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社零同比增長5% 科技當“頂梁柱”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30





      7月21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談2025年上半年我國消費市場情況時表示,新型消費蓬勃發展,“人工智能+消費”等受到青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55萬億元,同比增長5%。即使面對外部沖擊和不確定性,科技仍為消費增長提供了強勁支持。


      AI醫療:向精準普惠升級


      “無醫”診室里,患者坐在醫生以往的座位,而AI醫生則通過電腦屏幕問診。


      這一幕不是科幻,而是現實。


      去年11月,清華大學“紫荊AI醫生”診斷系統上線。42位來自不同科室的AI醫生登臺亮相,診治范圍覆蓋21個科室的300多種疾病。這些AI醫生在虛擬世界24小時不間斷看病,數天即可完成上萬名“患者”診治,還快速成長和自我進化。經過對約萬名虛擬患者的診療,進化后的AI醫生在診斷呼吸道疾病時取得了93.06%的高準確率。


      以AI、手術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技術正在刷新醫療速度和精度。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盆復位機器人突破世界最難手術,讓13歲小姑娘重獲健康;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方興社區醫院,“智醫助理”機器人系統充當醫生“助手”,生成輔診用藥建議……


      “AI、大數據、5G等技術降低了醫療數字化門檻,提升了數字健康消費熱度。未來,科技將繼續深刻重塑數字醫療消費市場,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將持續推動行業發展,通過培育全齡段新用戶釋放更大消費潛力。”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告訴記者。


      智能家居:向萬物互聯蛻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被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帶火,收獲開年最為意外的流量“富貴”。科技創新的基因則讓海爾接住了“潑天”流量。


      以海爾全自動油煙機為例,其采用光學煙霧感知科技和AI巡航增壓科技,讓用戶告別凈煙焦慮。


      不僅是單品智能,科技創新浪潮正助推全場景互聯互通、萬物互聯的全屋智能到來,勾勒出全新的數字生活空間。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推動轄區6個小區約7000套保障性住房試點應用全屋智能,智能中控屏實現“可視對講”,各類家電互聯互通。在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溝角社區,數字家庭智能化系統匯聚家庭智能設備,屋主點點手機,即可智能遙控空調、電視、窗簾。


      “隨著AI情感交互、場景化聯動、綠色節能等技術應用推陳出新,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傾向于將家居消費聚焦于全屋空間數字化智能化。”中建科工創新研究開發院院長李任戈告訴記者。


      當下,我國數字智能家電的創新態勢席卷全球,海外“圈粉”無數,產品出口逆勢上揚。6月9日,海關總署發布的《2025年5月全國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表》顯示,2025年1—5月,我國家用電器累計出口184253.4萬臺,同比增長6.1%,其價值約合410億美元。多家企業表示:“訂單多得做不過來。”


      數字文旅:沉浸體驗再升級


      “現在更加深刻地理解‘飛奪瀘定橋’的‘奪’字從何而來。”在貴州省貴陽市紅飄帶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來自廣東廣州的大二學生張瑩說。展館內,96處異形投影面打造了沉浸式體驗場景:湘江戰役的炮火聲震耳欲聾,瀘定橋的鐵索觸感冰冷而真實……


      “我們考察了諸多歷史細節,運用先進科學技術,為游客提供更真實、更有互動性的體驗,更好還原歷史場景。”紅飄帶項目運營方貴州文旅科技副總經理柳啟陽說。


      作為“敦煌迷”,來自甘肅平涼、年事已高的王永良習慣輕點手機屏幕,在家中“穿越”至1400多年前精妙絕倫的壁畫世界。


      “現在只需要打開手機,借助數字敦煌平臺,就能在家里以4K高清方式觀看第285窟的壁畫,甚至還能自由‘走進’藏經洞,重溫那段歷史。”王永良說。


      技術創新是數字敦煌的“硬核”支撐。敦煌研究院運用三維建模技術、VR虛擬現實場景、游戲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動態光照等前沿技術,為受眾帶來更生動、更豐富、交互性更強的數字文化體驗。


      從“看景”到“入畫”,沉浸式文旅為消費市場注入強勁活力。2024年,以數字化為內核的文旅產業實現營業總收入58902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9.8%。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交互式的數字沉浸技術和各類傳感器打破了時間地域限制,滿足了游客沉浸式體驗文化的需求。


      “現代文旅讓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成為故事的一部分,這種深度參與感讓文化體驗煥發新生。”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宋洋洋表示,未來還將出現高定制化的沉浸式文旅消費場景。屆時,消費者自身行為習慣和個性需求可以被完美匹配,科技與文旅的深度融合將帶來更智能化、個性化的文旅體驗。(綜合)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