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打造產業鏈條 推動低空經濟穩健落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13





      低空經濟正憑借獨特優勢,成為備受矚目的新興領域。它橫跨航空、交通、物流、旅游等多行業,以低空領域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正孕育出全新的產業生態與經濟增長點,為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置身于這樣的大背景下,業界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系列嶄新思考。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新型航空器技術日新月異、快速迭代升級,無疑給適航政策帶來諸多挑戰,究竟適航政策該如何調整,才能與新技術發展相適配?各地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千差萬別,怎樣精準結合本地實際,打造獨具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企業與科研機構作為技術創新的關鍵主體,又該通過何種有效途徑,加速技術落地轉化,讓創新成果盡快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在不久前舉辦的"科技賦能·智領低空--低空經濟論壇"上,來自不同領域的眾多專家齊聚一堂,圍繞這些焦點問題深入探討,紛紛建言獻策,為低空經濟的商業化落地出謀劃策。


      政策落地實施需要共同努力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會長段洣毅表示,政策環境方面,國家密集出臺了支持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經濟發展司,超二十省市將其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在市場應用上,低空經濟已經拓展至更多領域,2024年我國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


      正如段洣毅所說,近年來國家對低空經濟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打造“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低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調。2023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中國民航局四部委聯合印發的《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指出,2025年eVTOL要實現試點運營,加快融入綜合立體交通網絡。2024年3月,四部委又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要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工業信息化部原巡視員石靖敏表示,2024年是中國低空經濟與無人機規范發展的元年,預示著低空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期來臨。回顧過去十年(2013-2023),中國民用無人機雖蓬勃發展,卻缺乏相應法規標準。如今,隨著一系列法規標準落地,無人機產業將步入強者越強、弱者淘汰的競爭階段。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卞雪航則認為,"政策的落地還需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一方面,地方政府應根據國家政策導向,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在土地使用、資金扶持、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支持,吸引企業投資低空經濟領域。另一方面,相關部門需強化政策宣傳與解讀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渠道,如官方網站、社交媒體平臺定期發布政策解讀文章、舉辦線上政策宣講會,以及在產業聚集區、行業展會等線下場所設置政策咨詢點、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確保企業和社會各界能夠精準把握政策內容,充分激發其參與低空經濟發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石靖敏認為,低空經濟作為在三維空間發展的經濟模式,有別于傳統經濟,需遵循新規則。對于低空制造產業而言,從業者要強化法規意識,主動吃透國家新頒政策法規標準;規劃產品時,同步做好運行支持服務規劃;設計產品不僅依據性能指標,更要貼合使用場景,考慮使用中問題的處理;要為用戶著想,確保產品能為用戶帶來盈利,且銷售范圍匹配服務能力;企業自身既要有技術能力,也要具備技術累積能力。行業管理者、從業者、潛在進入者以及投資者,都需緊跟法規政策步伐,方能在低空經濟領域行穩致遠。


      適航審定標準隨場景更加細分


      與政策相結合的標準,在各行業領域尤其是新興的低空經濟范疇意義重大,是政策落地實施的關鍵抓手,也是行業規范發展的重要保障。適航審定在低空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低空航空器安全運行的關鍵環節。適航審定通過對航空器設計、制造、維護等環節的嚴格把控,確保航空器具備在預期環境中安全飛行的品質。


      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原司長楊楨梅表示,在低空經濟領域,適航審定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隨著eVTOL、無人機等新型低空航空器的不斷涌現,其技術復雜性和應用場景的多樣性,對適航審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技術層面看,eVTOL航空器從簡單的動力裝置布局向分布式電推進系統發展,技術路徑多元化,涉及多旋翼、傾轉翼、復合翼等多種類型。這就需要適航審定部門創新審定技術與方法,引入先進的檢測手段和評估模型,確保對這些新型航空器的安全性進行準確評估。例如,2024年9月13日發布的《電推進系統專用條件編制指南》,明確了電推進系統中電發動機和螺旋槳的審定要求,為電動航空器適航審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楊楨梅認為,完善適航審定法規體系成為法規標準方面的當務之急。以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例,目前雖已有《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等相關法規,但仍需根據產業發展不斷細化和更新。要明確不同類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審定標準和流程,規范市場準入,保障產品質量和安全。同時,適航審定部門應加強與產業界的溝通協作,在航空器研發設計階段就提前介入,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及時解決適航問題,減少后期整改成本,加速產品推向市場的進程。


      協同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鏈條


      低空經濟的穩健前行,離不開完整產業鏈的有力支撐。楊楨梅指出,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需協同共進,形成強大合力,方能推動低空經濟持續向好發展。


      在上游領域,攻克關鍵材料與核心零部件的研發難題迫在眉睫。當下,我國在部分高端航空材料及零部件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這嚴重束縛了低空經濟前進的步伐。企業正加大研發資金投入,積極與科研機構攜手合作,全力突破技術瓶頸,切實提升產品的自主可控水平。以電池技術為例,亟待研發出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的航空專用電池,從而有效滿足eVTOL等航空器對續航能力的嚴苛要求,為其高效運行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中游環節,提升低空航空器整機的研制水準是重中之重。應大力鼓勵企業加大對eVTOL、無人機等新型航空器的研發投入,精心優化設計方案,顯著提高產品性能與可靠性。與此同時,要加快完善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實際需求合理布局通用機場、無人機起降點、飛行服務站等關鍵設施,為低空飛行的安全、有序開展筑牢根基。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嘉興作為全國第二批交通先導應用試點,創新性地采用"一院一場一基地一基金"的發展模式,積極探索路空協同的智慧交通發展新路徑,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范例。


      下游層面,積極拓展豐富多元的飛行服務與運營場景意義重大。可大力開發低空物流、低空旅游、醫療救援、農林植保等極具潛力的應用場景,以此激發市場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在物流配送領域,充分借助無人機開展最后一公里配送業務,既能大幅提高配送效率,又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此外,還需高度重視飛行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構建完善的飛行培訓體系,源源不斷地為低空經濟發展輸送高素質專業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力支撐。


      此外,在低空經濟整體產業鏈發展中,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底線,強化安全監管刻不容緩。卞雪航認為,一方面,要全力構建健全的安全監管體系。清晰界定民航、公安、交通等各部門的監管職責,加強部門間的協同配合,凝聚強大的監管合力。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搭建低空飛行監管平臺,實現對低空飛行器的實時、精準監控與管理。例如,運用無人機反制技術,有效防范無人機非法飛行行為,切實保障公共安全和空域秩序。


      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對企業和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與培訓工作。著力提升企業的安全意識與責任意識,助力企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對從業人員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與培訓考核,確保其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廣泛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社會公眾對低空飛行安全的認知水平。


      低空經濟的成功落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策引導、適航審定、產業協同、科技創新以及安全監管等多方面協同發力、共同推進。在政策的引領下,通過嚴格的適航審定保障安全,憑借產業協同打造完整產業鏈,依靠科技創新賦予發展動力,借助安全監管營造良好環境,唯有如此,低空經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實現蓬勃發展。(記者 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