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電直連,叫好還要叫座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18





      隨著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發布,綠電直連作為推動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正逐步進入落地實施階段。然而,目前綠電直連呈現出面上熱度較高、實際推進緩慢的態勢。盡管各方都在積極探討、表態支持,且有較多企業表達參與意愿,但真正付諸實踐、實質性推進的項目并不多。


      整體來看,目前業內對于綠電直連仍處于觀望階段,許多企業和機構對政策的具體執行細節、操作路徑以及潛在風險缺乏清晰認知,導致實際參與度不高。在業內人士看來,電價不僅是綠電直連項目的核心經濟指標,更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焦點。在政策實施初期,電價機制的明確性、市場化路徑的暢通性以及電網企業的支持,成為影響綠電直連能否真正落地的關鍵因素。


      市場參與熱情有待激發


      多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能源報》記者直言,“目前,參與綠電直連項目的主體數量并未達到預期”“部分企業對電價機制仍持觀望態度”“《通知》發布后,部分企業對配套電價政策的預期有所下調,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難以達到預期的優惠水平”……因此,盡管政策方向明確,但市場參與積極性仍需進一步激發。


      “目前缺乏統一、透明的價格形成機制,導致參與主體難以準確評估綠電直連項目的收益與風險。綠電直連的核心問題在于電價,價格機制是推動綠電直連項目落地的關鍵因素。從當前的實踐和企業反饋來看,電價優惠是企業參與綠電直連的主要驅動力,其在整體決策中的占比或超70%。”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律師展曙光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無論是企業出于降碳需求,還是為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其最終目標往往都指向降低成本。對于出口導向型企業而言,電價的高低直接影響其產品的成本結構和市場競爭力。在當前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電價優勢已成為企業能否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因此,電價優惠在綠電直連項目中占據主導地位,是企業是否愿意參與、是否愿意投入資源進行綠電直連的核心考量因素。只有在電價具有明顯優勢、具備經濟可行性的前提下,企業才有足夠動力推動和落實綠電直連項目。


      配售電改革資深專家吳俊宏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電價作為綠電直連項目的核心經濟指標,直接影響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和市場競爭力。然而,目前全國范圍內尚未形成統一的電價執行標準和定價機制。項目方希望借助綠電直連獲得更具競爭力的電價,以提升項目的經濟性;電網企業則更關注電價機制是否會影響其輸配電價收益,確保其合理收益和全社會承擔輸配電價的公平性;監管方則希望電價政策能夠支撐綠電直連項目真正落地、有效執行,避免政策流于形式。


      因此,電價標準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各方訴求,尋求一個相對平衡的解決方案。吳俊宏認為,從目前的政策走向來看,電價不會完全達到項目方的預期優惠水平,但相較于不開展綠電直連的情況,其經濟性仍具一定優勢,特別是在充分做好內部源荷儲互動、減少對電網的實際容量需求后其經濟性將更加明顯。同時,新的電價政策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電網企業因電價調整而受到質疑,從而為綠電直連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政策保障。


      “綠電直連政策的電價配套文件可能近期發布。”一位參與綠電直連政策制定的業內人士向《中國能源報》記者透露,該文件的出臺將為綠電直連的實施提供更加明確的政策依據和操作路徑,對推動綠電市場化交易具有重要意義。


      參與電力市場面臨多重挑戰


      吳俊宏分析,綠電直連作為聚合型新型經營主體,其在電力市場中的參與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清晰。一方面,綠電直連項目在現貨市場中存在“送電上限20%”等要求,對其交易策略、新能源出力預測、內部靈活性資源配置提出挑戰;另一方面,如何在電力市場中實現購電、售電的路徑優化并在各地交易規則中明確該類主體參與市場的方式,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綠電直連的核心優勢在于其能夠通過聚合內部源荷儲資源,提升綠電的市場競爭力和消納能力。然而,當前綠電直連在參與電力市場時,仍面臨政策支持不足、市場機制不完善、交易規則不清晰等多重障礙。


      “綠電直連項目在長期運行過程中,面臨電力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為有效應對這一風險,可建立一種基于雙方協商的協議機制。具體而言,電源方與負荷方可在協議中約定電價機制。”展曙光認為可采取多重策略:一是錨定市場價格,以中長期或現貨市場價格為基準,設定電價浮動區間;二是設定優惠幅度,在市場價基礎上,給予一定優惠,以增強項目吸引力;三是保障消納率,在協議中明確雙方的電力消納責任,確保項目穩定運行。


      通過上述機制,既可保障雙方的收益穩定性,又能有效對沖市場波動風險,實現風險可控、利益共享的良性循環。


      業內人士認為,綠電直連項目的順利推進,需要在電力市場機制、交易規則、價格形成機制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優化。只有在這些關鍵環節實現突破,綠電直連才能真正發揮其在提升綠電消納能力、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未來1—3年,綠電直連項目的電價大概率將呈現下降趨勢,整體用電價格可能低于傳統電網供電價格。”展曙光預測。


      建立確保公平性的電價機制


      吳俊宏直言,綠電直連項目涉及電網的接入、調度、運行等多個環節,電網企業的支持與配合至關重要。


      展曙光也表示,綠電直連需要與現有電網系統進行對接,但并網的技術標準、審批流程、責任劃分等仍不明確,影響項目的可行性與實施進度。此外,綠電直連的核心在于“綠電”與“用戶”之間的直接對接。如果缺乏穩定的、明確的綠色電力需求,項目將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吳俊宏認為,綠電直連項目科學合理的電價執行標準,是保障各方利益的重要前提。同時需進一步明確電網公司在綠電直連項目中的職責與支持機制,以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和運行。因此,綠電直連政策的落地,不僅需要明確電價機制,還需在電網企業與綠電項目方之間建立良好的協調機制,確保電網企業在綠電直連項目中的支持與配合,為綠電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保障。


      綠電直連作為推動綠色能源發展的重要舉措,其政策落地的關鍵在于電價機制的明確。電價不僅是綠電直連項目的核心經濟指標,更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焦點。在政策實施初期,電價機制的不明確、綠電直連參與電力市場的障礙、電網企業角色的不清晰,成為影響綠電直連推進的主要挑戰。只有在電價機制、市場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綠電直連才能真正發揮其在優化電力資源配置、推動綠色能源發展方面的作用。(記者 蘇南)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