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重動能驅動交通強國建設跑出加速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29





      “截至2024年底,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6.2萬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549萬公里”“高等級航道通航里程達到1.76萬公里”“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2971個”“頒證民航運輸機場達263個”……7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公布了我國交通強國建設的一系列亮眼成績。


      筆者認為,制度創新、消費升級與技術革命這三重動能,驅動我國交通強國建設跑出加速度。


      其一,制度創新激活交通發展“一池春水”。


      我國高度重視交通強國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的陸續出臺,有力推動了交通運輸綜合實力跨越式發展。


      過去,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行業各自為政,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如今,通過推進公路收費制度和養護體制改革、構建全要素水上交通管理體制、持續推進空管體制改革等一系列舉措,各行業之間的統籌協調能力不斷增強。


      其二,消費升級促交通基建加速完善。


      近年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釋放,消費升級成為新趨勢,這對運輸服務規模和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交通基建向更完善、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演進。


      例如,在節假日旅游熱潮中,消費者對高鐵的準點率、座位舒適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推動了高鐵線路加密、旅游專線建設。在物流領域,消費升級下的“即時性”“個性化”需求,正重塑交通物流網絡的布局邏輯。消費者對生鮮食品、精密電子產品的配送時效要求精確到小時,這推動了城市配送中心、冷鏈物流樞紐的建設,也加速了高鐵快運、無人機配送等新型運輸方式的落地。


      其三,技術更迭為交通運輸行業注入新活力。


      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不斷賦能交通運輸行業,在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等方面落地應用。例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京張高速鐵路、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均運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交通裝備的創新升級同樣顯著,復興號、C919大型客機、國產大型郵輪等,都彰顯了我國交通裝備制造的強大實力。


      這些硬核科技的突破與應用,為建設交通強國注入強大活力,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并不斷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的節點回望,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實現。展望未來,上述三重動能將持續釋放,進一步勾勒出“流動中國”的壯闊新圖景。(矯 月)


      轉自: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