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貴陽將大數據產業作為發展戰略,社會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地到貴陽高新區考察,華為、阿里巴巴、騰訊、戴爾、惠普、甲骨文等全球知名企業都將目光聚焦于此,洽談大數據產業投資合作事宜。
貴陽高新區發生了什么?貴陽高新區大數據產業為何能夠異軍突起?近期,科技部火炬中心到貴陽高新區進行調研,深入走訪10余家企業,與貴陽市、貴陽高新區有關負責人及企業機構代表進行專題座談交流,了解貴陽高新區發展大數據產業以及眾創空間建設情況。本文根據調研素材和座談交流情況,對貴陽高新區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主要成效和經驗進行梳理,對創新驅動、新經濟、眾創時代特征下貴陽高新區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理念予以呈現,以期對我國西部地區高新區發展提供參考。
大數據成為國際競爭新的制高點
隨著互聯網、移動終端和數據感應器的出現,大數據資源正演變成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大數據產業已經成為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新西蘭、德國,以及印度都在大數據領域進行了戰略部署,以迎接大數據技術革命正在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2013年以來,隨著大數據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全國部分省區也開始謀劃和布局大數據。
貴陽高新區與世界同步進入大數據時代。2013年,中國電信數據中心落戶貴安新區,開啟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元年。同年,貴陽市政府與中關村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強“創新驅動、區域合作”,攜手共建中關村貴陽科技園。2014年2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戰略決策,并出臺《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和《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2014年6月,為加快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貴州省成立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2014年7月,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5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同意貴州省創建“貴陽·貴安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區”,貴陽高新區正式啟動總規劃面積14.24平方公里的大數據產業園建設。貴陽高新區借助北京·貴陽創新驅動區域合作平臺,高位對接的重大機遇,融合外來創新動力和內生發展動力,依托大數據產業搶占創新制高點,全力打造經濟發展升級版。
貴陽高新區具備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比較優勢。能源優勢,水煤資源豐富,電力裝機超過4000萬千瓦,大工業電價處于全國第24位,在價格方面具有競爭優勢,能夠為大數據企業提供高可靠、高質量的電力供應。區位優勢,貴陽高新區所在地是大西南重要的出海通道交匯點,川黔、湘黔、貴昆、黔桂鐵路干線與正在規劃建設的成昆、渝黔、滬昆、貴廣高速鐵路干線交匯于此,新開通高鐵通行的火車北站也位于貴陽高新區內。產業集聚優勢方面,中關村貴陽科技園核心區已建成,北京·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對外開放,貴陽高新區中電云計算中心投入運行,貴陽市數據交易市場、億贊普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中興通訊智能終端項目、貴陽綜保區惠普金貿云平臺正式落地,大數據產業集聚效應初顯。政策優勢,貴州省政府成立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圍繞發展大數據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整合并成立了“一辦、一中心、一企業”三位一體的組織架構,政府強力推動部門數據資源整合、業務系統遷移、大數據應用,“政府帶動、市場主體”的大數據生態正在逐步形成。后發優勢,相較于發達地區,這里信息化水平和數據資源開發、整合水平相對較低,在數據資源匯聚、整合方面的障礙相對較小,代價、成本相對較低,現有的數據敏感程度相對略低,數據整合、交換等方面的風險相對可控。
集聚創新要素 搭建大數據產業平臺
近年來,貴陽高新區通過挖掘數據資源價值,集聚大數據創新要素,搭建大數據產業平臺,發展大數據產業,形成了國內首家大數據產業集聚區,成為西部地區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樣板,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產業生態初步形成。貴陽高新區以大園區推動發展大產業,按照高水平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水平招商、高水平服務的總要求,全面提升園區總體規劃,不斷優化園區布局,為大數據產業項目落地創造良好條件。目前,共有大數據及關聯企業150余家,產業規模達605億元,已形成了“一廊三園七中心”的空間布局體系和“一龍頭三配套八平臺”大數據產業發展新格局,良好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已初步形成。
二是創新要素快速集聚。貴陽高新區以大平臺集聚高端要素,借助京筑創新驅動區域合作契機,全力打造中關村貴陽科技園核心區、展示區、引領區,通過建設國際人才城、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云計算中心、中科院創新園等一批高端平臺,夯實區域內生發展動力。目前,共集聚了100多家骨干科研平臺、40多家科技服務機構、5萬余名優秀科研人才(其中兩院院士13人,中央“千人計劃”專家6人,創新創業核心團隊50余個)。
三是示范應用成效顯著。貴陽高新區以大服務帶動大應用,加快推進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和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實現大數據在政府治理、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目前,食品安全云、電子商務云、社區服務云、智慧農業云、智能交通云等20朵“云”已成功落戶,“云上貴州、數聚貴陽”發展態勢正在形成。
全產業鏈布局 以大數據引領轉型升級
在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貴陽高新區按照“四抓四促”的思路,采取引項目、搭平臺、建通道、拓鏈條、促集聚等措施,加快數據中心、呼叫中心、云計算、高端制造、智慧城市建設,遵循云—端—網—應用—金融大數據的路徑,進行大數據全產業鏈布局,以大數據引領轉型升級,為西部地區高新區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經驗借鑒。
第一,通過深化改革增強內生動力。作為貴陽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主戰場,發展升級版事業中的“急先鋒”和“頂梁柱”,如何圍繞“高”、“新”、“轉”做文章,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成為貴陽高新區的關鍵課題。在路徑選擇方面,貴陽高新區把握新經濟時代來臨的機遇,選擇大數據產業作為發展方向。面對新機遇、應對新挑戰,貴陽高新區打破西部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底氣不足的傳統思維,借助京筑創新驅動區域合作契機,探索形成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數據資源開放與市場交易機制,智慧城市治理模式機制,大眾大數據創業孵化機制等三大創新機制,走出一條推動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和生態改善的雙贏之路。
第二,通過開放合作提升創新能力。將擴大開放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入推進與北京市、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合作,通過開放來引進模式、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引進理念,實現與先進發達地區的高位對接,推動大數據產業跨越式發展。密切與跨國公司、央企的合作,瞄準大數據前沿技術和應用,引入外部從事大數據應用研發和運營的創業團隊、研究機構、產業組織落戶,提升大數據創新資源聚集度。實施開放的人才引進戰略,實施“黔歸人才計劃”,通過“候鳥式工作模式”吸引高端人才,聯合建設研究平臺培養高端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第三,通過大眾創業挖掘發展潛力。順應網絡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貴陽高新區加快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和眾創空間建設,為創客、極客等大眾創業和依托互聯網的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涌現提供基礎性支撐平臺,圍繞聯創辦公、創客智造、創客生活、創客學校“四創合一”功能定位,打造大數據創新創業示范城市。重點推進“播種吧”“啟林創客空間”“互聯網+空間”“SNSOS夢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建設,設立打磨車間、木工車間、CNC(數控機床)車間等多個DIY車間,建設與全球范圍創客無縫對接的24小時視頻會議系統,大力培育朗碼信息、博大智能終端、貴州天控、高新網用、翔明科技等本土互聯網企業,重點支持新三線咖啡、創客FLex等創新創業孵化平臺,舉辦創客沙龍、創客嘉年華、全球創客挑戰賽等活動,建設冥想湖、篳藍街等配套服務設施,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激活科技創新能量,造就成千上萬的大數據產業生力軍。
第四,通過完善服務激發市場活力。改革機構設置、法律規章和政府運行模式,實現政府數據開放和完善政府治理,從保證數據安全、防止數據壟斷、加強法律創新方面強化政府管理。大力推行無紙化、移動式辦公,搭建微信平臺,開啟“微政務”新時代,通過“微政務”挑起“大服務”、服務“大民生”、解決“大問題”,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務能力,架起企業與政府的連心橋。運用大數據改善政府管理,建設“數據鐵籠”,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府數據資源的統一存儲、集中管理、全面共享,“一網打盡”、“一查到底”、“一令通”、“一鍵達”等公共管理和行政服務由理想成為現實,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平均辦理時限由22.6個工作日縮短到10.9個工作日。推行問題導向工作法,實行“問題征集、平臺掛號、解決銷號”,形成以問題倒逼督查、以督查倒逼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開展“問診項目·服務園區”專項活動,明確每周五下午由兩名區領導分別帶隊深入一線,“面對面、零距離”征求企業意見、為項目提供服務、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堅持以大數據走綠色發展之路
雖然身處西部地區,但貴陽高新區沒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逐步工業化發展老路,而是敏銳地捕捉和把握住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時代帶來的歷史機遇,選擇大數據產業作為發展方向,并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趕超優勢,與科技創新密集區實現高位對接,迅速發展大數據產業,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綠色發展路徑,也為西部地區其他高新區如何擺脫發展路徑依賴,如何發展新興產業,如何加快提質增效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一是保持綠色發展定力。西部地區高新區首先要保持發展定力,理性看待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加大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推動發展升級。西部地區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把保護生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探索發展新路徑。西部地區高新區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把握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發展機會,大膽解放思想,堅持創新驅動,創新產業組織方式,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三是實施開放帶動戰略。西部既要大開發,更要大開放。各地政府要立足全球視野,積極主動作為,擴大開放合作水平,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和良好創業環境,依托開放帶動創新,實現與先進發達地區的高位對接,通過管理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聚集創新的理念、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推動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努力實現西部地區“后發趕超”。(科技部火炬中心 龐鵬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