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復雜國際形勢下,中國機床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中國機床企業并未退縮,而是積極應對,努力尋找破局之路。在日前于廣州舉行的2025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機床工具分會行業工作會議暨外貿形勢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建言獻策,為中國機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當下,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在復雜外部環境中展現出較強的出口能力和市場適應性。"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機床工具分會副秘書長郭慷虓表示。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機床行業累計出口268.5億美元,同比增長6.1%。其中,機床整機出口119.9億美元,同比增長7.4%;機床工具零附件出口148.6億美元,同比增長5.1%。2025年1-2月,中國機床行業累計出口42.7億美元,繼續保持3.4%的增長速度。從出口市場來看,發達經濟體或傳統市場仍然占據中國機床工具產品出口近1/3的市場份額,但同比增速較低。而新興市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僅出口比重較大,出口同比增速較快,而且發展空間較大,非常適宜中國機床工具出口。從產品結構來看,2024年中國機床整機出口額、出口數量同比增速保持一致,價格同比變化不大,可見中國機床整機出口的市場定位和客戶群比較穩定。
隨著全球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國際市場對高端機床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白雪峰表示:"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產品質量和性能逐步提升,智能化、高端化發展趨勢愈發明顯,這為我們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國家積極優化對外貿易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這也為機床工具產品出口添加了新的動力。機電商會將一如既往地堅守服務行業的初心,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努力構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服務體系。我們將積極搭建各類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企業間的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今年以來,中美經貿形勢緊張,出口訂單有所下滑,中國機床產品出口遭遇困境。但隨著"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中國經貿合作日趨緊密,南美、中東、中亞進一步加大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中國機床出口仍存機遇。中國機床企業應如何把握機遇,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中國機電產業進出口商會機械行業部總監于東科提到,中國機床企業要聚焦國際市場重點節點,實施屬地化服務,同時,要堅持走差異化發展之路,不斷研發新產品,深耕細分市場。
于東科表示,依賴原有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持續研發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中國機床行業勢在必行的發展策略。在適應國內外智能制造、"兩化"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下,不斷提高自身產品技術是保證中國機床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機床作為具備一定技術含量又需要大量投入與研發的產品,不應讓過多低價無序的競爭遏制整個行業的發展。于東科認為,建立良好的行業自律體系,倡導產品或市場差異化競爭,不但能夠激勵企業邁向質的飛躍,更能促進機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為此,中國機床企業應注重品牌建設,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服務優化,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避免同質化競爭導致的價格戰。
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有利于提升中國機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郭慷虓提到,科技發展離不開人才,我國不但需要培養人才,向高端制造強國學習,還要鼓勵國際產業合作,不斷引進高端技術人才,為行業發展筑牢基石、提供動力。中國機床企業應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和創新團隊。同時,積極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企業的國際化水平和綜合實力。
此外,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于東科認為,中國機床企業還應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加速布局新興市場。中國機床企業應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發展動態和市場需求變化,提前布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東盟、南美、中東、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積極與當地企業開展產業合作,拓展海外市場空間。(記者 劉葉琳)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