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上海車展看中國汽車業三大新特征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30





    升級迭代提速 跨界融合加深 全球化布局持續

    從上海車展看中國汽車業三大新特征


      在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經濟發展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2025上海車展全面展示世界汽車工業的科技發展水平和技術創新突破,呈現出汽車業發展技術快速迭代、跨界融合促新生態加速構建、全球化布局持續等階段性特征。


      快:技術迭代 產業升級


      創下展覽規模新高的2025上海車展將目光聚焦“創新”。


      “今年上海車展除了規模創新高之外,眾多展品還進一步展現了汽車企業在低碳化、智能化發展中所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智能汽車的深度融合及應用,充分體現了智能化下半場的特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侯福深在車展期間舉辦的第八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上也表示,汽車產業已經加速進入到以低碳化融合、電動化加速、智能化演進為主要特征的全方位轉型升級的新階段。他表示,在各領域關鍵技術成果的共同支撐下,我國乘用車新車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提前三年完成了每百公里4.6升的規劃目標,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由2020年的5.4%提升到2024年的接近41%,L2級輔助駕駛系統搭載率也由2020年的不到15%提升到2024年的57.3%。


      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副總經理梁鋒華在車展上表示,技術進展不斷加速,產品進化時間在不斷縮短。“從最早的L0級到L1花了30多年,從L1到L2花了20多年,從L2到L3的過程可能就會縮短到8至10年之內,未來從L3到L4可能會進一步加速。”


      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Momenta)首席執行官曹旭東在車展分享會上對記者表示,Momenta的車型搭載量以跨越式節奏增長,第一個十萬輛搭載用了兩年時間,第二個10萬輛搭載只用了半年時間,預計今年5月內將完成第三個近10萬輛的搭載。


      技術的加速迭代帶來汽車業智能化“下半場”的加速到來。根據乘聯分會數據,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由41.5%提升至51.1%,驅動力之一便是智能輔助駕駛的密集上車。


      本次車展上,一輛輛搭載新技術的車型、一場場技術發布會和技術合作簽約儀式都展現出這個階段產業的技術特征。在經歷數年的研發投入與場景試驗后,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城市導航輔助駕駛(NOA)、高速NOA、自動代客泊車(AVP)等功能納入量產節奏,從材料到設計,從工藝到制造,新能源車高能化、安全性、輕量化等技術也在加速推進中。從車規級高算力芯片上車,到激光雷達系統普及、納米波雷達升級,再到艙駕融合交互、數據閉環算法體系成型,產業技術正在加速轉向“實際落地”。


      跨國車企對這種“快”也感受頗深。車展上,外企高管幾乎都會提及“中國速度”,認為這是贏得市場競爭的一大關鍵因素。日產汽車公司就表示,在“中國速度”上采取了很多創新的方法。為了確保產品持續超越客戶的期待,公司充分授權本地研發團隊主導車型開發,把產品研發的周期縮短至24個月內。


      深:跨界融合特征凸顯


      如今,跨界造車已不再是新鮮事。本屆車展上,汽車界和科技界融合的特征已經十分清晰。


      通過賽力斯、長安、奇瑞等車企的深度合作,華為的智能駕駛技術得以大規模落地應用。鴻蒙智行旗下“四界”新車型均已進行了一輪更新迭代。由華為和江汽聯合打造的百萬豪車級別的尊界S800在上海車展亮相,新車采用“L3級智能駕駛架構設計”。上汽集團與華為共同打造的新品牌“SAIC尚界”也在車展亮相。而在車展前夕,鴻蒙智行已完成了問界M8、享界S9增程版的上市,以及尚界品牌的發布。


      跨界融合的趨勢在跨國車企戰略中更為明顯。為了跟上“中國速度”,不少跨國車企選擇了與中國科技企業合作。


      上海車展期間,Momenta宣布與通用別克、一汽豐田、本田中國、凱迪拉克、上汽奧迪、智已等多家車企進一步戰略合作。東風日產、廣汽豐田等也在展會期間表示將攜手Momenta,日產N7就搭載了由Momenta提供的L2級輔助駕駛。


      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馬智欣在車展發布會上表示,日產要充分利用中國市場領先的科技和資源優勢,幫助開發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車展上,大眾汽車集團專為中國復雜多樣的路況量身打造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正式發布。該系統也是中外合作的成果,由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公司CARIAD與國產車規級AI芯片廠商地平線成立的合資公司酷睿程(CARIZON)研發,將為未來L3及以上級別解決方案的迭代研發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本次車展中新增了不少汽車供應鏈上的國外科技企業。3M、英特爾等首次參展,并表示將繼續與中國車企展開合作。


      3M此次帶來綜合性的汽車材料科學解決方案。3M交通運輸產品平臺全球研發副總裁Mark Gehlsen對記者表示,公司非常關注中國將于2026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電動汽車電池新國標,并準備了多種解決方案。3M先進材料與交通運輸產品平臺全球總裁Amy McLaughlin表示,3M在中國有本地的研發團隊并還在持續擴大中。中國在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非常具有創新性,因此也能幫助全球市場實現降本增效的創新和制造。


      遠:本土化與全球業務協同聯動


      在多年的汽車技術沉淀積累后,中國汽車工業正在發生質變。在這一過程中,中外車企實力對比也在悄然發生結構性變化。


      車展期間,記者注意到,跨國車企的本土化戰略更加堅定,實施速度更快;而中國車企“走出去”的決心也始終未變。


      在貿易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寶馬、奧迪、安波福、大陸集團等跨國車企和供應鏈巨頭通過首發本土化產品,公布重磅投資計劃,傳遞了深度參與中國市場、長期深耕的決心。


      汽車供應鏈跨國企業安波福表示,正以國產化為目標,全面完善本土供應鏈配套能力。馬智欣在發布會上表示,日產計劃到2026年底對華追加投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開發各種新產品,同時加強與本土伙伴的合作。


      跨國企業還更多考慮如何通過在中國的本土化,與全球業務協同聯動,最終實現其全球化目標。3M喊出“在全球,為中國”“在中國,為中國”“在中國,為全球”三大口號,日產在兩年前就與東風集團啟動了“在中國,為中國,向全球”戰略。


      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但很多車企及供應鏈企業出海的初心和目標沒有變。車展期間,上汽集團發布了海外戰略3.0——“Glocal戰略”,即“全球+本土”的組合戰略。未來三年,上汽將打造17款全新海外車型。(記者 周武英)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