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鏈不斷延伸 電競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9





    用戶規模逼近5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產業鏈不斷延伸 電競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今年1-6月,我國電子競技產業收入為127.61億元,截至6月我國電子競技用戶規模近4.93億人,預計到2026年我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帶動周邊產業規模超萬億元……最近一系列亮眼的數據,彰顯了電競產業的飛速發展,而其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正孕育著廣闊的就業空間和巨大的商業機遇。


      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如今,電競已經從一項運動發展成為集科技、競技、娛樂、社交等于一體的新興數字產業。游戲研發與運營、賽事組織與直播、電競職業培訓、電競酒店、電競主題樂園及周邊聯名產品……電競與文娛等多產業深度融合,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我國電競產業發展形勢喜人。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日前發布的《2025年1-6月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顯示,今年1-6月,我國電子競技產業收入為127.61億元,同比增長6.1%。截至今年6月,電競產業的收入中,直播收入依然占比最高,為80.38%;賽事、俱樂部和其他收入合計占比為19.62%,收入結構相對穩定。截至今年6月,我國電子競技用戶規模近4.93億人,規模基數較為穩定。


      據報告統計,在主要電競產品中,射擊類占比最高,為27.7%;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類次之,為14.9%;體育類占比為11.7%。按平臺區分,電競產品中移動端占比最高,為58.5%;客戶端次之,為25.5%;兩端通用占比11.7%;網頁端占比最低,為4.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6月,我國電子競技線下賽事舉辦城市分布較為廣泛,上海仍為舉辦賽事最多的城市,占比為22.9%;其他依次為重慶、杭州和北京,占比分別為14%、7%和5.3%。同時,上海也是電競俱樂部最多的城市,共計34家;北京、廣州和深圳數量次之,分別擁有11家、10家和8家。


      此外,我國電子競技產業持續開拓海外市場,除東亞、東南亞等海外傳統辦賽優勢區域外,影響力也在向拉美地區擴展。中國自研電競游戲賽事在海外的影響力明顯擴大,頭部賽事單場觀賽人數峰值超過413萬人次。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競產業在市場收入、新品面世與賽事出海等方面均呈現增長態勢,已形成涵蓋產品、賽事、直播平臺、俱樂部和跨行業聯動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正在規范化、主流化、國際化方向上穩步前行。


      如今,移動設備已經完成了從簡單的游戲設備到電競基礎設施的質變,成為了推動電競發展的關鍵力量。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vivo)性能與游戲技術總經理張名凱認為,電競的未來在于全民參與。“在進行的2025年iQOO杯中,我們與《王者榮耀》、《永劫無間》手游共同合作,截至目前已經落地30個省份1693個門店,覆蓋6.9萬電競愛好者,遠超我們當時的設計預期。”


      展望未來,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李小磊日前在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國際電子競技發展論壇上透露:“預計到2026年,中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帶動周邊產業規模超萬億元,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點。”


      央地陸續出臺支持政策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支持電競產業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推動電競賽事與地方經濟雙向賦能、共生共贏。去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等5部門聯合印發的《智慧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強調,要“促進電子競技、動漫游戲等線上數字場景與線下旅游場景融合發展”。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支持電子競技、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發展。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促進動漫、游戲、電競及周邊衍生品等消費。


      今年以來,多地紛紛跟進出臺政策,拿出“真金白銀”加速布局電競產業。


      6月,北京市印發的《關于促進北京市游戲電競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辦法(暫行)》提出,加強對出版國產試點網絡游戲的申報輔導,壓縮審核周期,增加游戲專家審讀力量,有效提升審核能力,提高審核質量。同時,為鼓勵企業開展精品化創作,將對優秀精品項目最高給予500萬元獎勵;對獲得國際級、國家級獎項的作品,最高給予50萬元獎勵。


      5月,成都出臺的《成都市推動游戲電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實施電競賽事多層次打造計劃、專業化電競場館提升計劃、高水平電競俱樂部引育計劃“三大計劃”,并對電競俱樂部冠“成都”隊名、電競場館建設運營、電競賽事落戶給予資金獎勵和支持。其中,在蓉建設專業電競場館最高可獲1000萬元支持,對在蓉舉辦國際知名電競賽事最高給予800萬元辦賽支持。


      此外,廣東省佛山市、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等地通過電競賽事與文旅資源聯動,提出打造區域性電競IP;上海、深圳等地則以打造“國際電競之都”為目標,從場館建設、俱樂部引進到產業鏈整合形成系統化布局;還有浙江等多地也出臺了電競扶持政策,涵蓋資金支持、產業配套、市場活力激發、人才引進等方面。


      政策的出臺,不僅促進了電競與文旅、科技等產業的深度融合,還為城市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其中,“電競+文旅”模式已成為流量變現的新引擎,以近日舉辦的浙江省電子體育大賽(ZET)為例,這場融合《王者榮耀》《三國殺》《永劫無間》等項目的賽事,不僅吸引超15000人次線下觀戰,更通過 AR球競技、模擬賽車等前沿項目帶動動漫周邊銷售突破250萬元,全網話題曝光量超1200萬次。


      用戶規模逼近5億大關


      我國電競市場的產業鏈正在不斷延伸,從游戲研發、設備升級、賽事運營,再到電競教育、衍生品開發,電競產業正孕育著廣闊的就業空間和巨大的商業機遇。


      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日前發布的《2024年中國電競行業職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目前我國電競用戶達4.9億人,占全國總人口數的比例近35%,占中青年人數的比例更是超過了57%。同時,當前電子競技行業已涌現出千萬量級新職業,靈活就業與全職崗位相互補充,支撐了各地經濟社會發展。


      數據顯示,2024年電競行業的全職崗位數超過65萬,全職、實習崗位有80%分布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在穩住當地就業基本盤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報告提出,電競行業正重塑中國青年就業版圖,尤其是在年輕就業人群中開辟了前所未有的靈活就業通道。


      報告還描繪出了一張打破地域限制的就業圖譜:65萬全職崗位扎堆北上廣深杭,游戲開發崗應屆生年薪高達35萬元;超千萬靈活就業者遍布三線城市和四線城市,僅電競指導員在三線以下城市就創造了500多萬個崗位,通過線上平臺年創收超百億元。


      其中,以電子競技指導員為代表的新職業,一方面成為三線城市和四線城市青年的“就業新密碼”;另一方面協助年輕從業者更好地完成從校園向社會過渡。值得一提的是,獲得電子競技指導員從業資格認證的持證就業者數量正持續增加,2025年初已突破萬人規模。在線收入、接單量、好評率均高于非持證從業者。這對電競行業從業者個人以及整個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均具有持續積極的正向意義。


      據了解,教育部門還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納入高校課程體系;人社部門將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納入職業分類大典,電競成為正式職業。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秘書長兼電子競技工作委員會會長王國基說:“相關部門的這些有力舉措,為電競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據悉,日前在上海舉辦的第22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期間,完美世界宣布在電競領域和英偉達、英特爾、AGON愛攻、三星品牌存儲等成立完美電競合作伙伴聯盟,拓展電競產業生態圈。


      對于此次成立完美電競合作伙伴聯盟的初衷以及未來計劃,完美世界 CEO顧黎明表示,電競產業已不再是孤軍奮戰--技術突破者、內容創作者、生態建設者并肩同行。希望與各位合作伙伴在硬件、軟件、生態扶持等多領域進行合作,共建更完善的電競生態鏈,以賽事帶動中國電競出海,推動中外數字文化產業共生共榮。


      談及我國電競出海的新機遇,網易副總裁龐大智表示,如果說“深耕主場”是為電競產業筑牢根基,那么“全球拓展”就是讓這份根基生長出跨越國界的力量。中國電競不應止步于“引進來”,更要主動“走出去”--推動中國原創 IP更快融入全球電競的浪潮之中。


      專家表示,未來,我國電競產業應抓住政策利好和全民關注的有利機遇,不斷推出高精尖電競產品,打造健康精彩電競賽事,積極投身國際賽場,在交流互動中不斷強化自身影響力。(記者 陳文麗)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