲;中成藥進口額增長9.6%,德國市場回暖明顯;保健品進口額增長9.9%,燕窩、魚油等需求旺盛。
植物提取物進口量增長迅猛。2024年,植物提取物進口呈現增長態勢,進口額7.3億美元,同比增長6.5%;進口量5.6萬噸,同比上漲20%。精油類產品是進口的主力軍,薄荷醇、橙油、薄荷油、檸檬油、白檸檬油、胡椒薄荷油、桂油等精油占植物提取物進口總額的46.7%,其中橙油、薄荷油、檸檬油等品種的進口量連續3年上漲。薄荷醇是植物提取物進口第一品種,進口額1.2億美元,占植物提取物進口總額的16.4%,盡管進口額同比下降9.9%,但仍保持較高的進口量和穩定的市場需求。
印度是我國植物提取物最大來源市場,占據21.9%的市場份額,2024年進口總額1.6億美元,同比下降16.7%。其中,薄荷油、薄荷醇等薄荷類產品占據主要份額,進口薄荷醇7160.4萬美元,同比下降21.6%,市場占比44.8%;進口薄荷油3979.8萬美元,同比增長38.5%,市場占比24.9%。美國是我國植物提取物第二大來源市場,進口額1.2億美元,同比增長1.1%。我國從美國進口的主要產品是桂油、薄荷油、檸檬油等,其中橙油與柑橘精油是我國化妝品、食品飲料的重要原料來源。2024年,我國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植物提取物呈爆發式增長,進口額攀升至5404萬美元,同比增幅達84.1%,主要進口產品為甘草提取物,包括甘草酸鹽及浸膏。我國從烏茲別克斯坦進口甘草提取物的數量較2020年激增近20倍,占我國甘草提取物進口總量的83.8%,烏茲別克斯坦成為我國甘草提取物第一大進口市場。
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進口量額雙增。2024年,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進口表現良好,進口額和進口量雙增長,其中進口額6.4億美元,同比增長3.6%;進口量33.9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0.6%。2021年以來,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進口額和進口量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與中藥材出口形成鮮明對比。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前十大進口品種為西洋參、鹿茸、豆蔻、肉豆蔻、人參、胖大海、甘草、乳香、番紅花、姜黃,以國內稀缺或者貴細藥材為主。進口額增幅較大的品種有胖大海、人參、姜黃等,其中胖大海進口額約3000萬美元,是2023年的5倍。
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前五大進口市場為印度尼西亞、越南、印度、緬甸和新西蘭。印度尼西亞穩居第一大進口市場位置,2024年進口額達到1.5億美元,占據23.4%的市場份額,是我國豆蔻、肉豆蔻和丁香的主要進口地。2024年,我國從越南進口中藥材6803萬美元,同比增長85.2%,進口額的上漲得益于大海子和槐米進口量的顯著提升,漲幅同比分別超過300%和100%。
中成藥進口穩健增長。2024年,中成藥進口額4.7億美元,同比增長9.6%。德國市場回暖明顯,進口額達到1.4億美元,同比增長25.9%,市場份額占比達29.8%。
保健品進口量大幅增長。2024年,保健品進口額12.7億美元,同比增長9.9%;進口量達6.6萬噸,大幅增加52.7%。國內消費者對保健品的需求較為旺盛,燕窩、魚油、魚肝油等保健品的進口量顯著增長。海豹油膠囊作為新興保健品,進口額連續上漲,2023年同比增長45.2%,2024年大幅攀升至3000萬美元,成為新興品種中的亮點。
印度尼西亞是我國保健品的最大進口來源地,2024年進口額為4.5億美元,主要進口產品為燕窩。緊隨其后的是馬來西亞,也以進口燕窩為主。進口額排名第三的澳大利亞則主要進口魚油和魚肝油。
機遇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海外認可度不斷提升
隨著我國中藥標準的提高,中藥類商品國際貿易將得到更好發展。同時,中醫藥國際認可度、中藥材進口便利化程度、中醫藥服務貿易水平的提升,也將為中藥類商品國際貿易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中醫藥國際化將進入新階段
標準提升,助推中醫藥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202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發布在即,據國家藥典委員會信息,新版中國藥典將新增28個中藥標準,修訂420個現行標準,進一步完善農藥殘留、植物生長調節劑、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等檢測方法與限量標準。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將提高質量要求,給中藥進出口貿易帶來積極影響。
新版中國藥典的一大亮點是收載內容及相關技術要求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標準水平,有利于提升中國藥典國際化水平,減少因標準差異造成的貿易壁壘,提升中藥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和競爭力。中國藥典標準的提高將促進我國中藥產業升級轉型,引領提升我國中藥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
“朋友圈”不斷擴大,中醫藥海外發展迎來新機遇。2024年12月,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在京召開,世界衛生組織作為大會聯合主辦方介紹了傳統醫藥發展情況。數據顯示,世界衛生組織已有170個會員國使用傳統和補充醫學,113個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認可使用針灸。中醫藥作為世界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海外公眾的認可。
目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與越南、白俄羅斯等國家的相關部門簽訂傳統醫藥合作備忘錄,推進海外中醫藥中心建設。同時,我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積極建設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海外發展點面結合,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尤其是在白俄羅斯的中白工業園項目,有望成為中醫藥走向海外的新窗口。
政策助力,中藥材進口持續繁榮。近年來,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促進中藥材進口便利化。海關總署多次更新《準予進口中藥材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名錄》,準入品種增加,國家和地區范圍擴大。在昆明海關推動下,勐康、磨憨口岸增設為藥材進口邊境口岸,云南省中藥材進口量連續3年全國領先。
發展服務貿易,中醫藥貿易進入新階段。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是推動中藥類商品進出口的必要手段。目前,全國已經建成31個國家中醫藥服務貿易出口基地,推動基地與中醫藥外貿企業深度融合,實現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同發展,將成為下階段中醫藥國際化的重點。(作者: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 張辰辰 柳燕 于志斌)
轉自: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