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12日,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莊舉行,同期舉行2025世界機器人博覽會。大會以“讓機器人更智慧,讓具身體更智能”為主題,展示內容重點聚焦前沿技術創新、機器人應用場景拓展等。記者深入探訪博覽會發現,從工業生產線到手術室,從倉儲物流到家庭服務,中國機器人產業正以專利布局為基石,以場景創新為引擎,加速書寫“人機共生”的未來圖景。
人形機器人走入尋常百姓家
在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松公司)的展位上,具身智能展區的人形機器人成為全場焦點。新松智能類人雙臂平臺憑借多模態大模型交互能力,自主完成飲水機接水全流程作業,其腦、眼、雙手的精確協作讓人驚嘆。新松公司首席技術官張雷介紹,該平臺采用正向開發設計,機器人本體、底層控制系統及關節、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均為自主研發。“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我們的底氣,而專利布局則讓這份底氣有了法律保障。”張雷表示。
展臺旁邊,睿可 RICO輪式人形機器人正在展示凳子裝配“絕技”。它通過視覺識別、力控雙臂協同完成精準裝配,其自主定位導航系統、雙臂柔順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均已布局專利。新松多可咖啡機器人同樣憑借專利技術在商業服務領域嶄露頭角,2.1平方米的緊湊空間設計、90秒快速出品等優勢,使其運營成本僅為傳統門店的20%,成為高人流場景的“新寵”。
在展會另一側,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銀河通用)推出的輪式雙臂零售機器人引發圍觀。“您看到的是我們在真實商超場景下的智慧零售機器人,即使商品密集擺放、幾乎沒有縫隙,它依然能精準識別并抓取商品。”銀河通用產品負責人朱輝向本報記者展示了輪式雙臂機器人的操作。這款機器人依托銀河通用自研的巨聲智能 VLA大模型技術,在北京多家智慧零售商店落地應用。
“從軟件大模型到硬件結構,我們實現了全棧式自主開發,目前已布局大量專利。”朱輝介紹,除零售領域外,該機器人在工業場景中的料箱搬運、汽車工廠零件分揀等應用也已落地,專利的支撐讓其在多場景適配中具備獨特優勢。
自變量機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展示的機器人可在家庭環境中完成收拾垃圾、整理衣物等任務,在工業場景中勝任物流分揀、皮帶安裝等工作。“我們的大模型具有很強的泛化能力,針對特定場景只需簡單訓練就能完成任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模型算法到機械結構,公司已提交多件專利申請,軟硬件一體化的專利布局讓公司能快速響應不同行業的需求。目前,該公司的機器人已在家庭服務與工業領域實現初步應用,專利成為其拓展市場的重要保障。
“讓機器人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科大訊飛的“機器人超腦平臺”已成為超過500家機器人企業的“智慧大腦”。其發布的“星火超腦板”和“智能語音背包”,以端云一體、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極大降低了機器人語音交互的門檻,實現了“即插即用”的極致交互模式。
醫療機器人突破壁壘
在北京長木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木谷)的展臺,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 ROPA正通過三維重建技術為觀眾演示髖關節置換手術規劃。作為北京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與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認定的高端醫療裝備推廣項目,ROPA機器人承載著實現中國骨科醫療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
長木谷董事長張逸凌博士介紹,髖關節置換手術在骨科領域難度大、風險高,它要求醫生不僅要將植入的假體精準放置,還要確保周圍軟組織恢復適當的張力,對醫生的臨床經驗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長木谷通過人工智能創新技術,將頂級專家的手術經驗轉化為數智經驗,如此一來,年輕的醫生都能夠精準復制專家級手術效果,顯著縮短學習曲線,降低了手術門檻。
該手術機器人實現了“數字腦、數字眼、數字手”的協同,集成了眾多骨科專家的多年手術經驗,能幫助年輕醫生快速提升技能。張逸凌介紹,這一創新成果離不開公司在人機交互算法、手術精度控制等方面的專利技術,這些專利確保了技術的獨特性與安全性。目前,長木谷擁有專利245件。
高端制造“剛柔并濟”
工業機器人展區,新松 SR270A機器人正在重現央視端午晚會上的“人機共舞”。其毫秒級同步藝術表演的背后,是剛柔耦合控制的硬科技--高負載下“走得準、停得穩”,軌跡過渡如絲般順滑。
“點焊、涂膠等汽車制造環節需要極端精度。”新松公司工程師指著一臺正在進行“火線沖擊”挑戰的 SR12A-12/1.46機器人解釋,“它的重復定位精度較前代大幅提升,這源于機械結構優化與動力系統專利。”
高端智造展區,協作機器人磁吸式智能焊接工作站配置免示教焊接系統,適用于品種多、批量小、離散性強、復雜度高等焊件結構特點的焊接應用場景。“我們通過軌跡規劃算法專利,將效率大幅提升。”該技術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專利布局,我們將工業機器人的作業范圍從簡單搬運擴展到精密制造領域。”
在特種機器人展區,星衛來D700C AI清掃機器人正模擬紡織車間作業。這款針對工業場景設計的清潔設備,首創獨立風路與濾網自清潔技術,專利技術“AGV共線調度系統”使清潔效率大幅提升。
產業的繁榮都離不開健康的生態。在整機創新上,中國已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明星產品。星動紀元、天循智能、銀河通用等公司的產品在復雜環境通行、精細操作等方面具備國際一流能力;松延動力、加速進化等公司的產品在抗沖擊性、高動態性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這些產品的背后,是大量關于結構設計、運動控制、材料應用的專利積累。
當前,中國機器人產業正展現出強大的生態協同效應,形成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國內國際雙向奔赴的繁榮圖景。業內專家表示,專利是機器人產業創新的“晴雨表”,也是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通行證”。從“大腦”的深度思考,到“眼睛”的精準洞察,再到“行動”的穩健執行;從核心技術的專利布局,到行業標準的引領制定;從國內應用場景的百花齊放,到全球創新網絡的深度融入--中國機器人產業正以全鏈條、系統性的創新,構筑起面向未來的堅實根基。(記者 陳景秋)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