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此消息一出即引發強烈反響,全球貿易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受訪專家表示,中國汽車出口美國的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車完全沒有在美國銷售,因此中國生產的自主品牌汽車不受美國加征汽車關稅的影響。
攪動全球市場秩序
據了解,此次美國加征汽車關稅,涉及乘用車和輕型卡車、發動機、變速器、鋰離子電池以及輪胎、減震器和火花塞電線等較小的零部件。根據相關公告,美國從4月3日起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將從《聯邦公報》通知指定的日期起開始加征25%的關稅,該日期不會遲于2025年5月3日。
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銷售的新車中,僅有約50%是在美國國內制造,其余50%來自進口。在進口至美國的汽車中,約50%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另有50%來自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從金額看,2024年美國進口最多的是來自墨西哥的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其次依次是歐盟、加拿大、日本、韓國等。
此前,美國征收的汽車關稅整體上處于2.5%的水平,對輕型卡車征收的關稅為25%,對符合美墨加協定原產地規則的汽車產品免稅。根據美國白宮文件中的表述,最新25%的汽車關稅是在已有關稅基礎上加征。
受訪專家提出,美國加征汽車關稅不僅會推高新車售價,更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的挑戰。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文表示堅決反對,希望美方能夠傾聽產業界的呼聲,及時糾正錯誤行為。
中汽協表示,汽車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通過高效的跨國產供鏈體系,實現全球資源的最優配置,為世界各地用戶提供既安全又便利的交通和物流工具。美方為一己之利加征關稅,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做法,嚴重違背WTO規則,破壞正常貿易秩序,對全球汽車產業產供鏈穩定造成較大沖擊,并將進一步抬升汽車價格,給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消費者造成額外負擔,也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負面影響。
中汽協呼吁美國政府傾聽產業界呼聲,及時糾正錯誤行為,通過磋商交流,尋求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以開放、包容、合作的態度開展國際貿易,共同維護全球汽車產業繁榮與穩定。
實際影響并不大
美國加征汽車關稅破壞國際貿易秩序,但對我國汽車產業而言,實際影響并不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中國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3.8468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5.0%。其中,中國全年貨物出口總額25.4545萬億元,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價值占比14.7%,僅次于東盟的16.4%。在汽車方面,中國汽車出口美國僅為11.6萬臺,在中國汽車總體出口數量的占比僅有1.81%。
“中國汽車基本沒有在美國銷售,因此貿易戰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負面影響基本沒有。”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美國加征汽車關稅對于中國汽車企業而言,不僅不受影響而且是難得的機遇。
“我國汽車企業應實現更大力度的國際化發展,深化'一帶一路'共建和與全球南方國家市場的合作力度,發展當地有需求的乘用車品類,尤其是要鼓勵小微型電動車在當地的普及。同時,針對燃油車的需求突出我國汽車產業優勢,實現全球市場的燃油車插混化,用節能低碳智能化的'中國制造'為當地人民造福。”崔東樹表示,目前中國汽車產品的國際市場品類差異較大,相較于不發達地區,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層次明顯偏高,如何把國內市場與全球海外市場有機結合,實現國內外總規模的最大化,支撐海外市場的全面突破,是中國車企應該更多考慮和需要引導的問題。
“目前,'一帶一路'共建效果良好。這些地區的汽車需求較為旺盛,因此對中國燃油車的需求潛力較大。如果推動中國燃油車產品加速出口,尤其是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實現對純燃油車的等價替代,其潛力巨大。”崔東樹說。(記者于大勇)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