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在華遭遇滑鐵盧 國產智能手機能否彎道超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28





      6月份,蘋果公司對手機應用頻頻出手,在業內引發軒然大波。“熱更新”禁令公布后,目前蘋果應用商店中已有超4萬個中國應用下架。當蘋果在中國市場身陷抽成旋渦之際,國產智能手機正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國產手機能否抓住關鍵問題,奮起直追,補齊自身短板,實現彎道超車?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此前蘋果要求,若應用開發者在iOS軟件提供下述功能,比如訂閱、游戲幣、游戲級別、獲取高端會員內容或提供完整功能版本等,須通過應用內購買通道。同時,早在4月份,微信iOS版本就取消了公眾號贊賞功能,原因是蘋果稱“贊賞”屬于“應用內購買”,要從贊賞中抽取30%的分成。蘋果這些針對App的規定,表面看旨在對平臺應用加強控制,以獲得可觀利潤,實則更為保護自身的商業模式。
     
      2016年,中國已超過美國市場成為蘋果應用商店的最大市場。蘋果應用商店中眾多免費App通過“打賞”等渠道來賺錢,蘋果如果抽取這部分收入,將帶來較為可觀的利潤。據行業數據,自2008年上線至今,蘋果應用商店已為開發者帶來了700億美元的收入。而在過去的12個月里,蘋果應用商店的App下載量增加了70%。其中,中國開發者立下了汗馬功勞。
     
      應用開發的迅速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前景,中國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建立起以超級入口和豐富應用支撐的生態體系。蘋果擔心,一旦不對繞開蘋果支付體系的行為表明立場,那么,在今后其他新功能的開發中,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將越來越多地選擇將蘋果拋在身后,單純依靠自身的支付渠道完成商業閉環。
     
      據IDC中國季度手機跟蹤報告數據,2016年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出貨量下降23.2%,市場份額為9.6%,排名第四。蘋果在中國市場上遭到了國產智能手機的激烈競爭,其影響力逐漸被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占據。蘋果2017財年第二財季的財報顯示,在蘋果的全球主要市場中,中國區是唯一下跌的市場。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營收自2016財年第二財季出現首次下滑后,目前已連續5個季度下滑。蘋果CEO庫克上任后,曾11次訪華,表明了一顆試圖挽回中國市場頹勢的焦灼的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蘋果“抽成”事件背后,折射出蘋果在中國市場上仍然水土不服,未與本土使用習慣融合,且愈發被動的窘境。
     
      與此同時,中國國產智能手機呈現出的崛起之勢。據微博與市場調研公司賽諾聯合發布《2016年智能手機微報告》,華為、OPPO、vivo三大國產品牌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數據顯示,OPPO、vivo年輕化的定位和持續的渠道下沉,華為民族工業的口碑和國際化的知名度均為品牌獲得了良好的收益。國產智能手機已明顯由守轉攻,蘋果的優勢正繼續遭到蠶食。
     
      蘋果在華銷量遭遇滑鐵盧,仿佛給予了國產智能手機完美逆襲的良機。然而,國產手機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自身短板依然明顯。
     
      首先,國內智能手機關鍵元器件的發展仍處于跟進狀態,不掌握核心技術,扔倚重國際大廠。蘋果等巨頭對上游供應鏈資源擁有強大的控制力,這已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預計2017年,國產手機仍將承受前所未有的供應鏈之痛。
     
      其次,國內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都是基于安卓的定制版本,阿里巴巴雖推出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yunos,但市場占有率不高。此外,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的專利儲備薄弱,盡管已經意識到專利的重要性,并積極加強專利儲備,但底子單薄,還需長時間的努力。
     
      短板的存在為國產智能手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要想在競爭中抓住良機,補齊短板,實現彎道超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
     
      首先,供應鏈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一部智能手機往往需要用到數千個元件,而智能手機企業需對市場做出準確的預測并預先做好元件的采購計劃,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打通各個環節。
     
      其次,國產智能手機應切實提高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目前,阿里巴巴、小米、華為等都在操作系統上不吝投入,國產智能手機受到國外巨頭的制約正越來越少。
     
      第三,國產智能手機必須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華為、中興等企業目前已有了一定的積累。
     
      此外,國產智能手機的在產品和營銷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均需要進一步提高。
     
      放眼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當前國產品牌正快速發展,空前繁榮,但同時行業內也布滿暗礁涌流,危機四伏,智能手機的下半場必將是多事之秋。國產智能手機品牌要實現彎道超車,超越蘋果等國際巨頭而享譽世界,仍然任重道遠。(陳聽雨)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道艱且阻 高檔國產數控系統翻身戰已然打響

      道艱且阻 高檔國產數控系統翻身戰已然打響

      熟悉國產數控系統發展史的人知道,從“六五”的技術引進、“七五”期間技術消化、“八五”到“十五”期間的自主創新,中國高端數控系統產品的技術開始突破,卻又面臨著經濟環境惡化、用戶信任度低和國外產品嚴防死守的重重阻力。
      2017-05-10
    • 我國車用特種橡膠行業透視:提高國產化率須加強研發

      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車用特種橡膠需求趨旺。當前,我國特種橡膠國產化率不高,大量依賴進口,國內相關企業和研究院所正在積極攻關,并在一些領域有所突破。
      2017-06-07
    • 國產碳纖維:用戶為何難接受?

      盡管當前我國通用級碳纖維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基本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部分需要,但過高的價格讓下游企業望而卻步,使碳纖維的應用也受到了阻礙。
      2017-06-15
    • 提升國產機器人質量的關鍵在哪兒?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人工智能”首入全國政府工作報告,表明國家對新興產業的重視,人工智能將成為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核心。
      2017-06-2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