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經銷商為何呼吁取消補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16





      “我覺得新能源汽車補貼應該早點退出。”在不久前舉辦的一場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論壇上,北京蘭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家俊說出了這樣一番話。這個觀點似乎和當下新能源汽車領域主流聲音不相符,然而張家俊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各地域差異性妨礙了新能源汽車的跨區域銷售,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延緩了新能源汽車的全國普及速度。《中國汽車報》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持這種觀點的人多數為新能源汽車經銷商,新能源車企及汽車行業組織則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還有存在的必要性。
     
      ■ 補貼還是不補貼
     
      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當前絕大部分汽車業內人士是肯定其存在的必要性的。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認為,補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價格,而消費者購車看重的就是整車性價比。如果價格過高,新能源汽車將很難推廣開來。
     
      某自主新能源汽車公司工程師徐良(化名)表達了與顏景輝相同的觀點。他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尚可的關鍵原因就是國家對其進行財政補貼。就目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成本管控水平來看,補貼退出后,新能源汽車銷售價格將持續高企,大多數消費者很難接受。
     
      而在部分新能源汽車經銷商的口中,記者聽到了類似張家俊的觀點。對此,有專家表示,這是經銷商基于市場銷售便利角度得出的結論。“經銷商持有這樣的觀點非常正常,也有一定道理,但有些片面。”龐大汽車集團董事長龐慶華說。他認為,就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有補貼要好于沒有補貼,因為補貼一旦全部退出,必然影響新能源汽車銷售。他認為,消費者對市場的反饋非常直接,價格能接受就買,價格不能接受就不買。補貼退出就意味著車價的提升,屆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將更低,經銷商的日子也將更加難過。
     
      ■促進銷售的出發點相同
     
      “經銷商希望補貼退出的想法很容易理解。”顏景輝說。由于各區域銷售政策的不平衡,給新能源汽車經銷商的跨區域產品銷售帶來障礙。經銷商提出這種觀點的出發點,僅僅是希望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這一點與希望補貼能夠持續的目的一致。
     
      “其實只要銷量提升,車企的成本逐步縮減,在補貼退出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也可以實現與傳統燃油車類似的性價比的。”徐良指出,當前問題的關鍵在于新能源汽車銷量太低,車企生產成本高企。
     
      中海同創集團董事長李金勇表示,現在新能源汽車不太好賣,這其中的關鍵因素在于,新能源汽車在沒有補貼的城市價格太高而利潤太低,而在補貼政策較好的城市又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這種狀態導致了經銷商經營比較困難。
     
      面對這個問題,李金勇建議,經銷商應該慎重選擇代理新能源汽車品牌,盡量選擇不需要自身墊補貼,補貼只是作為錦上添花的品牌。據了解,目前中海同創集團選擇代理的部分品牌,如眾泰、云度等品牌都采取了全國統一售價的指導策略,不需要經銷商墊付補貼。
     
      與此同時,李金勇還告訴記者:“‘雙積分’政策如果推出,將會解決以上一系列的市場難題。”如果2018年“雙積分”政策開始實施,企業將可以有規劃地進行全國布局。這不僅將解決經銷商的區域銷售局限問題,還將促使車企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給經銷商更大一點的利潤,這也有助于新能源汽車的全國推廣。
     
      ■ 車企應擔起更多責任
     
      “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良性發展,車企應該擔起更多的責任。”李金勇表示。經銷商只是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的一個橋梁,而推廣過程中的風險應該由廠家來承擔,這樣才能提升經銷商的積極性,進而促進市場良性發展。
     
      “‘雙積分’政策的推出,相當于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戰略由‘拉’變為‘推’,政策的轉變對車企而言是角色的一種轉變。”龐慶華指出,現在各大車企都在備戰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勝利與否的關鍵在于市場的接受度。
     
      據達示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零售累計量為9.9萬輛,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為16.4萬輛。兩個數據的懸殊對比,更突出了當前車市新能源汽車銷售的窘迫,也對新能源車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補貼的逐步退坡和‘雙積分’政策的提出,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留出了足夠的時間,輔助優質車企從市場獲得資金保證研發投入,同時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升產品性價比。”顏景輝表示。
     
      除了性價比問題,廠商關系也應該是車企關注的重點。“建議新能源車企清晰認識過去傳統燃油車市場發展歷史,建立良性廠商關系,合理布局,重視經銷商盈利能力,同時要對經銷商的庫存負責。”李金勇說。只有車企理性對待市場,才能帶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良性發展。
     
      龐慶華表示,政策引導的最終還是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交還給市場,這也帶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車企應加大對產品本身的關注,加強技術水平的提升,盡量杜絕自燃等安全隱患。(本報記者 鄧英英)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消納頑疾難除 風光發電路在何方

      消納頑疾難除 風光發電路在何方

      我國風光裝機量迅猛增長,但我國風電、光電消納難題卻越來越嚴重,“邊建邊棄”的怪圈長期存在。如何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呢?
      2017-05-23
    • 新能源物流車,一匹市場黑馬的困局

      來自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快遞業已實現連續6年增長率超過50%,日均8000萬個包裹,快遞量達312 8億件,預計到2020年快遞日單量將翻番。
      2017-07-27
    •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距2020年規劃目標還有多遠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距2020年規劃目標還有多遠

      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 2萬輛和25 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 2%和21 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 3萬輛和20 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 8%和33 6%。
      2017-09-12
    •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引領世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引領世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黃金發展期。從2012年推廣應用的1 7萬輛,提升到2013~2014年推廣應用的10 1萬輛,2015年更是躍升至37 9萬輛,2016年突破50萬輛大關
      2017-09-2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