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行業呈現“內卷”跡象 煤炭上下游企業該如何破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8





      近期,多部門提及通過認識、破除、和整治內卷式競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煤炭行業,近期流傳一份內容涉及煤炭行業產能管控的文件,也引起了業內討論:“反內卷”的風是否吹到了煤炭行業?


      當前進入迎峰度夏關鍵時段,煤炭價格出現反彈,但放眼上半年,煤炭價格整體下移。今年1-6月,煤炭供應總量再創新高,但市場需求釋放依然有限。“供應更多,市場卻更窄”煤炭行業的確有了“內卷”痕跡,但不同于新興行業的“卷”,煤炭的產業鏈更長,涉及從產到用的多個環節,加之行業的轉型探索,“內卷”似乎也不能定義煤炭行業當前的處境。


      效益承壓是否等于“內卷”


      如果要看煤炭行業是否存在“內卷”,首先應明確什么是“內卷”?7月1日《求是》雜志文章,概括了一般特征,是指經濟主體為了維持市場地位或爭奪有限市場,不斷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卻沒有帶來整體收益增長的惡性競爭現象。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煤協”)統計,“十四五”以來,全國煤礦數量由4600余處減少到目前的4300處以內,年產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我國煤炭生產主體。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原煤產量24.0億噸,同比增加1.2億噸、增長5.4%,創歷史同期新高。但與此同時,煤炭消費市場卻依然有限,盡管6月國內煤炭消費環比逐步回升,但同比依然偏弱。6月末,重點煤炭企業庫存1.02億噸,與上月末基本持平,同比增長51.9%。


      總體來看,今年的煤炭行業的確有了“內卷”的影子,產能釋放未能給行業帶來利潤提升,上半年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0%,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3.0%。


      7月10日,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召開五屆理事會第二次(擴大)會議暨上半年煤炭經濟運行分析座談會上提出,要守牢安全穩定底線,科學把握生產節奏,提升煤炭供給質量,加強行業自律,整治內卷式競爭,促進煤炭市場供需平衡。


      上游生產正趨于集中


      和供給過剩式的“內卷”不同,煤炭行業自“十四五”以來就持續推動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優化生產結構。大型現代化煤礦已經成為煤炭生產主體背景下,我國煤炭產能逐漸向蒙晉陜和新疆等主要產地聚集。


      中煤協統計,今年前5個月,晉陜蒙新四省區煤炭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3.6%、3.1%、0.9%和9.8%,產量合計16.16億噸,占全國產量的82.03%;產量增量9877萬噸,占全國產量增量的89.8%。


      而離開煤炭主要產地,部分產能弱、資源接續困難的老礦區正面臨經營壓力。在7月的2025年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委員張宏表示,今年煤炭市場價格大幅回落,在行業利潤大幅下降背景下,東部老礦區部分煤炭企業虧損嚴重,需引起高度重視。


      近年來,一批扎根老礦區的煤炭企業加速轉型,開灤集團、河南能源、淮河能源等一批大型煤炭企業,抓住煤炭資源開發布局向西部轉移的機遇,通過在晉陜蒙寧新等重點區域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實現了產業戰略性轉移和老礦區產能接替,拓展了老礦區轉型發展空間。


      但老礦區的轉型也并非輕而易舉。例如華中地區一家煤炭企業,盡管在新疆、青海和貴州等地布局煤礦和化工項目,但該公司也曾長期依賴債務擴張,煤炭價格波動一度導致償債能力惡化、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近年公司已經將重點放回了煤礦采掘接替等基礎工作。


      下游煤電難“躺平”


      今年入夏以來,電力需求同比增速擴大,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帶動電煤需求回升。近年煤炭價格的下降降低了火電燃料成本,另一方面,煤炭企業推進煤電聯營,國家能源集團、中國中煤、淮河能源等企業的自有煤電裝機量上升,內部煤炭直供給予了相關電廠一定優勢,但并不代表這些電廠能夠“躺平”。


      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常州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左克祥說:“現在我們用煤中約60%是集團的煤,但還有約30%-40%是采購的進口煤。集團作為大型煤炭企業要發揮社會責任,我們也需要適當采購其他企業的煤炭,進口煤有好處,比如硫分低、灰分低,燒摻具有很大成本優勢。”


      盡管背靠大型煤炭企業,降本增效仍是電廠構建競爭優勢的關鍵。左克祥表示,燃料采購考驗經營者的能力,需要準確把握市場趨勢,在合適的時機入手適量、適配的煤種。“例如,因為熱值、含硫量原因,部分煤種大多數電廠燒不了,因此價格很低。我們將其采購回來,和高熱值、含硫量少的煤種摻燒,顯著降低了燃料成本,提升了發電效益。”


      在煤炭企業向下游拓展發電業務的同時,傳統的發電企業也正強化燃料供應。華潤電力年進口煤炭規模達1000萬噸,華潤電力進口煤直采項目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現在主要進口印尼煤,行情穩定情況下,相較其他煤種每噸約有100-200元價格優勢。面對迎峰度夏,我們也采購澳大利亞的高卡煤。進口煤炭主要用作旗下電廠的經濟煤種摻燒,每年可以為企業節省約5億元的采購成本。”他也提到,盡管煤炭企業自有電廠在燃料供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包括國家能源集團、中國中煤在內的煤炭企業也參股了華潤電力的部分電廠,長協煤炭供應同樣穩定可靠。(記者 楊沐巖)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