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光伏產業正大步邁向“太瓦時代”,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至“沙戈荒”、海上、高風速區等嚴苛環境。然而,在光伏裝機規模屢創新高、應用日益多元的同時,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疊加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持續探底,傳統標準下的產品可靠性正面臨嚴峻挑戰。
新形勢下,筑牢光伏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質量根基何在?產業鏈企業特別是頭部企業及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應發揮哪些作用以促進光伏產品質效雙升?日前,《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副總裁鄭江偉、鑒衡認證中心太陽能事業部總經理周罡,分享他們對光伏質量破局路徑的思考。
創新驅動,應對全場景時代光伏質量新挑戰
鄭江偉首先指出,當前光伏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應用版圖已從傳統地面電站迅速延伸至海域、荒漠、山地等多元場景,呈現“多點開花”之勢。然而,伴隨產業布局的廣泛鋪開與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發,行業正面臨全新的質量考驗。“因產品品質問題引發的電站事故,不僅給投資方帶來嚴重經濟損失,更拖累了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鑒衡認證中心太陽能事業部總經理周罡向《中國能源報》記者直言:“極端天氣頻發正讓光伏電站質量問題浮出水面,有被臺風吹倒的,有被冰雹砸壞的,這些情況時有發生。我們的評估顯示,光伏電站總體改造成本很高,部分甚至接近于'重裝'。”
聚焦質量挑戰的根源,鄭江偉進一步分析道,當下光伏應用正深入海上、荒漠、山地等環境更為復雜的“新陣地”。尤為嚴峻的是,日益肆虐的極端氣候與這些嚴苛環境形成疊加效應,對產品品質與可靠性構成空前的“大考”。他特別強調,不同場景下導致光伏產品“折戟”的“元兇”各異:海邊需嚴防鹽蝕侵襲,荒漠要對抗風沙啃噬與重壓,大風地帶得抵御強風撕扯,冰雹突襲則更顯防不勝防。
面對沙漠戈壁灘、海洋、易積灰區域及極端天氣等多重考驗,鄭江偉提出了應對之道:“我們主張,產品必須能在高積灰、高載荷環境下確保穩定發電,具備抵御冰雹、大風等極端天氣的能力。切不可為追求短期效益而盲目擴大組件版型,將電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置于險境,尤其是高載荷區域,版型越大,風險越高,加嚴測試或是保障質量的一個手段。”
摒棄“內卷”,以質量夯實太瓦時代根基
鄭江偉指出,伴隨太瓦時代規模效應的加速釋放,光伏產業在裝機量持續躍升的同時,也需直面價格深度調整帶來的行業挑戰。“一方面,全球裝機需求強勁增長,推動產業邁入規模空前的太瓦時代;另一方面,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促使價格持續探底,2025年組件價格較去年最高點已下滑約32%。”他解釋道。
這一挑戰正引發質量隱憂。2024年8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風險監測數據顯示,光伏組件合格率僅為69.4%,較前兩年93%-94%的水平大幅下滑。不合格項目集中體現在功率虛標,以及機械載荷和動態載荷測試不達標。2024年12月,光伏組件已被列為中風險產品,凸顯出行業對產品質量下滑的普遍擔憂。
鄭江偉進一步剖析了質量問題的復雜性:“過去10年,組件效率迭代躍升,單塊組件功率從200瓦躍升至600瓦以上。過去測試系統允許的2%不確定度,在200瓦組件時代意味著誤差影響甚微;但如今面對600瓦至700瓦的高功率組件,同樣的2%不確定度卻會造成顯著增大的測試誤差和更可觀的功率損失。”
綜合上述挑戰,鄭江偉強調,當前市場態勢正全面擠壓全產業鏈利潤空間,迫使質量可靠性從競爭優勢升級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命脈。“在太瓦時代的規模效應下,筑牢質量底線,已超越企業責任范疇,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唯有堅守質量,光伏產業才能破局價格'內卷',轉向聚焦長期可靠性的價值創造新范式,支撐起全球零碳轉型的重任。”
凝聚共識,嚴標準護航光伏高質量發展
鄭江偉與周罡兩位受訪者一致指出,構建適應全場景、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更高標準“質量基石”,并加嚴標準、強化測試,已成為行業刻不容緩的關鍵任務。
鄭江偉強調, 筑牢這塊“質量基石”需要全產業鏈協同發力。“從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到輔材, 每一個環節的材料品質和制造工藝,都必須追求極致的可靠性和長期穩定性,這是光伏資產價值的根本。”同時,他呼吁行業第三方平臺建立起更科學、透明、廣受認可的長期性能評估、驗證和追溯體系,如更精準的實證電站數據共享、貫穿生命周期的質量數據透明化,讓客戶對產品長期表現擁有清晰、可靠的預期。
周罡對此深表認同:“光伏發電技術質量及安全防控水平,與日益變化的應用需求間的差距正愈發突出。產業亟須苦練內功,瞄準應有的技術形態,實現從'規模擴張'到'量質齊升,以質保量'的蛻變。”
如何彌合實驗室測試與實際應用的鴻溝?長期實證至關重要。周罡以海南實證基地為例說明,海南強日照、高濕熱、強鹽霧的熱帶海洋性氣候,為光伏產品提供了極端環境測試的“天然實驗室”。鑒衡在此設置全光照、異物遮擋、立柱陰影遮擋三種典型場景,綜合評估組件在高溫高濕疊加遮擋下的發電能力、熱斑抑制能力等關鍵指標。“目前實證數據表明, 隆基的BC產品在以上三種嚴苛場景下均表現優異。我們持續開展此類實證項目, 意在通過真實環境下的長期數據驗證,為行業篩選高可靠性、高發電性能的產品。”
周罡認為,質量是穿越產業周期的船票,更是對碳中和承諾的堅守。我們始終在探索行業穩健前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并攜手各界共同構建更堅實的質量保障體系,讓“中國光伏”的金字招牌,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永放光芒,行穩致遠。(記者 董梓童)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